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视域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审思与路径研究

2022-10-10茜,向毅,雷亮,利

高教学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时金课应用型

熊 茜,向 毅,雷 亮,利 节

(重庆科技学院 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而非以学术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类型,其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型特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生产实践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众多地方高校转型后,探索新型人才培育方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高校自身影响力的重要目标。

2021 年4 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中做了题为“夯实教学‘新基建’托起培养高质量”的报告,指出要抓好人才培养的“新基建”——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充分指出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载体和落脚点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载体——一流学科、一流课程的内涵式发展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那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建设怎样的课程?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之后,又明确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淘汰水课,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根植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沃土,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抓住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历史机遇。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7 年以来,许多名校名师建设了数量众多、覆盖不同学科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这些课程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很多高校积极投身金课建设改革,在一流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国家级一流课程资源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级名校名师MOOC资源侧重理论上的通识教育,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需要侧重于实际技能训练和工程应用教育,其间存在国家级MOOC 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

由此课题组提出:应用型本科适宜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在引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自主补充建设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地化”教学资源,形成引用与自建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资源建设思路。突出科学伦理、工程伦理的教育,突出工程应用意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遵循“两性一度”标准,重在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培养具有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引用与自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资源建设之路

(一)取精用弘——深度应用国家级名校名师优质教学资源

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共认定4 000 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课程多由清华、北大和浙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名师授课,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内容兼具深度和广度,很多主讲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有些课程单期修读人数在10 万人以上,深受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欢迎。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混合式金课,通过对同类课程的筛选比较,引入一门教学资源完备,主讲教师受学习者爱戴,讨论区辅导答疑支持力度大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深度应用其授课视频资源,在学生的预习清单中指明课前需要预习的视频,受教于名师,修德于鸿儒,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框架,拓展学术视野。另外,鼓励学生去到讨论区提问和回答他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具体情况,除引入MOOC 课程资源,还需引入配套的教材和实验平台资源,选择既能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创新性或挑战度的实验训练题目。

但是,国家级名校名师MOOC 通常面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无差别的教学服务,侧重理论上的通识教育,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教学针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打牢理论基础,还需要加强工程应用教育和实际工程技能训练,而这部分教学资源是国家级金课资源难于提供的,单独使用该资源,会造成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脱节。为解决国家级MOOC 的适用性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需补充自主建设突出应用型特色的MOOC 资源。

(二)自力更生——自主建设突出应用型特色的“本地化”MOOC 资源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应用。补充建设突出应用型特色的“本地化”微课教学视频,讲授中侧重实际操作的演示,补充系列重难点解析视频和辅导答疑视频,能帮助辅导团队较好解决MOOC 大规模答疑工作量突出的难题,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疑问的能力。通过加入工程背景的作业和实验,延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以此作为国家级名校名师MOOC 的支撑和补充。

这样一种引用MOOC 与自建MOOC 资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资源建设思路,解决了大规模MOOC 难于提供对不同区域和学校、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生的差别化服务问题,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金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形态,如图1 所示。

图1 应用型本科金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思路

三、基于学情的可变式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线上线下学时比例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前,线上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各占多大比例,应该由学生的学情决定。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混合式教学持积极配合的态度,应在授课计划中设置较多线下翻转课堂学时,增加师生探究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机会,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如果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欠佳,则在授课计划中设置较少翻转课堂学时。

以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C 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课程组先后开展多轮教学实践,包括三种不同学时数和形式的“翻转课堂”。该课程课内48 学时,课外48学时。

第一类,完全翻转课堂。即课内48 学时全部翻转,分为讨论课、上机课和阶段测验课。课内不再按传统授课方式讲授新知,而是转变为由教师主导,在智慧教室或机房,通过“雨课堂”等互动教学工具,进行课堂讨论,探究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通过讨论,敏锐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就重难点知识进行进一步讲解与分析。上机课利用在线判题系统PTA(Programming Teaching Assistant)引入工程背景习题,进行一定数量的有难度、有挑战度的编程习题训练,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辅导答疑。每间隔6 或8 学时进行一次阶段测验,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讲评和改进。新知的学习、工程背景资料查阅和基础习题的训练放在课外48 学时完成。

“完全翻转课堂”是一类理想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责任心、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都很高。师生若有良好的配合,学生收获会很大,高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明显;如若学生不能自觉提前完成预习要求,则很难融入接下来的翻转课堂,一次课的信息量很大,可能因此掉了链子,影响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教学班里,只有部分学生能适应这种全程高强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将课内全部翻转改进为部分翻转。

第二类,部分翻转课堂。即将其中重要的部分课时设置为翻转课堂。以C 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将各个知识模块如分支、循环、函数、数组、指针和结构体,分别设置一次翻转课堂,共计6 次12 学时。这样可以平衡线上线下学习的强度和难度,也能实现金课的改革目标。

第三类,线上翻转课堂。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在线上开展翻转课堂探索,将线下的翻转课堂迁移到了线上进行,通过“钉钉”等教学直播平台同样能实现师生之间讨论探究、辅导答疑的互动,很好地支持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确保与实体混合式课堂同质等效。

由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时,应基于学情进行可变式混合式授课计划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班学情在授课计划中设置恰当的翻转课堂学时,以1/4 学时即12 学时为基准,若学生基础较好则设置更多翻转课堂学时,进行更多互动讨论和探究。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可变式混合式授课计划,以2 学时为一个课时单元,混合式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三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课前,教师下发预习清单,学生线上自主提前学习国家级MOOC 教学视频,查阅工程案例背景资料,完成课前测验。课中,教师不再逐个讲授知识点,线下“讨论课”引入工程案例,组织“讨论与辩论”“解题思路分享”“模拟竞赛”和“项目探究”等活动,强调和深化重难点知识,“上机课”学生上机实践教师实时指导,随堂“阶段测验”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教师点评讲解深化知识点的理解。课后,学生观看本地化MOOC 重难点解析视频和答疑视频,完成线上作业、编程训练及单元测验,完成能力提升训练。教学团队线上通过MOOC/SPOC 讨论区、QQ 群和微信群随时答疑,线下在MOOC 专用机房定时集中辅导答疑。三个环节组合形成学习闭环,在循环往复中促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养成,如图2 所示。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执行流程

四、精细过程管理

(一)课程团队集体备课

为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在资源建设还是课程运行过程,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充分讨论并集思广益。以C 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金课为例,在教学方案中引入恰当的工程案例,明确每个知识点教师的设计意图与讲授方式。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培养学生突出的编码能力,因此课内48 学时全部安排在机房上课,教学过程的展开需要支持“问题驱动+先做后评+讨论辩论+总结提高”的模式。

(二)转变教师工作职责

混合式金课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工作职责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做好课堂内外的过程管理。为了预防学生学习出现“失控”状态,混合式课程最适宜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辅导”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习方法;建立学生互助团队,推选小组长,建立学习群,组织引导学习过程,做好过程控制;通过学习数据监控学习情况,定期公布学习排名,及时督促落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建立“英雄榜”,张榜公布学习情况突出的同学名单;控制和保证学生课后4 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每周至少保证一次在机房的集中自学时间,由班级学习委员组织并及时向任课老师汇报情况;利用MOOC 平台设计组织有意义的讨论;定期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取得学生评价与反馈;辅导团队线上线下辅导答疑。

(三)严密监控学习行为

教师通过MOOC 平台、在线判题实验平台、考试系统平台和互动教学工具运行产生的学习数据严密监控学习行为,发现异常及时介入,防止学习行为“失控”。学习数据包括教学视频观看情况、作业、实验、阶段测验完成情况和课堂互动情况等。例如:课堂投票、答题活动多次未参与,阶段测验成绩低于60 分等均可视为学习预警,教师应尽早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和督促其重回学习正轨。对于学习数据的持续监控和积极运用,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精力。

(四)实时支持辅导答疑

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辅导团队,成员主要由任课教师组成,另可招募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组成助教团队,成立学生互助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到国家级MOOC 讨论区提问和参与讨论,另外,“5+2”“白+黑”解答学生在本地MOOC 讨论区和学习群的疑问,以及线下定期集中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和辅导答疑。

(五)建立学生激励制度

教师充分利用MOOC 平台、考试系统和在线判题实验平台中的日常数据,定期发布学生学习进度,每次发布全校单元测验成绩前50 名的“英雄榜”。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实施“月月考”制度,即每月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一旦通过考试则取得学分,无需再参加后续的教学活动。每次月考后发布通过考试的学生名单,该制度具有很强的学习激励作用。但“月月考”制度在实施存在一定困难,排考、监考、考试系统管理和考试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量较大,需要教务处和学院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精准过程考核

传统考核注重的是结果性评价,容易造成学习成效评价的片面化,而金课则是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能力的发展的考核。良好的过程考核方案的设计,能利用成绩分数的“指挥棒”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一步步夯实学科知识,养成高阶思维能力,见表1。

表1 基于平台数据的过程性评价设计

六、金课之责——课程思政

金课之“金”,更体现在通过课程思政达成授业解惑和传道育人的双重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因此,金课责无旁贷,需担当课程思政之重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培养具有“科技强国、创新报国”使命担当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育人目标,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融入教学过程,运用计算机工具设计、构造、计算和仿真,结合工程背景知识,培养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实现科学家、科学发明故事和传统文化等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内容与授课环节的全覆盖,强化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及科学伦理、工程伦理的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需“润物无声”。教师应把握好思政元素融入的节点和时机,探索自然合理的融入方式,避免生硬刻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品德修为及科学精神。

七、结束语

本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课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重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如图3 所示。

图3 应用型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实施模型

实践证明,C 语言程序设计金课改革以来,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走出寝室走进实验室,远离电脑游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明显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养成显著。在全校期末统考中,试点班的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生因较好的思维能力、突出的编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学校和教师应抓住这一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将“两性一度”标准贯穿课程资源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实现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学时金课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