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10-10冯玉华

高教学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资源高职

冯玉华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5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日益加深,生成了全新的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蕴育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全新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传统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构建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效化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的全新产物。目前学界对这种模式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综合分析有关学者的研究和论述,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概括为: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呈现和应用,将传统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与在线网络教学深度融合,以寻求两者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二者的优势,既能体现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了“APP 一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而在当前教育界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由于其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等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也更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在改进高职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已发挥积极作用,凸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课程平台功能的混合性

2.教学资源的混合性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智能化学习时代,学习环境的虚拟化、知识经验的可视化和人际互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的混合性正是这一时代发展要求的适应和体现。根据主题内容和作用不同,网络教学资源可分为知识性、任务性、引导性、扩展性、生成性及评价性资源等。教学资源的混合性,就是指为了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而将上述各种资源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混合,使其形成相互关联和辅助的学习链,每种资源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呈现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需要、学习进程自主选择,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3.学习方式的混合性

与静态、封闭和被动的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学习者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且高效。所以,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以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助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学习不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多种方式展开,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学与教师导学和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等,这给了学生更多样的选择、更大的灵活性,让其可以根据自身思维特征进行自主、自助式学习,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混合性特征。

4.教学过程的混合性

混合式教学并非外表看上去的“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表现形态的简单叠加。事实上,线上教学是整个教学实施的必要环节和基础性活动,是各教学环节有效衔接的前提条件,而不单纯为线下教学提供辅助或者是简单的预习。线下教学也并非机械照搬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基于学生线上前期学习的结果,在课堂开展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所以,将两种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是混合式教学的必然要求,其再造了课堂教学流程,延展了教学时空,使得教和学得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随时发生,且立足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教学做合一、为做而学及以学促教,很好地解决了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度不强、积极性不高和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让学习成为了学习者勇于表达自我、释放自我的途径。这也是混合式教学的典型特点。

5.评价方式的混合性

“穷养”与“富养”,是时下网上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也都不乏例证支持,但谁也不能说服谁。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穷人孩子要富养,富人孩子要穷养”“穷养富养不如教养”“脸要穷养身要富养”“物要穷养心要富养”“儿子要穷养,闺女要富养”等等,不一而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学习反馈。与传统教学评价更关注结果相比,线上教学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时长、资源查阅、作业提交和在线分享等过程性指标都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理念转变,强调教学过程决定教学结果。混合式教学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将线上与线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理论知识考核与实操考核、企业导师考核与校内教师考核和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将考核结果快速、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行动力,增强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高职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不仅因其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形态和人才需求的深刻改变。智能环境既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转变,也推动了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系重构及教育文化更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重新考量、重新设计教与学的关系,以其突破时空限制、呈现手段丰富及复制传播快速的独特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也是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且将会成为未来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推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就是教与学的问题,这也是最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职责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批判和去探索。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线下课堂组织、引导和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等职业素养。教师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应该怎么学”,而不是“我应该怎么教”,这些正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理念,从而成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

(三)促成高职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解性的学习、积极的知识建构、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不足,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倦怠感,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这也就造成了学习者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即把信息作为相互独立、不相关的事实来被动接受、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记忆与理解等比较初级的目标大多已经在线上学习中完成,学习者带着困惑和问题进入线下面授课堂,基于现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协商、探索、交流、分享和实践,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学习者之间产生积极、多重的交互行为,完成学习任务、构建人际关系和实现智慧创生。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在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性地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实践迁移,实现学习者的自我组织、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

(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师而言是知识的拓展,也是知识创新发展的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开辟、研发和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加工,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动画和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吸引学生随时随地主动学习和重复学习,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学校还通过建立区域性联盟,整合、配置联盟内高校教师及课程资源,达到教育资源的最大分配和共享,形成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共同体。

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践行与深化,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育人优势。

(一)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支撑教与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与依托,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彰显与实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工业化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教育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束缚于工作流程思想,过分强调封闭化、结构化的预设性资源,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动态创生的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不可否认的是,预设性资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有效服务于显性知识或技能的教授与习得,但同时也是禁锢的,禁锢于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及教师的思维等。随着社会需求的更替、教学过程的推进,最终导致其固化而僵死,无法有效支撑深度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发生。混合式教学应以“泛在、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理念为指引,以泛在性学习资源为基础,加强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外“开放教育资源”“慕课”运动相继兴起,国内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持续推动,极大降低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成本,“开放、共享”的资源建设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资源建设要体现开放性、个性化、泛在性及生成性等特征,保证所有学习者可以基于技术支撑,随时随地从网络上大量的、开放的、共享的资源中获取适合其需要、可以支持学习任务完成的相关资源。并且,学习者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是贯穿学习全程的,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学习进程进行动态地分析、整合和更新,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生成新的资源,不断推动学习的发生和深入。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实践具有具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要与教育改革方向相适应。混合式教学深挖教学之于学生发展的本质意义,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同时,对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跃迁也提出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应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题中之义,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个体建构过程,具有变异性、创生性和灵动性。所以,单一、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辅助内容与方式必然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实时地帮助学生顺利地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恰当地支持学生完成意义、理性与价值的建构过程。而信息技术加持下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可以实现跨时空、精准及时的学习干预。因此,具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与指导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适应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与教学空间,架构灵活的学习支架,并优化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整合媒体形态。

第二,应用信息技术,全程、全面地收集学生的外显学习行为和内隐智慧生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托可视化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的判断依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流程、课堂活动的行为及情感与态度,为教学提供实时反馈。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洞察学生的“智慧生成关键点”,为教学干预提供依据和情报。

第四,以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介功能,适时地采用推送工具、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也可以借由即时通信手段与学生开展启发式对话,实现一对一交流。

(三)推进智慧性教学评价改革

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智慧,以学生学情为依据,适时启发学生学习的生成性对话方式。恰当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有效机制,可以鼓励与回馈学生的意义赋予过程。

现在的高职学生是移动终端长大的一代,其习惯了指尖上的信息获取方式,并持续地适应并创造新的技术,以服务于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必须摆脱过往的单维度、片面的定性认识,摒弃经验式的总结判别等方式的束缚,以个体发展为基本取向,以数据为支撑、结合挖掘分析机制,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多维度评价当代“数字土著”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特殊性,在移动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分析学习者的反应类型、个人状态、动机程度和生理特征等客观因素,而这些都是以往传统教学所忽略的,并结合数据库采集、存储和转化全方位反映学习者特征的数据,如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和学习差异等,综合、全面和客观地考量学习者学习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参与度等,并基于反馈系统可视化显示评价信息,从而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支持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结束语

在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迎来良好的契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综合理论与实践,搭建起信息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新的架构,推动形成更能促进学习者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形态。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整体不高、技术支持和良性机制的建设不完善等,这些仍是需要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进一步探究,解决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资源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