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会养生,一秋不“多事”
2022-10-10刘志鹏
◎文/刘志鹏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一些呼吸道的病毒容易流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呢?下面我们就教您一些简单实用的保健方法,让您健健康康迎初秋。
“梳”写美丽,初秋养生从头梳起
中医学说对梳头养生早有研究。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
秋季梳头可以达到润燥祛火的保健作用。此外,头部的许多经穴受到梳子或手指的按摩,能使经络畅达,对于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失眠等可起到缓解作用。
梳子的材质也大有讲究,《本草纲目》中推荐了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黄杨木梳。民间用牛羊角制成梳子,牛羊角去垢而不沾,温润而不挂发,同时牛羊角本来也是具有凉血、息风、镇静作用的中药,还可消炎镇痛,治疗头痛、热毒,也能祛屑护发,治疗失眠。
长夏伤脾胃,初秋用穴位来调理
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食欲缺乏、口淡无味等症状。而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量的凉食冷饮、冰镇啤酒等,更容易伤了脾胃,可能当时没出现什么急性的问题,但到秋天的时候邪气就宣泄出来了,会出现腹泻或便秘、咳嗽等问题。
而且,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为长夏,这时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频繁而湿气重,故有“秋老虎发威”一说。湿重可能导致脾脏受损,所以一定要健脾。
说到健脾养胃,有两个穴位不得不提,它们就是足三里和阴陵泉。阴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而足三里归属于胃经,刺激它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胃部功能。
这两个穴位都在小腿的上半部,坐着的时候用手一摸小腿,正好就能接触到这两个穴位,平时没事的时候经常捏一捏就可以了。
初秋易感冒,3个穴位保健康
秋季是流感肆虐的季节,人们很容易染上感冒,但通过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中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