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BL-翻转课堂”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2-10-10翟羽佳

科技风 2022年26期
关键词:管理学考核教学模式

翟羽佳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1 “TBL-翻转课堂”概述

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任务为向导,强调学习围绕具体而复杂的任务和问题展开,以学生团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团队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互结合。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TBL教学方法实施步骤基本框架

翻转课堂与TBL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翻转,教师由课堂支配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来源于老师课堂的灌输,更多来源于课前对新知识的获取与解读,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向“怎么做—为什么—是什么”转变,教学方式从课堂讲授和课后巩固转变为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练习。在课下,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通过老师教学平台推送的教学视频或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和讨论,同时,考核方式也进行一定翻转,主要考核评价方式由期末闭卷考核转为过程性多维度考核,学生参与到过程性考核评价中,转变学生只注重分数而忽略能力提升的思想。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大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高校教育者们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混合创新,以推动高校课堂的变革与发展。其中,翻转课堂结合TBL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在医学生外科实践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例如,穆楠等探讨了微信联合翻转课堂、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推广应用;陈海艳等在探讨了系统解剖学基于慕课“TBL-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其在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启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修正新的教学模式。我国亦有多个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学”教学中进行了相关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例如,王君等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微课和课程网站构建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跨文化交际”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张超从“互联网+翻转课堂”视角提出“管理学”云教学改进建议;蔡吴玮运用TBL+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的混合创新有诸多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2 “管理学”“TBL-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由一系列理论、原理、过程、职能、制度、方法等组成的学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史,培养学生从事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课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有:(1)课程参与度低,由于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大一新生均为00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但是学习持久性和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故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往往对所知识的感受是空洞和乏味的,对其所学专业特点、要求和专业发展也是不了解的;(2)“管理学”所学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在解决问题时检验。仅通过考试不能真正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习惯了应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去学习,强制学生上课关机等手段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因此,结合“管理学”教学特点,在移动网络技术支持辅助下,借助学习通平台,通过TBL进行翻转课堂,对“管理学”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主要从完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考核评价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管理情景中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一般管理技术和实践技能,以培养出管理理论、管理能力与管理素质于一体的有效管理者。

2.1 教学目标

重构“管理学”课程目标时,以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培养环节,明确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时通过专业学习、价值引领以及技术、能力和素质培养,并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成效。

在知识层面上,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掌握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理论,熟悉管理学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

在能力与素质层面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拓展与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

在情感、价值观层面上,学生通过学习课程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2.2 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通进行“管理学”“TBL-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平台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融合,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教学过程教师主要任务为引导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学习,学生作为自主学习主体,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团队协作、创新精神。每章结束后在学习通中发布小组任务,任务覆盖本章节课程相关内容。学生课下分组进行讨论,各组经过讨论给出本组结论,并且发布到学习通上,每一组的同学都可以根据各组发布到学习通上的答案结合本小组给出的重新思考本组的课程作业。课堂上由小组推荐同学讲述本小组的答案,讲述完毕由老师对各小组答案进行评判,各小组之间、组内互相评价给出评分。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实施过程

2.2.1 课前自习

借助学习通平台丰富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包括教学视频、主题讨论、随堂练习等,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明确知识重难点,针对不同知识点,发布相关学习资料和主题讨论,供学生预习、探讨和思考。通过学习通分组功能,学生自建小组,分工协作查阅资料、探究结论,例如,在“管理学”决策篇章中,分组任务为讨论柯达与富士不同命运的原因有哪些,对应知识点为决策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2.2.2 课堂讨论

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可以用多种形式对小组任务结果进行汇报分享,同时引导小组之间就汇报结论进行质疑与辩论,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老师反馈答疑,对重点内容升华讲解,对于优秀的想法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赞赏,鼓励创新思维。小组展示结束进行总结归纳,并就知识点进行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堂测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2.2.3 课后延展

课后借助学习通发布阅读资料和在线测评,阅读资料包括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以及期刊论文等,进一步拓展管理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在线测评帮助学生及时测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反思与内化。对课堂中的汇报及讨论情况在学习通进行反馈,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讲解能力。

2.3 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与期终考核,两项考核各占比50%。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通过程参与与小组任务考核,学生通过参与学习通主题讨论、点赞留言、抢答互动、线上作业等环节会获得相应积分鼓励,积分鼓励制度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小组任务考核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分数设置分为教师评分、组内评分与组间互评,通过考核评价翻转,学生参与到评分过程中,避免教师主观因素。学习通积分权重具体设置为作业10%、课堂互动10%、课程视频学习10%、章节测验10%、分组任务40%、讨论10%、课后阅读5%、签到5%。期终考核为闭卷考核,全面检测学习效果。

3 总结与评价

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共计121名学生,回收问卷数116份,回收率为95.7%。通过问卷调查,68%的同学认为该课程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非常愿意主动思考和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75%的同学认为课程有挑战度,通过课程学习,在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很有收获;71%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89%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可以拓宽思维;7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能力。但是在“你心目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中,有59%的同学认为是教师传统讲授式的,因此要打破学生对课堂印象的固有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同时也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一学期“T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习自主性。尽管一半的学生认为心目中课堂的样子仍是教师传统讲授式的,但是从这次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同学非常愿意主动思考和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同学们认真看书,积极探究相关问题的答案,能够保证大多数同学跟上教学进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此外,教师将传统课堂讲授知识的时间移至课外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通上还会不定期发布一些相关问题,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回帖、评述,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增强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师生交流。传统授课方式下,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参与度低,课堂中虽有调动但是很难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来。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增强,教师则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把原本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师生交流和深度学习,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精准答疑,让学生在学习上的诉求得到准确有效的回应,课堂时间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提升团队学习力和创新力。企业竞争优势之一在于团队合作,为了让同学更快适应团队学习,课前通过任务引导,小组内学生间分享自己见解,交流想法,提供思路,集思广益,避免自己思维局限性;课中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开展组间大讨论,互相点评;课后通过学习通进行组内组间评价考核,整个过程从讨论到结论再到考核,学生均参与其中,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互联”,营造开放的创新型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鼓励个性和独特,充分扬长避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同时,增进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性。

猜你喜欢

管理学考核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