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探究

2022-10-10黄西娜

科技风 2022年26期
关键词:机械类工科创新创业

黄西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完整呈现出来。2016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工科教育”相继提出,两者相辅相成,新工科教育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工科优势高校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为新工科的建设提供了原动力。教育综合化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课程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载体。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创新创业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如何提升新工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尚存在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低、课程实践较少、成果转化渠道有待开发等问题。因此,开展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的系统探究,对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非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现状

(一)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度低

当前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教学模式、培养方案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相对较低。使学生不能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系统地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以工科类专业为例,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创新创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尚处在摸索阶段。

(二)“教为主,学为轻”的主导教学模式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的认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但是运用理论和发挥自身技能的实践机会有待提高。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蓬勃发展阶段,一些网络实践课程、学术讲座以及选修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帮助作用有待提高和改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少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概念,尚未得到全方位的推广。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尚须开发科学的教学思路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支撑课程实践。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取大部分来源于理论,而对实践的理解相对较低,阻碍了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种的跨越式发展。

(四)缺少有效成果转化渠道

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成果转化、团队转化的渠道,成果转化的平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创新创业成果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高校的双创项目更注重前沿,落地转化可行性的考虑有待加强,降低了市场应用对接的引导,这是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缺乏创新创业兴趣

非工科学生的学习相较于工科而言理论性更强,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已经形成体系的理论性知识在当前的知识背景下开展创新比较困难。除此之外,理论性更强的知识很难为创业提供良好的载体。因此,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兴趣不大。再加上现有“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现状,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有待开发。

二、工科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研究意义

工科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伴随很多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存在对于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将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拓展到实践中,有效规避传统专业实践不足的要害,更好对接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类专业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此外,为了更充分地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能力,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创融合型人才。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必修课、创新创业必修课以及创新创业实训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能力。国家也开办了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开展工科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探索,有利于汲取非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教学经验,充分规避非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挥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的时间优势,更好地对接工科类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高校学生无论对传统专业理论教学还是新兴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都存在一定的排斥性,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堂让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有创造性的、创新性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创新创业本身缺乏实际的载体,而工科专业恰恰给创新创业赋予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在对工科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挖掘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职业热情,选取适合自身的职业道路。

(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处在进入社会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创业是创新的主要落脚点。创新与创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懂得如何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创业。大学时期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时期,学生的在思想意识上日渐成熟,知识的积累也达到了一定水平。结合对工科专业的深度认识,基于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授学生如何在自己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新是理论知识和思想碰撞的有机产物,培养学生勤思考、善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将自己思想和知识碰撞的结果在课程实践中落实,让学生切实理解什么样的创新可以转换为实际的创业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改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工科类专业的自身优势,在新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将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与工科类学生专业实践平台相结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使工科类专业学生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发展自身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助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全面升级发展

(四)提升实践性教学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科类学生创新创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引导高校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和理解,发现自己在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完成由理论性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综合性教学的提升。促使高校教师提高对创新创业前沿理论知识的储备,培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想。在课堂上热情地教授创新理论和实践,在课堂后积极收集教学材料、探究新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激发其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和工科类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整合、重构,提升课堂实践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课堂中获取有用的实践知识。

(五)提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工科专业的高校教师在相关领域工作沉淀了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和企业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关资源让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团队多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困境以及它们的需求,然后反馈到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上,让项目更容易被企业理解和接受,努力将一次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发展成企业亟待解决的、学生能够完成的项目。学生课程实践完成后,刚好可以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成果在相应企业进行转化。不仅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也能够让学生的课程实践成果转化,提升学生在未来开展创新创业的信心。

三、机械类专业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组长或者能力优秀的学生演示讲解自己创新创业的构思、方法、原理、实践等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提问并在必要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实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课下可以积极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对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产生好奇,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

机械专业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设计和制造各类机械产品,并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学科,该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当下由于不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兴工程学科或领域不断涌现,原有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新工科建设等引导下逐步构建培养满足新经济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需要的新型机械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样由启而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让教与学表现为动态过程,提高创新创业理论课堂吸引力,诱导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提升实践性教学

一项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大量、反复的操作练习,而一个完整的、可实现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开发也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基础性教学,课程实践的开设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创新创业课程结构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实践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以及新兴开放、因地制宜的活动渠道,让学生走进创新创业,联系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发展需求,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新工科思想引领的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创新思想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机械类专业不断吸收自然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前进。

(四)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从古至今,从金字塔建设时的简单机械滑轮到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从工业革命时蒸汽火车道到动辄突破几百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次人类起飞到现在的月球、火星等深空探索,都与机械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次机械的创新,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行业发展(创业机会)。作为历史悠久的工科专业——机械,创新创业的实现和落地得到了更多企业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机械专业的创新创业成果相较于非工科专业甚至一些新兴的工科专业更容易被企业和投资者接受和认可,提升了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机械专业一次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落地可能促进或者激发“电气专业”的一次创新创业,进而转化落地,最终影响到非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甚至是成果的转化落地,最终提升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以及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目标。

结语

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提升社会高速发展下各行各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以机械类专业为依托,提出了适用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较强竞争力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类工科创新创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