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

2022-10-09

新农民 2022年25期
关键词:农具机械化现代农业

冷 睿

(阜南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安徽 阜南 236300)

0 引言

据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公报显示,农作物机播率、机耕率、机收率已达58.98%、85.49%、64.5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1.25%,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56亿千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化推进,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机械用具的应用规模逐年增加,在先进农业机械的帮助下,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持续落实,且效益显著。

1 实例概况

S省作为农业大省,据统计,S省耕地面积75153百万hm,占全省面积的48.86%,近年来,S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选取该省作为研究实例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1.1 机械化保有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现代农业的发展,S省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在机械化保有量方面逐年上升,S省2019年、2020年机械总动力分别为15827.19万kWh、16503.52万kWh;机引犁2019年、2020年数量分别为48.12万台、149.28万台;联合收割机2019年、2020年数量分别为32.91万台、34.12万台;畜牧养殖机械2019年、2020年数量分别为26.93万台、28.15万台;经济类机械2019年、2020年数量分别为10.34万台、11.83万台(数据来源于S省统计年鉴)。S省农业机械化保有量方面逐年上升,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用具均不断增长,S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极大降低了农业劳动量,截至2020年,S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8.5%,结合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形势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省综合机械化率能够达到92%的目标,林、牧、渔、农业加工产业的总机械率至少为60%,基本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

1.2 机械化需求

(1)小麦生产。小麦为S省主要粮食作物,一年两作,与玉米接茬轮作,这就导致小麦生产种植需与玉米生产相互配合,为阻碍玉米种植工作,小麦种植与收割需按时节进行,使小麦生产呈现出抢收抢种情况,此外,小麦种植生产包括整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秸秆还田、烘干等流程,整个步骤中对人力劳动具有较高要求,若无机械农具支持或机械化程度低,则会极大影响小麦种植生产工作。(2)玉米生产。玉米与小麦的生长周期分别为100d、180d左右,S省接茬轮作的模式使玉米同样具有抢收抢种特征,且玉米种子形式存在差异,种植间距处于0.6~0.7m,处于3000~5000株/667m,急需农业机械化发展带动当地玉米规范化种植。此外,玉米生产种植工作消耗当地较多劳动力,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迫切需求。(3)经济作物生产。除粮食作物外,S省的经济作物生产规模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大蒜、生姜、棉花、马铃薯、大葱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马铃薯、花生、棉花的生产作业期间,现已出现了相配套的机械农具,生姜机械农具现已研发进行试用,但并未全面投入使用,大葱与大蒜机械农具尚未被研发,仍处于空白阶段。由上述可见,为促进S省经济作物生产种植工作,必须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步伐。

S省农业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牧业发展缓慢,渔业受到条件限制,仅临海城市涉及,在此形势下,S省林牧渔产业机械化程度不足,仅在生产作业期间起到辅助性作用,为促进当地林牧渔产业发展受,引入机械化生产方式是极有必要的,例如:引入环保新材料捕捞机械用具,提高渔业捕捞效率,并对海洋资源进行生态保护,促进当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S省农业加工业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良种培育、农产品与畜牧产品加工两个方面。(1)良种培育。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农业经济效益及整体产业发展均受到农作物种子的影响,若种子品质不佳,则作物产量与质量无法保障,而良种生产涉及培育、筛选、烘干、分级等步骤,作业精细化程度较高,传统人为作业能够造成误差,为保障良种培育效果,引入机械化用具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对人为误差的控制保障良种培育效果。(2)农产品与畜牧产品加工。将农产品与畜牧产品进行加工可提升产品价值,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引进先进机械用具能够使农产品与畜牧产品的加工作业更为规范,并有效提升产品加工生产质量。

2 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方向

对S省农业产业展开分析,总结了其农业机械化建设方向,以此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2.1 降低耕地能耗

S省为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占比较高,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S省占据重要地位,但耕地面积及农业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较大劳动压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S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现阶段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机械农具现已在S省内大规模使用,但在实际生产期间,部分小型机械用具的应用给耕地土壤造成了破坏,S省在未来发展中,需合理地调节小型机械用具与大中型机械用具的配比数量,明确不同机械用具的应用场景,在政策支持下提高大中型机械用具使用规模,以此保障机械耕种效益,降低耕地能耗。

2.2 提升肥料效益

在传统种植理念,化肥农药在当地农业生产种植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生态环保观念尚未全面形成,仍存在部分化肥农药滥用情况,且农民在应用期间,认为化肥的应用可增强土壤肥力,错误观念导致当地土壤结构遭到了一定破坏。在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中,可从肥料农药用量控制方面设计研发机械农具,避免化肥农药浪费问题,并有效保障耕地结构。

2.3 保护耕地质量

粮食作物种植生产后,通常会将秸秆焚烧回收,给当地大气环境造成破坏,且秸秆并未深入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可针对秸秆回收利用方面进行机械农具研发,在机械农具帮助下促进秸秆还田目标的实现。除秸秆外,在蔬菜种植规模较大的区域,存在地膜回收问题,蔬菜收获后,若未将地膜及时回收,则会导致地膜于耕地内腐烂,影响耕地结构。针对上述问题,可引入秸秆粉碎机械,借助机械农具效果粉碎秸秆,使秸秆直接还田,此外,引进地膜清理整体机械,在机械农具帮助下,落实地膜清理,使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

2.4 支持节水旱作

农业生产种植离不开灌溉作业,S省在节水旱作方面的机械化程度有不足,节水旱作机械化手段虽不断推广应用,但普及规模仍有上升空间。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大节水旱作机械研发生产与应用,搭建节水旱作长效机制,以机械设备为助力,确保农业生产作业高效开展。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传统病虫害防治手段为农药防治,生态效益不佳,在现代农业发展期间,需遵循生态环保理念,采用更为环保高效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可引入无人机低空喷洒无害农药,在应用时应综合考量风向、风量,除低空喷洒无害农药外,还可运用无人机监测区域范围内的病虫害发生、蔓延情况,掌握病虫害实时信息,为病虫害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

3 基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建议

3.1 强化机械化政策扶持

第一,增强机械意识。在现代农业建设期间,营造农业机械化环境,意识到农业机械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档案。采用农机培训的方式,使农民均认识到农机作用,在区域范围内营造农业机械化环境,同时强化农机宣传,可采用宣讲会、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增强农民机械意识。第二,健全财政补贴。各地政府搭建农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当地机械农具的采购、维护保养与应用,并加强农业灌溉基础机械设施的建设。若农户自主购买机械农具,则需予以一定补贴,防止出现机械农具无法回收成本的情况,最大限度保障农业机械效益的展现。以S省为例,其针对现代机械化农业建设推出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按照不同规格予以不同等级的补贴,如铧式犁耕整地机械布补贴额从1270~4940元;深松机耕整地机械布补贴额从800~3220元;旋耕机按照规格参数予以330~14300元,具体补贴额度与机械本身价格相匹配。农机财政补贴应因地制宜,对于耕地较为分散的丘陵地区,若大中型机械农具补贴较高,小型机械农具补贴不足,会导致当地优先引入大中型机械农具,但大中型机械农具不适用于丘陵地区,以此限制了农业机械用具的功能。第三,完善资金投入。对农机信贷及机械购置税收予以一定优惠,放宽政策,以此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引入农机股份合作模式,即区域范围内达成协作,以自愿出资的形式共同采购农机,并共同使用,以此降低农机采购成本,并提高农机使用率。

3.2 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

结合S省农业实例概况发现,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程度较低,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S省现代农业建设期间,从以下角度发展。第一,小麦、玉米生产种植继续提高机械化水平,并趋向高端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杂粮生产机械、如粮食烘干机械等稀缺机械,实现农机服务纵向发展。第二,加大农业机械在林牧渔产业中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经济作物生产种植作业中,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方位延伸拓展,借助机械农具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第三,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化发展调整S省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升级转型,从单一化农业机械逐渐发展为设施化。结合S省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需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协同进行,除农业种植外,加大棉花、花生、马铃薯、大蒜等方面的发展,立足于S省实际条件,搭建特色农业,发挥出农机支撑性作用,提高农业作物附加值,通过农业机械纵向发展促进S省农业经济发展。S省随着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棉花播种机械化程度已达42.2%,机械化耕种面积占棉花总耕种面积的38.2%;花生播种机械化程度已达18.4%,机械化耕种面积占33%;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11.9%,机械化收获面积占棉花总耕地面积的29.8%,实现了零的突破。

3.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结合S省实际条件,利用当地水利条件完善农田排灌、水利电灌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深化保障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当地排涝抗旱能力。同时为保障农业机械顺利进入耕地范围,应对机耕道路进行修复,检查现有机耕道路质量,针对不达标道路展开修复建设,同时加大机耕道路修复的监督监管,确保修复资源得到有效应用。第二,以区域为单位,搭建机械农具服务系统,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机械农具数据,如价格数据、拥有者情况,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机械农具可在区域范围内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机械农具资源浪费情况。除此之外,机械农具服务系统应定期更新贸易、库存、流通数据,做好农具数据区域内共享,为机械农具的生产应用创造良好环境。第三,注意治理农业耕地生态,尤其是地膜、农药、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时破坏,通过耕地治理工作提升土壤肥力,完善土壤结构,在积极研发耕种收机械农具的同时,研究具有耕地保护性质的机械设备,从不同方面服务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3.4 完善机械化知识宣传

第一,强化知识宣传。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机械农具大规模普及的过程,为确保机械农具发挥出价值,需从设备使用、检修维修、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知识宣传教育,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结构,借助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在线咨询等方式,为机械农具所有者及应用者予以帮助。第二,以区域为单位加强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机械农具科技真切转变为农业效益,提升当地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知识进行宣传培训,从继续教育、从业岗位教育两方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为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三,“十四五”将农业机械化作为重点部分,使农业机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提升农民机械用具应用水平,并使其直观化了解机械农具的作用,可在区域范围内建设示范区,用于展示机械农具,还可将示范区作为培训教育场所,以座谈会、讨论会、专家咨询等方式提升农业机械化知识宣传效果,从基层做起,确保农业机械能够在农村区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十四五”发展期间占据重要地位,为促进S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应找准农业机械化建设方向,注意强化机械化政策扶持,在经济作物种植生产期间促进机械化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机械化知识宣传,以此确保农业机械化能够切实推进,保障现代农业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农具机械化现代农业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劳动者的法宝
基于模糊DEMATEL-ISM的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评价
巧手还原《天工开物》中的农具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笑看有趣的发明
农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