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超声重建肛提肌裂孔评估膀胱膨出的可行性
2022-10-08陈瑞丰王月爱钟卓敏唐贤朋
陈瑞丰,王月爱,钟卓敏,唐贤朋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南 长沙 410000;2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湖南 长沙 410007
膀胱膨出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临床主要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对其进行诊断,此种方式可对疾病进行定性诊断,但因其不直观及合并肛提肌共激活时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像学检查可弥补其不足,目前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及磁共振。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盆底结构并重建图像,为临床评估盆底功能提供良好的定量数据[1]。其与核磁共振相比,超声具有无辐射、重复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更易被大众接受[2-3]。肛提肌裂孔(LH)具有封闭骨盆出口的作用[4],可反映盆底肌群的顺应性及盆底支持情况,是作为评估膀胱膨出的重要指标[5-8]。既往有研究对产后早期青年女性盆底结构功能进行评估[9],但随着女性激素水平降低,盆底组织萎缩、退变,膀胱膨出对中老年女性的影响更深远,然而针对中老年女性LH形态功能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应用盆底超声定量分析中老年女性LH形变,探讨LH在膀胱膨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膀胱脱垂患者5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无膀胱脱垂的女性59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的中国女性;病例组符合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标准(POP-Q分度≥I度[10])。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感染、盆腔大包块(包块最大径线≥3 cm),近3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会阴撕裂Ⅱ度以上患者;盆底超声:肛提肌撕裂、盆腔中腔室或后腔室合并明显膨出患者[11];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及腰骶部、盆腔手术史者;Valsalva状态不满意或者容积数据存储不完整或不清晰者。病例组年龄40~70(53.14±7.91)岁,BMI 17.67~29.38(23.02±2.72)kg/m2,产次1~4(1.77±0.82) 次;对照组年龄40~70(52.81±6.51)岁,BMI 18.75~29.30(22.79±2.41)kg/m2,产次1~4(1.56±0.84)次。两组年龄(t=0.243,P=0.808)、BMI(t=0.471,P=0.638)和产次(t=1.379,P=0.17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取得患者同意后整理病历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RM6C容积矩阵探头,频率4~8 MHz,容积获得角度为180°,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嘱排空大、小便后(膀胱内尿量≤50 mL),取截石位检查。将消毒探头套套于超声探头上,并涂抹消毒耦合剂,将探头紧贴小阴唇处,能清晰显示正中矢状切面。开启四维模式,分别在患者静息、最大Valsalva状态下采集LH图像,测量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为保证效果,每例患者重复3次并采集图像,选择最佳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作为最终研究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并确定各参数最佳截断值。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LH形变数据分析
2.1.1 超声学特征分析 重建LH轴平面,观察并比较不同状态下超声学特征:对照组呈菱形,后角锐利,肛提肌结构整齐、对称,回声均匀,LH内部排列规整,尿道、阴道、直肠等清晰可辨(图1);病例组呈类圆形、后角增大,裂孔结构较松散,对称性欠佳,裂孔内可见脱垂的膀胱,LH明显扩张,在Valsalva状态下尤为明显(图2)。
2.1.2 LH各参数分析 两组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比较,静息状态下,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病例组明显增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情况下LH参数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hiatus parameters of levator ani muscl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Mean±SD)
2.2 LH形变对膀胱膨出的预测价值
AUC、敏感度、特异性结果显示,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均能较好的检出膀胱膨出,其中面积各指标均优于左右径及前后径(表2)。左右径、前后径、面积的AUC分别为0.871、0.824、0.898,由Youden指数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5 cm、5.25 cm、19.05 cm2、其敏感度分别为0.825、0.947、0.754,特异性分别为0.797、0.542、0.881(图3)。
表2 LH各参数对膀胱膨出的诊断价值Tab.2 The valu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levator ani muscle hiatus in the diagnosis of cystocele
3 讨论
2020年一项关于POP的多中心调查显示,症状性POP占成年女性的9.6%[10]。膀胱膨出是POP的重要分支,常合并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强对膀胱膨出的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肛提肌是由多组肌群所围成的一个向前、中倾斜的结构,肛提肌与两侧耻骨支共同围成LH,其与周边筋膜组织形成的“吊床样”结构,具有稳定盆底结构、封闭骨盆出口的作用[4]。膀胱膨出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产次、衰老、绝经状态、结缔组织异常疾病等[10]。中老年妇女激素水平降低,盆底组织萎缩、退变,加上妊娠、分娩等所造成盆底肌纤维不可逆性损伤致使盆底肌肉松弛,导致LH发生形变,不能提供足够支撑力,而出现膀胱脱垂[9,12-13]。准确识别LH形变可反映肛提肌的功能,是评估膀胱膨出的重要指标。
一项长期研究表明[14],LH的大小和肌力是确定女性发生POP风险最重要的标志,改变影响LH大小的因素可以降低远期女性POP的发生率。有学者对产后初产妇的研究表明,LH面积、前后径与膀胱位置存在高度相关性[9,15]。妊娠、分娩可导致肛提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肛提肌顺应性降低,而青年女性“吊床样”结构的控尿能力强、承托能力好,在产后很长的时间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激素减低等因素可使肛提肌顺应性减低、肌力减弱,膀胱膨出发病率明显增高。有研究表明[14],膀胱脱垂的发病高峰常发生在分娩后20多年。本研究选择了40~70 岁中老年经产妇人群,年龄、BMI、产次与膀胱膨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在研究设计中,排除了肛提肌撕裂、严重会阴撕裂等严重产伤,子宫脱垂、肠道膨出、会阴体过度运动等中、后盆腔脱垂对于结果的影响,仅讨论中老年经产妇LH形变对膀胱脱垂的影响。我们观察重建后的LH,病例组裂孔明显增大,对称性欠佳,阴道被膀胱占据,LH呈类圆形、后角增大,其在Valsalva状态下,尤为明显。其原因是LH的形变损伤了盆底支持结构,导致肌力减低,这与既往一项研究[16]结果一致。膀胱膨出患者肛提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肌力变弱,LH结构较松散,腹压增大时不能很好的承托膀胱而出现膀胱脱垂,部分严重的患者即便是平静状态,仍可出现膀胱脱垂。我们观察的LH各参数,静息状态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lsalva状态时病例组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LH形变能更好的检出膀胱膨出,具诊断意义,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17]结论一致。其中,左右径特异性较前后径大,左右径主要反映的是肛提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力,左右径越大,肛提肌被拉伸得越长,LH则越大,越容易出现膀胱脱垂。而左右径的敏感度低于前后径,故单纯依靠左右径或前后径对膀胱膨出进行诊断是片面的。面积的敏感度、特异性、AUC分别为68.9%、98.0%、0.908,相较于其他参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有国外学者认为,Valsalva 状态下LH 面积<25 cm2,与POP 无明显相关性[8]。国内多中心的观察证明,这一标准并不适用于亚洲人,而国内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参照标准,本研究通过构建ROC曲线,得出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均可用于评估膀胱膨出,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5 cm、5.25 cm和19.05 cm2,与国内学者研究较一致[18]。这些结果表明,LH相关参数可以反映肛提肌顺应性,用于评估膀胱膨出。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生育,未纳入尚未生育的中老年妇女的数据比较差异;其次,本研究暂未对膀胱膨出亚型进行分层研究,待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进一步研究。
综上,本研究证实了LH与膀胱膨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肛提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评估中老年经产妇膀胱膨出的重要标志。四维盆底超声观察LH用于评估膀胱膨出的效果理想,可用于诊断膀胱膨出,反映中老年盆底功能情况,为膀胱膨出的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及随访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