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超声结合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08柏禹竹汪雪雁唐玉英
柏禹竹,汪雪雁,唐玉英,白 艳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小儿肠套叠是由于体内肠管及邻近肠系膜的凹陷致远端管腔肠梗阻[1]。表现为呕吐、腹部包块及便血,可发生在小肠或结肠,其中以小肠末端套入结肠较为常见,具有病情进展快等特点[2]。在单纯性肠套叠中,凹陷肠压迫血管,沉积静脉和淋巴液,引起肠壁肿胀,甚至肠黏膜破裂,导致出血。由于小儿脏器处于发育阶段,套入到远端的肠管后因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肠坏死[3]。以往常采用腹部Ⅹ线诊断肠套叠,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但腹腔内存在内容物,因此漏误诊率较高。目前常采用超声诊断,但其传统探头为低频探头,可发现真性套叠,但部分患儿因图像模糊不清和受肠道生理弯曲的解剖结构,致使误诊和漏诊率增加[4-5]。近年来,高频超声诊断技术逐渐用于诊断小儿肠套叠中,可鉴别套叠性质,且因儿童腹壁薄,能够清晰反映肠套叠的包块形态,显示内部结构,了解肠壁情况,并能分析血流频谱变化。但其不能了解腹部脏器情况,且在治疗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6-7]。本研究将低频和高频超声联合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中,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60例疑似肠套叠患儿资料。纳入标准:临床有哭闹、呕吐、腹部包块及便血等表现[6];年龄4月~10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肠坏死;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肠道疾病。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2±0.60 岁;发病时间2~48(12.40±2.71)h。其中腹痛58例,呕吐25例,哭闹不安52例,便血20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审查。
1.2 方法
低、高频探头频率分别为3.5~5.0 MHz、7.5~10.0 MHz。取仰卧位,低频探头从右上腹部顺时针扫描腹腔,了解是否有肠扩张或腹腔内积液征象。将探头移到回盲部扫描,沿结肠方向缓慢移动,纵横斜切实时检。发现典型肠套叠声像图时停帧显示,仔细观察了该部位回声特征,并测量范围。将探头切换到高频后扫描可疑肿块,记录包块的位置、类型及征象等;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血流成像,确定肠管肠壁血流变化,了解肠套叠近端是否有肠扩张,远端是否有异常回声、肠梗阻和腹腔积液等异常表现。图像阅片: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由2名医生双盲检查,重点检查肠套叠的典型声学征象和发病部位等。
2 结果
2.1 高低频超声诊断结果
临床诊断显示,阳性52例(肠套叠),阴性8例(非肠套叠),高低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敏感度为86.54%,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86.15%(45/52,表1)。
表1 高低频超声诊断结果Tab.1 Diagnosis results of high and low frequency ultrasound(n)
2.2 高低频超声对不同病变类型检出率
临床诊断结果显示,单纯性肠套叠32例,混合型性肠套叠10例,缺血型性肠套叠3例。高低频超声诊断单纯性肠套叠的准确率为93.75%,诊断合型性肠套叠的准确率为90.00%,诊断缺血型性肠套叠的准确率为100.0%(表2)。
表2 高频和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病变类型检出率Tab.2 Detection rates of different lesion types by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n(%)]
2.3 高频和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病变部位检出率
临床诊断结果显示,病变位于回回结5例,回结29例,盲结6例,结结3例,小肠2例。高低频超声诊断回回结病变的准确率为80.00%,诊断回结病变的准确率为96.55%,诊断盲结病变的准确率为100.0%,诊断结结病变的准确率为100.0%,诊断小肠病变的准确率为100.0%(表3)。
表3 高频和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病变部位检出率Tab.3 Detection rate of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fferent lesion sites[n(%)]
2.4 超声征象分析
低频超声显示近端肠管扩张。高频超声显示包块边界清晰,外周呈低回声,呈“同心圆”征(图1A)。前后低回声,呈“套筒征"(图1C),近侧肠管扩张。呈条状及棒状血流(图1B、D)。
2.5 低频、高频超声检查血流显像情况
本组45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有43肠套叠患儿超声血流声像图清晰,表现为条状及棒状血流;其余2例未发现异常血流信号,可能出现肠坏死,实施灌肠确诊为肠坏死。
2.6 患儿治疗情况
60例患儿中,42例患儿接受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得以恢复,10例患儿血流信号出现减少导致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未成功,转手术治疗,其余8 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套叠肠管均较好复位,症状缓解,未出现不适反应。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急腹症,一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回盲肠系膜尚未完全固定,导致回盲区活动较大,是易发生肠套叠的解剖因素。肠道功能紊乱是由肠道炎症、饮食变化、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的。临床表现有呕吐、腹痛、阵发性啼哭、便血、可触及腹部包块等,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并可导致体液和食物积聚,使肠道扩张和水肿。肠蠕动会使肠管牵入肠系膜,导致循环紊乱,还会引起肠水肿、坏死。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8-9]。
腹部Ⅹ线能清晰显示结构特点,但腹腔内存在内容物,易影响影像学效果;同时肠梗阻早期,肠腔内积气不多,症状体征不明显,Ⅹ线平片不能发现液平,且腹部Ⅹ线片有一定的放射作用,可能对小儿造成安全隐患[10-12]。超声具有无创、直观准确、价格低廉、简便及敏感度高等优势。其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多普勒效应使回波形成图像,不仅可显示套叠肠管形态学,也可观察鞘和肠壁,根据病灶大小、肠璧回声判断套叠程度,借助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还可判断套入肠管部有无发生缺血坏死,合并肿瘤或其他肠道病变,可反复检查,寻找诱因,为临床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此外,超声能直观地观察肠管的扩张情况及程度,对肿瘤、肠套叠、腹外疝等引起的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对肠梗阻的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13-14];可评价肠缺血程度,反映肠套叠水肿坏死程度,但会受扫描频率影响,因此需低频高频联合诊断,且超声下观察到近端肠扩张和邻近远端肠塌陷,扩张肠的蠕动增强。当肠腔内积有大量肠液时,梗阻近端肠黏膜皱璧清晰,可见蠕动,且由于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腹痛的位置和性质,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超声可解决了这一难题[15]。低频超声的高频信号变化较快,可发现真性套叠,清楚显示叠加的结构和层次。同时因腹腔内干扰因素较少,对可疑异常部位可进一步检查,但可能存在无肠套叠征象和图片不清晰等问题,因此漏误诊率较高[16-17]。而高频超声对低频超声中不能明确的肠套叠征象显示得更加清楚、明确,获得清晰的图像,且可鉴别套叠性质,了解肠壁情况,但不能了解腹部脏器情况,因此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敏感度为86.54%,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86.15%,与既往研究[20]结论相符,说明高低频超声检出率较高,但将7例阳性肠套叠诊断为阴性肠套叠,提示高低频超声具有一定误诊、漏诊率;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为:操作者经验不足,对小肠套叠形成的小肿块没有充分认识,因部分患儿哭闹不合作,且频繁呕吐不宜使用镇静剂,因此血流检测误差较大,从而导致误诊、漏诊[21]。且高低频超声诊断单纯性肠套叠、混合型性肠套叠及缺血型性肠套叠的准确率为93.75%、90.00%、100.00%;诊断回回结病变、回结病变、盲结病变、结结病变及小肠病变的准确率为80.00%、96.55%、100.00%、100.00%、100.00%,提示高低频超声能够鉴别肠套叠类型和部位,且表现为“同心圆”、“套筒"征,血流声像呈条状,说明高低频超声能够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征象,可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将高低频超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套叠的肠管均较好复位,症状得到了缓解,未出现不适反应,说明高低频超声可了解套叠复位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比较了肠套叠的典型声学征象,纳入的病例数量较少,不足以代表所有患者的情况,后续应开展更深入和更大样本的研究。
综上所述,高低频超声具有便捷、准确性高等特点,可明确肠套叠类型、部位、超声成像特征,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效能,观察血运,避免漏诊及误诊,为临床指导用药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