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在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
2022-10-08白丽莉
白丽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030001
内科住院病人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但影响后续治疗、护理方案的开展,还可能导致病人身体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其预后结局[1]。既往研究认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护理方案对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预后结局改善具有重要价值[2-3]。目前,临床针对内科住院病人多予以常规护理,其对部分病人心理状态改善效果不佳,推广价值有限[4]。已有研究显示,将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应用于住院病人,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后续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6]。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可在明确病人消极心理类型的同时,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而保证各项护理措施临床实施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在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内科住院病人7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结合实验室指标检查与临床症状评估确诊为内科疾病;②年龄≥18 岁;③意识清楚,沟通顺畅。排除标准:①并发急危重症;②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③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④并发全身感染性疾病;⑤临床资料缺失影响后续研究。根据病人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40~71(53.15±5.72)岁;病程0.6~7.0(2.35±0.30)年。对照组:男19例,女16 例;年龄42~73(53.27±5.90)岁;病程0.8~6.0(2.41±0.2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饮食与运动指导,针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体位调整,维持病房环境整洁,保持病房通风,及时对存在异常情况的病人进行相应处理。
1.2.2 观察组 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以科室护士长为组长,以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为组员。结合病人实际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在人性化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①结合病人年龄与文化水平选择并播放音乐,床位间采用暖色调窗帘隔离,保护病人隐私,同时根据病人家属情况实施心理指导,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病人后续治疗的护理配合度,向病人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健康专业知识及基础护理知识,提高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定期对病人及家属意见进行总结,不断调整与改善护理策略。②疾病造成的疼痛与不适感是导致病人出现负面心理的主要原因,可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影响病人康复进程,因此,护理期间需密切询问病人身体感受,予以适当帮助,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针对病人疼痛与不适感进行针对性护理,还可通过聊天、播放音频文件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对疼痛较严重的病人合理应用镇痛药物,护理措施实施期间需将病人作为护理中心,积极关注病人感受,听取病人意见、建议,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护理前及护理2 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与抑郁自评量表(SDS)[8]进行 评 价。SAS 和SDS 各20 个 条 目,采 用Likert 4 级 评分法(1~4 分)评分,得分×1.25 为最终得分,最终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负面情绪越严重。②生活质量:护理前及护理2 周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9]进行评价,取量表中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作为评价项目,各维度总分均为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2 周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9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35 35 SAS 评 分SDS 评 分护理前64.30±7.22 64.61±7.18-0.180 0.858护理2 周后48.52±5.50 59.22±6.01-7.770<0.001护理前63.31±7.52 63.84±7.91-0.287 0.775护理2 周后49.83±5.15 61.77±6.58-8.454<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35 35护理前57.69±6.83 57.72±6.74-0.019 0.985生理职能护理2 周后80.05±8.91 72.31±7.91 3.843<0.001护理前62.11±6.75 62.23±6.80-0.074 0.941精神健康护理2 周后78.69±8.03 70.65±7.63 4.294<0.001护理前58.65±7.12 58.79±7.58-0.080 0.937躯体疼痛护理2 周后77.63±8.47 70.58±8.04 3.571 0.001护理前60.87±7.08 60.92±7.14-0.029 0.977精力护理2 周后79.81±8.25 71.57±8.20 4.191<0.001
2.3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内科病人通常住院时间较长,在住院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10]。既往研究显示,病人情绪变化对其后续治疗、康复及预后结局均有影响,故对此类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尤为重要[11-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加,常规护理方案已不再被更多病人接受[13]。而以病人为中心开展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对病人心理状态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价值,临床推广效果较好[14]。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应用于内科住院病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其原因可能为:人性化理念主要将病人作为护理重心,各项护理方案均参考病人自身情况制定并实施,其合理性与针对性更强,干预中,护理人员通过与病人密切沟通,明确了病人消极心理类型及其出现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15-1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的实施对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病人生理、精神、躯体及精力状态是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方案的实施通过不断改善病人消极情绪,提高病人治疗、护理配合度,提升病人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改善病人身体素质[17-18]。此外,本研究还针对内科住院病人进行相应的疼痛与舒适度干预,也有利于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容易被内科住院病人接受。人性化护理通过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病情,病人能自主参与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疾病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也相应提升[19]。
总之,针对内科住院病人实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病人经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