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LncRNA PVT1 ABCG2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间关系及KM曲线分析
2022-10-08王杜娟李松梅黄述斌
徐 亮, 王杜娟, 谢 倩, 李松梅, 黄述斌
(1.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安徽 池州 247000 2.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病理科, 广东 东莞 523900)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乳腺癌作为高度异质性的复杂恶性肿瘤,特定基因异常表达在发病和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2]。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浆细胞瘤异位变异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被认为是癌症相关基因的结合区,已有研究证实,其可能为乳腺癌促癌基因[3]。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 family Gmember 2,ABCG2)是新发现的肿瘤相关多药耐药蛋白,且被证实是肿瘤干细胞通用性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4]。PVT1、ABCG2自身结构和功能复杂,目前,二者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间关系及KM曲线分析,旨在为乳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首次确诊及接受乳腺手术治疗;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乳腺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功能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年龄31~74岁,平均(51.62±6.87)岁,肿瘤数量:单个51例,多个29例,肿瘤直径:<5cm 53例,≥5cm 27例,临床分期:I期22例,Ⅱ期39例,Ⅲ期19例,病理分级:高分化24例,中分化36例,低分化20例,存在淋巴结转移28例。
1.2方法:①病理特征收集:通过查阅电子病历记录获得患者病理特征信息,包括年龄、肿瘤数量、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检测:采用TRIzol法提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总RNA,将RNA反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PCR)扩增,以GAPDH为内参,lncRNA PVT1引物设计:5′GTCTCCCTATGGAATGTAAG-3′、3′AGTGTCCTGGCAGTAAAAG-5′,ABCG2引物设计:5′-AACCTGGTCTCAACGCCATC-3′、5′-GTCGCGGTGCTCCATTTATC-3′,结果采用2-△△Ct法进行分析。③随访:随访起始时间为术后第1天的时间,均随访3年,从手术日期到复发转移或随访截止日期确定为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至随访结束,共有18例复发,复发率22.50%。
1.3观察指标: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②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③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④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⑤不同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
2 结 果
2.1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见表1。
表1 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和ABCG2 mRNA表达
2.2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50岁与≥50岁患者、单个肿瘤与多个肿瘤患者、肿瘤直径<5 cm与≥5 cm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大于Ⅱ期、I期患者,Ⅱ期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大于I期患者,低分化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大于中分化、高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大于高分化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大于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P<0.05)。见表2。
表2 癌组织LncRNA PVT1 ABCG2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3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是否复发患者年龄、肿瘤数量、肿瘤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Ⅲ期占比、低分化占比、有淋巴结转移占比、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量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4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以术后复发情况作为因变量(赋值见表4),将表4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控制后,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高表达均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4 赋值
表5 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2.5不同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以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表达均值为界分高表达、低表达,其中LncRNA PVT1高表达41例,低表达39例;ABCG2 mRNA高表达43例,低表达37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高表达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见图1、2。
图1 癌组织LncRNA PVT1无病生存期分析图
图2 癌组织ABCG2 mRNA无病生存期分析
3 讨 论
乳腺癌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高度异质性,传统病理形态学诊断已无法适应现代肿瘤诊治的需要。而以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基因表达谱为基础的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分型,可较好地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
LncRNA系人类基因组中有转录作用但不翻译的RNA序列,但近年证据表明,其可通过序列特异性识别、序列杂交等机制参与转录因子激活、细胞周期分化、基因沉默等过程[5]。PVT1为LncRNA中的“明星分子”,在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均存在PVT1异常表达[6]。本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既往研究相符,推测LncRNA PVT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某个靶基因发挥致癌作用,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进一步分析发现,癌组织LncRNA PVT1高表达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癌组织LncRNA PVT1高表达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分析相关机制,PVT1在染色体断点8q24区可转录出miR-1207-5p,而miR-1207-5p已被发现在乳腺癌中发挥促癌基因活性,提示PVT1可能通过调节miR-1207-5p表达,参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miR-200家族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降低癌细胞转移能力,属抑制性miRNA,PVT1可通过结合miRNA200s影响其对靶基因作用[7]。
ABCG2是较晚发现的药泵蛋白。目前有关ABCG2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ABCG2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面[8]。本研究显示,乳腺癌癌组织ABCG2 mRNA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乳腺癌干细胞发病理论认为,癌组织由一群异质性细胞群组成,少数具有干细胞的无限增殖性及多向分化潜能,但无正常干细胞对增殖和分化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等过程,这是肿瘤发生的基础[9]。郑淑君[10]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ABCG2蛋白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本研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ABCG2 mRNA高表达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ABCG2 mRNA高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因此,更易导致不良预后。主要是因ABCG2不仅作为耐药蛋白介导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且是干细胞的重要标志物,其活性高低可对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活性产生重要影响[11]。同时ABCG2一方面,可调节机体淋巴细胞,影响其功能,另一方面,与淋巴细胞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综上可知,乳腺癌患者癌组织LncRNA PVT1、ABCG2 mRNA异常高表达,与病理特征相关,且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