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图书文下注释错例分析
2022-10-03张欣
摘要:质量之于图书,就像生命一样重要。作为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科技图书的质量不容忽视。文下注释是科技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位置不像图书的正文那样显眼,篇幅也较短,却与科技图书质量密切相关。遗憾的是,目前科技图书文下注释的质量不容乐观,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待文下注释较为随意,写作时想当然,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由于编辑在审读注释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静下心逐一审核文下注释,导致一些疏漏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更正。
文章作者在出版社长期从事科技图书的编辑和质量检查工作,发现科技图书的文下注释存在各种各样的疏漏,于是将编辑和质检工作日常中发现的文下注释疏漏收集起来,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发现,文下注释的错误类型大致可归结为出版者信息错误、著者信息错误、译者信息错误、题名信息错误、页码信息错误、出版地错误这六大类。文章旨在为广大的编辑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更快地发现、改正文下注释的疏漏,提高科技图书的质量。作者和编辑要高度重视文下注释,尤其是编辑,一定要逐条核查文下注释,如果问题较多,可要求作者协助配合。只有作者、编辑通力合作,才能杜绝注释疏漏的出现,从而使科技图书的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科技图书;图书质量;编辑;文下注释;错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233-03
一、引言
图书的质量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本好的图书,内容必须好,可是光有好的内容,就想图书成为精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好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包括很多内容,如装帧形式、图书的体例和格式等等。注释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释的质量与整本图书的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科技图书,注释更是不能有丝毫差错。
科技图书为人们提供科技信息与科技知识,使人们与这个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紧密联系。其肩负着传播科技信息的神圣使命,质量不容忽视[1]。
文下注释是科技图书的标配,在科技图书出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与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密切相关。文下注释是材料、立论、结论的出处或进一步解释说明内容觀点意图的延伸,是编辑核验稿件内容正确与否或评估论据有效性的参考,是释疑解惑与获取更多信息的途径。无论是作者、编辑、出版单位还是读者,都应高度重视文下注释的价值和作用[2]。
然而,在图书市场日益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图书注释的质量却堪忧。图书注释质量不佳与许多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作者和编辑对注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作者在编撰一本图书时,将大部分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了正文上,大到思想导向、内容、结构、体例,小到文字、标点,字斟句酌,以求尽善尽美。但在编写注释时,往往不加核查和推敲。编辑在审读书稿时,也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图书的正文上,而注释无论是篇幅还是在图书中所处的位置都不及正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疏漏没有及时发现、订正,导致科技图书的质量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文下注释是图书尤其是科技图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下注释的价值丝毫不逊于正文,如《文选》李注、《三国志》裴注、《世说新语》刘注等,甚至像《十三经注疏》、朱熹《四书集注》《水经注》等,这些图书的历史价值正是体现在注释上的,可以说是因注而闻名[3]。科技图书文下注释的质量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编辑在审稿时,应该像对待正文那样逐字逐句地去推敲、核查注释。为了图书质量的精益求精,可以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范核查文下注释。
二、科技图书文下注释错误类型
根据作者多年的编辑和质检经验,图书注释中的疏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出版者信息错误
作者在写作时,对信息不够重视,往往很随意,从而导致出版者信息错误。这样的疏漏在文下注释中非常常见。例如,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简写成“中文大学出版社”,将“华夏出版社”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将“辽宁教育出版社”写成“辽宁出版社”,将“商务印书馆”写成“商务出版社”,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写成“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将“上海辞书出版社”写成“辞书出版社”,将江西南昌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写成位于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将北京的“东方出版社”写成位于上海的“东方出版中心”。
(二)著者信息错误
著者信息的错误类型五花八门,通常是作者写作时比较随意,编辑疏于核查而引起的。
1.随意对待著者姓名
例如,将“陈丽君”写成“刘丽君”,将“耿梅凤”写成“耿凤梅”,将“郑杭生”写成“郑航生”,将“程逢如”写成“陈逢如”,将著名学者“刘登翰”写成“刘登瀚”。
2.将多个著者中的最后一个漏写
例如,将“余红,王琨”中的“王琨”漏掉,只写“余红”;将三个人“陈韬文,朱立,潘忠党”漏写成两个人“陈韬文,潘忠党”。著者信息的完整性体现的是对作者知识产权的尊重,不容小觑。
3.形近字张冠李戴
例如,将“徐杨”写成“徐扬”,将“邢公畹”写成“邢公婉”,将“淡风”写成“谈风”。
4.人名繁简字误用
例如,将“耿昇”写成“耿升”,将“魏徵”写成“魏征”。
5.著者信息著录不完整。
例如,张萍,DING,张文硕。
第二个作者只著录了姓,而漏了名,其完整信息应为:张萍,DING Lin,张文硕。
6.将被采访人当成作者
黄煜.回归十年,香港报业的变与不变[J].中国报业,2007(7).
上例中的“黄煜”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而是被采访者,该文的作者是杨丽君。上例的正确形式为“杨丽娟.回归十年,香港报业的变与不变:访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黄煜[J].中国报业,2007(7).”。
7.将题名中的人名当成作者
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上例中的“张雪门”实际上是书名的一部分,“张雪门”并不是作者。因此,应该将上例中“张雪门”前的逗号改为“.”,而将“张雪门”后的“.”删掉。
8.人名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法]弗洛朗斯塔玛涅.欧洲同性恋史[M].周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上例中外国人名的姓和名之间遗漏了间隔点,“弗洛朗斯塔玛涅”应改为“弗洛朗斯·塔玛涅”。
(三)译者信息错误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上例中遗漏了译者,应在“北京:”前补充“渠东,汲喆,译.”[4]。
(四)题名信息错误
题名信息错误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七类。
1.题名信息错漏字、错漏词
例如,将《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写成《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传播思想研究》,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写成《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研究历史的解读》,将《体育法治视域中的电子竞技》写成《体育法治视中的电子竞技》,将《从汲取型政府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写成《从汲取型政府到“悬浮性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综述分析和规范建议》写成《<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综述分析和规范建设》。
2.题名信息同音异形词错误
例如,将《国家形象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体三重透镜偏曲下的影像投射》写成《国家形象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体三重透镜偏曲下的影响投射》,将钱钟书的《管锥编》写成《管锥篇》,将李渔的《闲情偶寄》写成《闲情偶记》等。
3.随意颠倒词语次序
例如,将《汉语詈骂语研究》写成《汉语骂詈语研究》,将《酒店设计发展与规划》写成《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将《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翻译与词字翻译——“以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为例》写成《国际传播中的信息翻译与字词翻译——“以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为例》。
4.题名中漏标点符号,或者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对
例如,将《宾馆·旅馆》写成《宾馆旅馆》,将《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写成《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写成《“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
5.题名信息著录不完全甚至错误
例如,将《传播与社会学刊》写成《传播与社会》,将《媒介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写成《媒介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研究》,将《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写成《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制度》。
6.混淆“和”和“与”
例如,将《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写成《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消解》,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写成《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成《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7.近义词混用
例如,将《中西交通史》写成《中外交通史》,将《国家公关透过媒体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写成《国家公关透过媒介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将《同伴互评:四两之力可拨千斤之石——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同伴互评研究》写成《同伴评价:四两之力可拨千斤之石——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同伴互评研究》。
(五)页码信息错误
页码信息错误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类。
1.页码著录不全
龙剑梅.体验性: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的精神互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學学报,2010,9(1):55-57.
上例是一则期刊上的文章。出于版面考虑,该文未在一页排满的注释和英文摘要没有接着正文排,而在注释中却漏掉了最后一部分所在的页码。所以,应将上例中的“55-57.”改为“55-57,65.”,这样注释页码信息才是完整的。
上述情况经常出现在期刊文章上。有的期刊文章在一页排不下,跨了两页或多页,而注释只标明了第一页,如200页,其实应为200-201页。遇到这种情况,编辑最好能够通过检索,找到期刊原文的PDF版加以核对。
2.页码信息错误
页码信息错误比较常见,其直接表现就是,根据注释中标明的页码找不到正文中的引文,即引文与页码不对应。
请看下例:
窦延龙.叙述的缝合与裂隙:《一桶白葡萄酒》无意识主体的想象图景[J].外国语言文学,2014(1):54-61,71-72.
上例中的页码71-72应为71,因为文章剩余的一小部分都放在第71页上了。
(六)出版地错误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例中的出版地应是桂林。
还有把北京的台海出版社写成厦门的台海出版社,等等。出现这类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写作时存在疏忽,但编辑也没有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疏漏。
三、结语
文下注释呈现是否准确、规范,与作者的学术道德与治学态度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其学术道德和治学态度的直接反映。作者作为一本科技图书中所征引文献的最初接触者、处理人,理应对文下注释的准确性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在写作科技图书时,必须对文下注释中的各个著录项进行核对,切不可随意和想当然。对文下注释进行高效、科学的编辑加工也是编辑分内的职责。作为科技图书质量的把关人,编辑应该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对所有的文下注释进行全面查证,尽最大努力弥补作者遗留下来的漏洞。只有作者与编辑同时提高对文下注释的重视程度,克服随意的心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条文下注释,认真核查每一个注释项目,才能确保文下注释的规范、准确。
上述列举的这些错误,不对照原文核查,一般是很难发现的。在进行文下注释的编辑加工时,需要尽可能利用各种途径、多种渠道,对文下注释中的各条信息逐一核对。遇到一些稀缺源文献,通过网络资源无法核查时,需要及时反馈给作者,请作者协助核对,或者请作者提供原文献,编辑再进行核对。
文章总结的文下注释的几种错误类型,是作者多年编辑、质检工作的总结与归纳。诚然,科技图书文下注释的疏漏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更多等待有心的编辑去发现、归纳和总结。希望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的编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语慧.论出版传媒对“中国梦”理念的传播[J].出版广角,2015(16):70-71.
[2] 朱云河.图书出版中注释的价值与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03-205.
[3] 孙心伟.编辑图书应加强对注释的审核[J].编辑之友,1994(6):46.
[4] 童子乐.学术图书引文注释中常见编校差错及防范[J].记者摇篮,2020(2):8-10.
作者简介 张欣,文学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