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摄像记者业务能力提升研究

2022-10-03吕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业务能力融媒时代

摘要:电视新闻属于视听双通道传播的媒介产品,画面质量是其关键。随着多种新的摄像设备的全面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摄像功能的日渐完善,原本只有电视记者拥有的摄像技术如今被大众熟练掌握。在媒体融合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传统电视媒体的摄像记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才能适应视频内容产品融合传播的需要。文章运用实践总结法和文献梳理法进行研究后认为,根据打造全能记者队伍的现实情况,摄像记者在转型发展和提升业务能力时要找准侧重点,包括蒙太奇意识与无剪辑拍摄能力、现场画面捕捉与直播驾驭能力、短视频制作与多平台推送能力。融媒时代的专业摄像记者只有通过锻炼画面拍摄等方面的基本功,才能与非专业的自媒体视频拍摄者开展差异化竞争。

关键词:融媒时代;融合传播;摄像记者;视频采制;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197-03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公众摄像技术的提高对电视媒体专业摄像记者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语境下,所有个体或者群体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新闻摄像逐渐由专业化转为大众化。专业摄像记者如果不朝全能记者方向转型,那么其职业优势就会逐渐失去。电视媒体专业摄像记者的当务之急是根据视频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传播现状,加快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以适应媒介生态变化与融合传播的需要。

一、蒙太奇意识与无剪辑拍摄能力

所谓蒙太奇意识,就是在前期拍摄时就要有强烈的镜头组接理念,一边拍摄一边处理好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蒙太奇最初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属于建筑学术语,意思是装配和构成,在电影被发明出来后又在法语中被引申为“剪辑”。关于蒙太奇的定义与解释多种多样,约定俗成的共识是对不同的镜头进行组接,可以产生单个镜头所不具备的功能。画面组接后会产生新含义,形成新特质,进行完整的叙事。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蒙太奇主要是叙事蒙太奇,即平行蒙太奇或者交叉蒙太奇。蒙太奇意识也可称为剪辑意识,专业摄像记者要在前期拍摄时就养成这种意识。

在电视新闻報道中,蒙太奇一般是通过对事发场面、长短镜头、过渡段落的分切与组接,选择有用的素材进行剪辑,然后制作成顺畅连贯的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观众传递经过取舍的新闻信息。在录播状态下,可以压缩视频素材与成片的比例;在直播状态下,能够减少影响播出质量的废镜头。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强化蒙太奇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注重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连续的电视画面能够进行完整的叙事。尤其是有现场音响同步录入的画面拍摄与组接,摄像记者更需要合理控制好每个镜头的长度。

电视摄像记者的蒙太奇意识,实际上就是剪辑意识。镜头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符号,也是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重要手段。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要确保叙事脉络的完整性,就必须讲究镜头组接的逻辑性。摄像记者在前期采访拍摄中的蒙太奇意识,就是要把后期剪辑的理念运用到前期的现场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有了对电视新闻报道镜头框架的总体构思,在拍摄现场画面时就可以避免取景的盲目性,使拍摄的后一个镜头与前一个镜头过渡自然,叙事流畅。

电视画面的无剪辑拍摄在业内也被称为“一步摄影法”。然而,“无剪辑”并非“不剪辑”。无剪辑的实际意义是“头脑中的剪辑”,只是把后期的剪辑工序提前到前期的摄像阶段。其对摄像记者的要求是一边拍摄一边剪辑,使拍摄与剪辑同步完成。专业摄像记者在蒙太奇意识的指导下开展电视新闻的无剪辑拍摄,不但能够缩短录播新闻的采制时间,还可以在新闻直播时更加得心应手。为了增强无剪辑拍摄能力,专业摄像记者在前期拍摄时就应该少拍甚至不拍废镜头或多余镜头,通过对画面的精心选择,使每个镜头都能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有效镜头[1]。

在录播新闻的无剪辑拍摄中,摄像记者要注重每一个画面构图的纪实审美要求,把握好每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与落幅,抓住开机和关机的时间节点,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确保摄像机不抖动。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具有其他语言没有的媒介优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与直观性。科学合理的镜头组接,还能够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电视新闻报道的镜头语言,既要有新闻性,又不能跳跃性太强,否则就会脱离报道主题,违反叙事逻辑。专业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无剪辑拍摄时,无论是构图还是各种景别转换甚至镜头运动,或者画面中物体和人物的清晰度与完整程度等,都必须按照新闻报道的叙事逻辑。

要在无剪辑拍摄中规范画面组接,摄像记者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按照连贯的时间顺序,二是按照叙事逻辑的要求,三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摄像记者在无剪辑拍摄时要处理好电视新闻报道的场景、节点和节奏,有效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思维习惯和收看兴趣点,尽量避免用主观性很强的视角。要根据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观察的空间感,在镜头的组接中安排好画面的层次,使镜头之间的视觉逻辑顺序更加科学、合理和协调。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除了视觉传播符号外,还有听觉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是不能分割的,因此摄像记者在进行无剪辑拍摄时还要兼顾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录入,确保声画的同一。尤其是在采访人物时,更要注意这一点。电视新闻具有很强烈的叙事色彩,主要通过镜头语言这种视觉符号在相对应听觉符号的配合下传播信息。用好镜头语言,不但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可看性,还能有效凸显主题,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二、现场画面捕捉与直播驾驭能力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新闻信息的呈现形态更加多元,其中视频新闻最受青睐,因此摄像功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这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摄像可以直观形象地报道新闻信息,能够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二是摄像能够增强报道的视觉冲击力,为受众提供更贴切的情感体验[2]。在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中,许多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精彩镜头都需要靠摄像记者抓拍。摄像记者只有具备相当高的新闻敏锐度,并且明察秋毫、眼疾手快,才能及时捕捉到一个个具有新闻价值的感人画面。

许多动态新闻事件中,典型画面转瞬即逝,摄像记者如果不能及时捕捉到真实、鲜活、准确的视觉信息,就会严重影响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为了提升现场抓拍能力,摄像记者要根据不同新闻事件的场景变化,快速聚焦或者动态跟焦,牢牢框住新闻的主体画面。尤其是在新闻的电视直播报道中,如果是多机位拍摄,摄像记者既要密切配合导播的切换,还要与其他摄像记者协调一致,以确保新闻叙事的流畅。

要向观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新鲜、有趣味和新鲜感的电视新闻,专业摄像记者就必须具备精准寻找新闻内容的能力,也就是现场画面的捕捉能力。尤其是在电视新闻直播的状态下,画面是没有经过剪辑直接由导播切换出去的,因此更需要这种能力。首先,不能遗漏关键性的镜头,因为直播是无法补拍的;其次,要学会抓重点,分清现场画面的主次;最后,要擅长用特写来刻画细节,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传媒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专业摄像记者不但要增强现场画面的捕捉和直播驾驭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摄像技巧,为视频新闻的网络传播打好基础[3]。

视频新闻最吸引人之处在于现场感强,受众在收看时能身临其境。摄像记者在捕捉现场画面时要眼观六路、耳聽八方,不断根据周边环境和人物动作抓取细节,随时变化拍摄角度和取景构图,即使是推拉摇移的镜头运动,也要符合报道逻辑。

电视新闻摄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人们用各种拍摄设备记录日常生活的短视频有明显区别。它既不能平铺直叙,也不能对所有画面进行全过程记录,而是必须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拍摄。

摄像记者要会抓新闻、抢新闻、录新闻和直播新闻,通过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把新闻内容展示给观众,这是一种需要在新闻价值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拍摄。高质量的视频新闻报道建立在客观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录播还是直播,专业摄像记者都必须跟踪反映新闻现场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由抓拍来完成。实际上,典型瞬间不只是存在于新闻图片的报道中,也是视频新闻增强画面冲击力的必然要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录播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是实时拍摄和同步播出的,没有素材梳理和剪辑的环节,这对摄像记者的业务要求是“一次过、不出错”,摄像记者应该在新闻现场挑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直播给观众。在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中,多机位拍摄就是利用多台摄像机进行的多角度拍摄,可以通过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各种景别对新闻事件进行立体化报道。摄像记者要按照导播通过耳机下达的指令,根据报道的要求及时挪动机位,调整角度与构图,为拍摄好下一个镜头做好准备。

三、短视频制作与多平台推送能力

以前由于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新闻等视频信息的传播平台主要是电视频道。随着5G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新闻视频已能够进行多屏传播。电视新闻与短视频传播途径的高度契合,有利于把长视频经过剪辑后转化为短视频新闻。这既为长视频向短视频的转型创造了条件,也对专业摄像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

如今,短视频的拍摄制作主体已经多元化,短视频的类型非常多,其中自媒体人制作的短视频新闻,在专业水平上是无法与专业记者相匹敌的。短视频新闻与长视频新闻一样,也必须具备新闻要素,在内容取舍与角度选择方面需要凸显出一定的专业性。短视频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新媒体呈现形态,其本质依然是新闻,其中不但有新闻是否真实、客观、准确等问题,还有如何把握好舆论导向的问题。

短视频新闻既可以通过专业摄像摄影设备拍摄,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虽然人人都会拍短视频,但无论是拍摄还是剪辑甚至平台推送,自媒体人与专业新闻工作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智能手机虽然在像素与拍摄效果上无法超过专业摄像机,但携带与使用都很方便。电视媒体的专业摄像记者要熟悉智能手机的视频拍摄功能,借助移动互联网,在视频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实现新突破,利用短视频来报道新闻,成为专业摄像记者提升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选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传播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新闻内容的传播正在趋于立体化。专业摄像记者更需要把拍摄内容置于多个平台之中,通过大屏与小屏的融合传播,扩大视频新闻信息的覆盖面。“相对于电视媒体生产的大屏产品,小屏产品的形态以短视频居多,传播渠道是移动互联网,接收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主。但它与大屏产品之间存在着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取景、角度、构图、景别、用光、色彩或者镜头运动,都沿袭了电视的拍摄手法。”[5]目前能制作成短视频的新闻,题材基本上是以突发事件和一些灾害、灾难类事件为主。

电视媒体的专业摄像记者在制作短视频新闻的过程中,要用新媒体思维来指导,以制作出更多适合网络平台播放的短视频新闻。

短视频新闻通常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美化、编辑,并在多种社交平台进行实时分享。其与电视新闻的不同之处是传受一体化,拍摄者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专业的媒体人。短视频新闻具有明显的媒介平台依赖特征,即在“用户—短视频—客户端—社交媒体—网民”的多重平台框架下进行信息流动[6]。短视频新闻的多平台传播,并不是简单地把一条电视新闻换个平台传播就行了,或者机械地按照短视频常采用的包装模式来呈现,而是要以新闻内容为核心,使形式服务于内容[7]。电视媒体的专业摄像记者不可能全天候把摄像机带在身边,而手机却能随时带在身边,形影不离。用手机拍摄短视频新闻,不但方便、灵活、自由,而且还可以随拍随发。这就要求专业摄像记者既要提升短视频新闻的拍摄制作能力,也要熟练掌握短视频新闻的多平台推送能力。全员媒体时代,每当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动态新闻事件发生,身处第一现场的自媒体人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专业摄像记者即使赶到新闻现场相对较晚,但也应该通过独特的拍摄视角和更加专业的手段,以报道质量来取胜。

四、结语

全员媒体时代,新闻摄像依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和“人人都会做饭,但厨师还是一个行当”的道理一样。就视频新闻报道而言,除了题材选择、内容取舍、主题呈现有特定的要求外,画面的拍摄角度、构图、景别、用光、色彩、镜头运动、场面调度等,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电视媒体的摄像记者要在实践中运用好长视频、中视频和短视频的拍摄技巧,通过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自媒体视频拍摄者竞争,以确保电视新闻报道在跨屏传播时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钱毅君.论电视记者打腹稿和无剪辑拍摄[J].采写编,2020(3):40-42.

[2] 张崇.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像的功能与地位探析[J].记者摇篮,2021(12):163-164.

[3] 张津.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拍摄技巧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22):179-180.

[4] 赵丽岩.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J].电视技术,2021(5):53-55.

[5] 徐凌,孙愈中.视听传播符号编码与解码的演进逻辑[J].新闻论坛,2022(1):44-46.

[6] 幸小利,刘暖晴.新媒体平台下短视频新闻传播及应用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0(3):24-26.

[7] 庄毅.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像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3):101-105.

作者简介 吕钢,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访与摄像。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业务能力融媒时代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浅析如何提高网络广告销售人员业务能力
从推选到竞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