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忍冬纹解析及创新应用

2022-10-02陈欢欢

天工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纹样寓意时期

李 源 陈欢欢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在众多研究装饰纹样的文章中,多数是对忍冬纹在造型审美、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再运用到空间装饰、首饰、织物以及家具等,本文是在对忍冬纹的寓意和造型特征进行研究之后,对忍冬纹的造型特征重新解读,保留忍冬纹独特的构成手法,结合形式美法则对基础图形进行创意加工。

对于忍冬纹的研究和解析,除了对其文化内涵的继承,还应该通过融入新的创意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努力探索这种具有浓厚民族情调和东方文化色彩的文化形态,立足于传统的民族纹饰纹样文化,立足于民族文化基础进行更广泛的创新。

一、忍冬纹

(一)“忍冬纹”的历史来源

忍冬纹,英文名称为“honeysuckle motif”,即“金银花”,这种花是一种中草药,能耐寒过冬,四季常绿,因此也被称为“忍冬”。在西方的佛教装饰纹样中运用这类植物纹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就时常出现此类纹样的身影。而在中国,忍冬纹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当时常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间接引起民族之间的文化大融合。经过不断优化,忍冬纹的变化开始多样起来,吸收了各类民族文化。

(二)“忍冬纹”的内涵

忍冬纹的产生,往前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茛苕纹的出现与运用。茛苕这一植物代表着智慧与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也象征着再生与复合,最早是运用在古希腊的柯林斯柱的装饰上。因为其能够在严寒中开放而不凋零,亦称之为“忍冬”。忍冬纹卷曲缠绕的造型特征和佛教的轮回寓意不谋而合。因此,在佛教艺术中,忍冬纹也是一种吉祥图案,象征生命不朽与轮回。又因其生长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它坚忍不拔的寓意。随着历史的发展,忍冬纹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并传播到不同地区,和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同时也不断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将不同的内涵融入忍冬纹图案中。

二、纹样的分类及寓意

(一)写实

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描绘,基本做到完全贴合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让观者通过观察写实事物直观地感受到所描绘的内容或事物,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体验。

(二)写意

与“写实”恰好相对立,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者表达时,抛开所描绘内容的外在形象和实际真实性,强调其中包含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对描绘的内容只有一个概括性的或者是朦胧的认知。

(三)变形

改变所描绘事物的基本形态,扭曲原本的事物,或者说是已经扭曲的事物,可能对需要表明的主体内容进行了再创作或者结合了其他的创意想法进行加工重组所得出的新的内容。

对于艺术纹样的发展,从最初的农业经济时期的单纯装饰元素,到各个朝代不同的吉祥图案纹样,都凝结了一定时代特有的艺术审美,也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纹样蕴含各种不同的含义,但大都是作为吉祥图案,以求得上天庇佑,保佑人民平安。对于忍冬纹,如果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意义,便能看出它是作为一个外来纹饰纹样的新概念,是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美好意义进行融合的产物,所以它的形态和内涵其实不是完全根据金银花的外形轮廓进行绘制的,是属于艺术加工后的吉祥图案。

三、忍冬纹、卷草纹、缠枝纹的区别

(一)忍冬纹

在起伏的茎的两侧交替出现三片叶子和一片叶子进行呼应。东汉末年,忍冬纹由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正式开启了植物纹样的时代,忍冬纹的图案寓意坚韧和耐心,它也被用作健康和长寿的象征。自古以来,忍冬纹图案就被认为是往复的象征,因此忍冬纹也被用作墓葬的装饰元素。

(二)卷草纹

由忍冬纹发展而来,隋朝虽然仍然使用忍冬纹,但写实性已削弱,形状和线条也更加讲究概括与简单。而卷草纹则产生于唐代,在唐代后期卷草纹逐渐取代了忍冬纹,其吸收并继承了忍冬纹的基本形式。卷草纹又称“卷叶纹”“卷枝纹”,卷草纹的基本结构为卷曲缠绕,是围绕中心线规律性地上下起伏波动,组成的“S”形枝蔓连绵的纹样,广泛应用于瓷器之上,由于出现并盛行于唐代,又称“唐草纹”。

(三)缠枝纹

构图骨架与卷草纹相同,不同的是缠枝纹在上下起伏的藤蔓枝叶中间点缀了花卉、叶子。由于增添了点缀,缠枝纹的样式比卷草纹多变,出现了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等缠枝花卉纹。缠枝纹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变化,线条自然灵动。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忍冬纹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忍冬纹作为一个纹饰纹样包含更多美好寓意。

四、发展阶段

(一)早期

早期的忍冬纹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频繁出现的。这个时期的忍冬纹主要是以单列重复的形式出现,通常是单体叶角方向统一向上(或向下)排列而成,如图1。这个时期的纹样不同于西方的造型特征,是与北魏时期儒家思想结合的体现。所以这一时期的忍冬纹造型显得严谨、拘束且单调。

图1 早期典型忍冬纹(图源:笔者描绘)

(二)中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忍冬纹发展的中期,在这个时期,忍冬纹因为受到传入时间的影响,吸收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如图2所示,这一阶段的造型、制作工艺和审美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更加工整、成熟,注重完整性等。当然这也受到“汉化”政策这个因素的影响。

图2 中期典型忍冬纹(图源:笔者描绘)

(三)晚期

发展到隋唐后,晚期的忍冬纹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皇家贵族的装饰了,已经在平民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不仅成为雕刻装饰纹样,还成为瓷器、瓦罐等的装饰纹样。这一时期的忍冬纹更加简单纯朴。

不同时期的忍冬纹都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不同的造型结构和文化寓意。

五、造型解读及运用意义

通过对忍冬纹的汇总分析,笔者在贵州省西普陀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其寺庙的建筑房檐上仍保留许多传统的忍冬纹样式,如图3所示,不同的建筑使用的纹样有所不同,背景色也有差异。诵经殿上的纹样与房檐上的相比较又显得更加舒展、更具有张力且更加抽象。

图3 寺庙房檐上的忍冬纹(图源:笔者拍摄)

忍冬纹的造型与大多数植物类纹样相似,花叶与枝茎呈卷曲、翻卷状,是植物类纹样典型的标志之一。这些纹饰的骨骼框架以及枝茎花叶大都呈现出“卷曲状”的形态,自由而又流畅地向左右上下舒展,通常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这些纹饰的叶茎花朵经过变形、夸张、归纳、组合等艺术手法处理之后,总体呈现出“卷曲”的特点,且呈现出一幅完整的装饰画面。

从整个忍冬纹的发展来看,它的发展都保留了重复的美感,在一个完整的基本型上进行重复,整体上产生一种循环而又整齐的画面感,同时因为基本型的有规律重复,产生了节奏,从而会让人觉得整个纹样具有一种简洁而又独具韵味的感觉。

综上所述,尽管忍冬纹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和我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特色的一种传统纹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忍冬纹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美好内涵,也有了更广泛的运用,可见忍冬纹的独特魅力。

本文研究了忍冬纹与中国装饰文化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忍冬纹在中国本土演变的研究,发现忍冬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让更多消费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装饰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六、创新运用

通过研究大量的出土文物和现有建筑上的忍冬纹,可以将其结构抽象概括为“S”和“C”形,因为其弯曲缠绕而又自然舒展,在图形创作中具有造型变化多样的特点。忍冬纹可以根据产品的大小、空间、位置等进行转变,基本的骨架可以根据需要包装的产品进行舒展角度的调整;但是设计中,没有完全对忍冬纹进行搬运,而是尝试融入一些新的配色、现代手法和创意。

多数时候,忍冬纹都是花和叶沿波浪状的主干向不同或者同一方向进行蔓延散开。多数时候见到的是组成二方连续的忍冬纹,有的则可以组成边缘装饰、单独纹样和四方连续图案,类似于设计中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中提到的骨骼与基本型的内容。基于以上对忍冬纹的造型的解读,利用图形创意的手法,结合形式美法则,将忍冬纹的主干进行简化和抽象提取,概括成一个半圆形的基本形进行组合,使整个忍冬纹的造型更加简洁流畅,抹去其夸张的部分和细枝末节,利用轴对称再进行重组,既保留了忍冬纹原本的造型结构特征和基本结构,又使得整个造型达到了一种对称稳定的美感。重新组合的图形再进行重复和旋转,形成一个椭圆的环状形式,使得画面保持了平衡感和对称性,同时与中间的椭圆结构相呼应。如图4所示,除了忍冬纹本身的坚忍不拔、吉祥长寿的寓意之外,整个画面还具有一种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新内涵。

图4 忍冬纹创新(图源:笔者自制)

选取紫色和黄色作为背景色,和创新重构的忍冬纹的绿色形成较为鲜明的颜色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忍冬纹的结构特征。结合忍冬纹的结构特征和整个画面风格重新设计“忍冬”二字,结合忍冬纹卷曲缠绕而又柔和奔放的特点将其设计成包装的品牌字体。

如图5所示是将纹样进行组合后运用到卡包、鼠标垫等上面展示。可以表明,忍冬纹的创新设计,可以不受载体和材料的限制,且其独特的造型特征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趣味性和完整性。

图5 在包装上的创新运用(图源:笔者自制)

七、结语

忍冬纹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解析忍冬纹的内涵、造型结构和装饰艺术特征,对于包装设计、视觉审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将其内涵融入包装设计当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纹样包装设计。让忍冬纹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展现它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对忍冬纹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弘扬了传统民族纹饰纹样。

猜你喜欢

纹样寓意时期
美好寓意品芝麻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模仿老鹰的乌鸦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