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防控的经济学评估

2022-10-02陆昌华谭业平胡肄农

猪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边际疫病经济学

陆昌华,谭业平,胡肄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

随着生猪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与此同时,疫病发生传播机制、病原生态学,生物安全程序评估等制订科学的动物卫生管理决策,以及重大疫病防控净化技术的集成,维护公共卫生与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评估和管理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难以将生产优势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本文结合国外在动物卫生经济学方面应用的成功经验,以及作者近年来在动物疫病防制效益评估与指标体系应用的探索,简述了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发展概况,以及在重大疫病或猪场疫病造成经济损失及其防控的经济评估应用案例。针对我国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研究起步晚,国家、区域性和基层县乡村、养殖场、无疫小区等动物疫病经济损失、防控决策及管理措施经济学评估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加强生猪重大疫病经济学评估和应用的框架,以期为我国生猪疫病防控政策制订和管理措施评价提供经济学参考。

1 发达国家技术发展概况

1.1 一门新的学科——动物卫生经济学建立

20世纪90年代欧美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动物卫生经济学(Animal Health Economics)。它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动物疫病控制措施的投入产出、生产和贸易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与经济相联系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包括突发动物疫病时的快速决策,采取合理的扑杀、免疫策略及资源分配等,通过与动物流行病学相结合,采用综合防制优化策略预防或控制动物疫病,以便在达到扑灭和控制动物疫病、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它与畜牧经济学的不同点在于:

1)在宏观(行业与国家)经济管理及决策层面,从疫病防治的投入产出角度研究相关的经济学问题;

2)在养殖场层面,采取科学养殖方式,减少疫病发生,并通过兽药残留控制提高产量与品质,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3)在养殖户层面,关注动物疫病流行、国家政策措施和不同养殖模式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收益。

1.2 动物卫生经济学在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实施动物卫生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对动物卫生事件进行预防性风险管理的一种通用工具。

宏观上讲,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涵盖到整个动物卫生防疫系统的方方面面,而动物卫生防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系统,这决定了不可能只通过一门学科、一种方法来完备动物卫生防疫系统,它需要各种交叉学科的使用,那么在现今市场经济时代,时代所赋予的防疫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动物卫生经济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自然的要应用于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中。

微观上看,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是研究动物及其产品转化过程中,一些诸如疫病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假若风险发生以后对社会及经济等造成的影响度,及针对以上可能性及后果损失程度在与各利益方交流后,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这其中涉及到对风险发生后的经济评估,以及对以后所采取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估,最后用数字或图表的形式展现出分析结果,以方便决策者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在经济评估及成本效益评估中,当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动物卫生经济学这门基础学科的使用。

2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动物卫生经济学必须以兽医流行病学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疫病和动物种类的特性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不同层面的经济影响机制和程度。以下简述国内外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2.1.1 国外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1)重大动物疫病暴发的经济损失评估;

2)动物疫病经济影响评估、国家层次和畜主层次的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流行病和地方病的经济评价、小规模饲养系统状况、仿真法检验动物卫生战略计划、贸易影响等;

3)动物卫生经济学评价,主要有动物卫生计划的经济学评价、动物疫病扑灭计划的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和方案选优等;

4)动物卫生管理经济学研究,如发展中国家小规模饲养系统卫生和生产力优化的经济学研究;5)建模和动态仿真研究;6)相关应用软件开发。

2.1.2 国内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1)在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方面。原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2)在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和扑灭计划的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国内陆昌华等(1995)有过相关研究,如对农业血吸虫等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估,曾对疫区低洼地带环境开挖鱼池养鱼灭螺的效果,按静态法与动态法两种方法进行投资效果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曲线图获得投资利润率与费用、投资、产品价格之间的相应关系;同时也对疫区江滩环境林农间作,消灭钉螺的效果、水改旱灭螺的效益评价和环境综合治理与疫区资源开发效应相结合的效益评价进行了实例剖析。

2.2 评估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的经济影响

动物疫病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既是短期也是长期的。1)短期的模型。需要特别考虑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效应,可通过简单的参数模拟迅速得到计算结果,为决策者在主动止损和被动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2)长期的模型。需要为国家(地区)尽快扭转不利的局面,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供帮助,如在疫病暴发后恢复无疫区资格的努力等。

从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重大动物疫病和药残事件的发生来看,其影响往往是长期的和综合的,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两方面。

2.2.1 直接的损失

1)在输入端,疾病破坏了动物生产的基础资源,如动物的死亡;

2)疾病降低了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劳动、资源的生产力,如因饲料转化率降低而减产;

3)在输出端,疾病则可能降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2.2 间接的损失

1)为减小疾病影响范围(采取接种疫苗、检疫等)或为治疗动物疾病而发生的额外费用;

2)因人畜共患病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如沙门氏菌病和布鲁氏菌病等;

3)被拒绝进入较好的市场,产品甚至被完全排除在市场之外(如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导致国家预算收入的降低。

3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价

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发生,对于动物疫病暴发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在不同区域内实施扑杀、免疫、扑杀+免疫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防控措施组合,具有不同的经济学效果。

3.1 国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价

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需要制定不同的疫病防控策略,也需要在各个策略中进行优化选择,这些都需要经济学的支持。以口蹄疫(FMD)防控策略制定为例,如Power 和Harris(1973)在对1967-l968英国暴发的FMD进行经济学分析后,发现扑杀和免疫两种措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无法量化收益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取扑杀措施。Suginra(2001)对 2000年 日 本FMD 暴发后4个农场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时,认为在疫情暴发后扑杀所有受威胁动物,并控制畜群流动是最经济的策略。

在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决策分析中,Ngategize等(1986)、Parsonse等(1986)、Rodriguese等(1990)和Carpentere等(1987)先后运用决策树法(decision-tree method)对相关动物疫病发生的经济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3.1.1 动物疫苗免疫的风险决策

Dijkhuizen(1995)利 用决 策树法在一个进行动物疫苗免疫的决策中,图1显示3种备选方案,各种方案的益损值Vi和采用Ai方案,在决策树中标明东西南北4个地区疫病发生的概率Pi,决策的依据是预期货币价值(Expected Monetary Value,EMV)的高低。每个决策方案(Ai)的EMV可以表示为:

图1 动物疫苗免疫决策方案图

即经过计算:

由于方案A1的EMV值最高,因此方案A1是最佳方案。

3.1.2 口蹄疫暴发初期的控制策略

Tomassen(2002)运 用 决 策树法,研究荷兰FMD暴发初期的控制策略最优化问题,使FMD暴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出口损失最小。并依据动物密度(头或畜群数/km2)将荷兰分为7个地区、空气传播(Airborne)的可能性与否、高风险持续时间(HRP,首次感染和确认的时间间隔,此时的传染性最强)是否已知(已知,HRP=7 d;未知,HRP=7 d、14 d、21 d的概率均为33.33%)等不同情况,对4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即扑杀被感染畜群和淘汰高风险接触畜群(SO)、在SO基础上实施1 km范围内的易感畜群“环状扑杀”(RC1)、在SO基础上实施1 km范围内的易感畜群“环状免疫”(RV1)、在SO基础上实施3 km范围内的易感畜群“环状免疫”(RV3),绘制了HRP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决策树,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并根据决策树,对4种策略进行最优和次优方案分析。

图2 口蹄疫暴发高风险持续时间(HRP)已知情况下的决策图

图3 口蹄疫暴发高风险持续时间(HRP)未知情况下的决策图

3.2 国内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价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都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关,计算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资源浪费,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是动物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建立疫病控制等相关模型,依照模型来预测和分析,并向风险根除的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建议是当今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技术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从动物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性能剖析,建立养猪场猪只受疫病影响的经济损失计算模型,及治疗控制措施经济评估模型,便于猪场在疫病发生后计算经济损失,对疫病发生后果损失程度做出估量,可通过治疗控制决策模型判断,是否有必要对猪只进行治疗。并建议某猪场未来应根据经济学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最优的防控资源投入水平来进行科学管理。

3.2.1 疫病对养猪场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当疫病传入猪群后,会对养猪场造成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在育肥猪中,疫病将直接影响猪的生产能力。包括饲料转化率、日平均增重和死亡率等。疫病对种猪将影响生产性能。包括母猪空怀期、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窝数、窝产仔数和早期淘汰等。最终计算消耗同样数量饲料资源,却只能得到较少产品。以至要得到同样数量产品,则需追加更多的饲料资源投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导致资源浪费(见图4)。

图4显示疫病对猪只影响的经济关系。通过育肥猪的生产能力及每头母猪年产仔数等生产性能的变化,从而导致猪场毛利减少或增加成本,造成饲料资源浪费。同时,剖析各因素关系,构建诸因素对经济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疫病对经济造成损失。

图4 疫病对猪只的经济影响关系图

3.2.2 治疗控制措施的经济评估模型

当兽医对某种疫病做出是否进行治疗决策时,必须以边际效益等效原则考虑:即治疗措施的成本投入,其最低水平要与最后回归产出相等;即利用决策分析法建立治疗措施的经济评估模型(图5)。对每一个决策方案(治疗与否)采取的措施或手段,其结果都伴随一定的概率和损失值。计算每一个决策最后的期望货币价值(EMV)。

图5 治疗措施经济评估决策模型图

式中:

Vij决策方案最后损失值;

Pij事件发生概率。

根据计算所得的EMV,可采取如下原则获取最佳决策:1)期望值原则,即计算每个EMV,取EMV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2)最大可能性原则,即先选择发生概率最大的事件,再从该事件中选择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3.2.3 案例

纵观文献,关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济领域的研究,远远少于消费者和政府监管及规制经济方面研究,尤其是对于畜禽产品生产源头的农场(农户)生产经济学方面的分析并不多见。而对于畜禽产品直接生产者和相关企业生产安全产品的利益关系的研究文献,几乎是空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方面科学研究的缺乏?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对于我国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的面宽、农户分散、影响因素众多等具有我国特色的现实问题外。从世界范围看,安全畜产品生产经济研究存在着,理论上的不完备性,方法上有待于突破,以及取得实证数据的高昂成本等现实困难。

为此,作者以江苏某大型规模化猪场为案例,探讨养猪场疫病防控的经济学评估。从兽医角度与经济角度两个方面去考虑:对猪场2010-2012年份疫病防控做成本—收益实证分析。运用差异分析法比较猪场在不同年份的疫病防控投入数额,计算出不同年份间的边际投入(成本)。然后比较在这些不同年份的疫病损失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合理估算疫病防控投入在不同年份间的边际收益,从而对该年份疫病防控的效益做出经济学判断。在经济学上,边际报酬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边际报酬率=边际报酬/边际投入。养猪场疫病防控的边际报酬就是增加的防控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的变化。

该猪场2011年的边际防控投入为1 143 506元,边际收益为22 850元,边际报酬率为0.02,远小于1,表明边际收益远小于边际成本。同理,2012年比2011年增加的防控投入的边际报酬率为1.75,大于1,表明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之所以出现2011年边际收益远小于边际成本的情况,是因为2011年该猪场出现了大范围的疫情——仔猪腹泻。疫情一方面造成很大的死亡损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防控支出。因此才出现收益小于投入的情况。为了科学评估2011年疫病防控投入的效果,应将疫情造成的损失和支出除掉。仔猪腹泻疫情在2010年12月发生,2011年6月被扑灭,仔猪死淘率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此期间,为了控制疫情共投入各种疫苗、预防药物等约693 000元。将这部分疫情引起的额外支出剔除后,2011年按正常的免疫、防疫程序投入的防控资源仅为2 103 183元;将疫情引起的仔猪死亡损失和其他相关损失剔除后,2011年疫病防控的边际收益为596 761元,边际投入为450 506元,净收益为146 255元,边际报酬率为1.32。

当今,养猪场只通过大量防控资源的投入来预防和控制疾病还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方法是在充分做好猪场日常管理、搞好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再通过增加疫病防控资源的投入来降低发病率。而且随着连续不断地防控资源投入增加,所实现边际效果即边际报酬率的递减,可根据此规律确定合理的养猪场防控资源投入水平来进行科学管理。而对所选养猪场案例,由于2011年和2012年疫病防控的边际收益均大于边际投入(成本),因此疫病防控的投入并未达到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水平,建议养猪场今后应根据经济学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一步增加疫病防控投入,直至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最优投入水平,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对大型集约化养猪场来说,预防和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除了增加疫病防控投入(如疫苗、预防药)外,还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措施,如加强对人和猪的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更加注重猪场的生物安全,适当降低饲养密度等。这些措施都对降低猪只发病率有贡献,但如何定量分析这些措施对降低发病率的贡献率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咨询专家组和实地调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陆昌华等(2006)、浦华(2007)在对我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估时,分别采用0.4与0.6的贡献率。但无规定疫病区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具有规模效应。但养殖场是一个微观的概念,而且作为所选养猪场案例是位于江苏省,不是处于无规定疫病区,容易受到外界的疫情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可观的进行评估。通过与生产人员深入交流和向相关专家们咨询的基础上,得出了疫病防控投入增加对避免疫病经济损失的贡献率为0.3较妥,得到了猪场领导与技术员的认可。

4 建议

疫病经济学评估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针对动物种类和不同疫病的特性和规律,分析不同层面的经济影响以及评估防疫干预措施的资源需求、配置和效益。当前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等重大疫病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应对严峻的疫病防控形势, 迫切需要我国借鉴国外养猪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开展重大猪病流行和防控的经济学评估, 将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应用于猪重大疫病防控科学决策部署和实施,以增强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科学性。然而,我国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家和区域性动物疫病经济损失、防控决策及动物疫病风险管理措施经济学评价等相关研究亟需加强,基层县乡村、养殖场、无疫小区等动物卫生风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经济学评估需要更多的理论技术指导。为此,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和应用,提出猪病经济学评估框架。

4.1 加强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建议

1)国家或区域层面

加强国家或区域性重大疫病经济影响评估,如疫病直接经济损失、产业链相关的间接经济损失;加强国家和区域性重大疫病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经济评估,如动物疫病区域区划、生物安全隔离区、动物防控体系建设,中央财政支农政策等,建立经济投入和效益的经济学评估方法或指标体系;加强已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如强制免疫计划等)的科学经济学评估,数据作为评判政策或措施效应的依据。加强境外重大疫病的传入或者发生风险评估,对于将疫病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时所投入资源以及合理配置进行经济学评估。

2)农场层面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或生物安全隔离小区(包括:种畜禽场、商品畜禽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等防疫基础设施,缓冲隔离设施,污水、粪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疫病监测,突发疫情应急储备防疫设施等)为单元,对疫病传入和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估,对实现隔离小区疫病控制和维持无特定疫病状态所采取的经济投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将动物卫生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时施行的综合投入和资源分配比例,获得低的投入产出比,为农场风险管理决策、制订合理措施提供参考。

3)单一动物、单一疾病

加强单个动物管理,某种疾病发生后,根据疾病的发展,动物消耗的饲料等其他资源以及治疗投入等产生的效益进行经济学评价,建立单一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价模型,对单一病种的发生风险、经济影响和干预措施等进行经济学评估,防控成本效益评价,为动物群体的精细化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4.2 提出生猪重大疫病经济学评估和应用框架

图6是显示猪病风险经济学评估框架图。从猪病发生和防控两部分开展经济学评估,从农场水平、区域水平,单一疾病等不同维度开展疾病发生和防控干预的经济学评估,研究猪病风险影响、防控资源需求、配置和利用,为提高动物卫生政策决策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经济学依据。

图6 猪病风险经济学评估框架图

猜你喜欢

边际疫病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