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采食行为是遗传的吗?
2022-10-02本刊编辑张金辉编译
本刊编辑/张金辉(编译)
猪肉约占世界人口肉类消费的37%。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生猪生产者大幅提高猪肉产量。然而,饲料成本占养猪业总生产成本的近70%~80%。
提高饲料效率是减少饲料消耗、饲料成本、能源使用、肥料生产和潜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关键因素。猪采食行为是影响饲料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研究,猪的采食行为和饲料效率性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遗传和表型相关性。
因此,更好地了解猪采食行为的遗传学,使生产者能够根据其生产特性选择个体,以提高饲料效率和猪场盈利能力(见图1)。
图1 猪的采食行为(照片:彼得·罗克)
1 什么是猪只采食行为特征?
猪只采食行为特征包括平均日采食量、剩余采食量,猪每天到料槽处的次数,每次到料槽处的采食量和每天在料槽处的采食时间,每次到料槽的时长和采食率。
2 对猪只采食行为特征的遗传力估计
研究表明,猪只采食行为性状具有中度至高度遗传力,因此,对这些性状开展选择将可能是成功的。其平均日采食量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3~0.62,每天到料槽处的次数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38~0.43,每次采食的采食量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35~0.53,每天采食的时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4~0.49,每次到料槽处的时长遗传力估计值范围0.27~0.45,采食率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9~0.48,剩余采食量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4。
3 猪只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平均日采食量的增加,提高了猪的饲料转化率、剩余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背膘厚。随着猪的成熟,其每天到料槽的访问次数减少,而每天在饲喂器旁的采食总时间保持不变。随着其每次到访喂食器的采食量和每次到访喂食器的采食总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猪只平均日增重的增加。
研究表明:猪每天到访饲喂器的次数在遗传上,与其平均日采食量、背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关。此外,采食率在遗传上不受背膘和剩余采食量的影响。然而,采食率的增加会减少猪每天在喂食器旁的采食时间。剩余采食量的遗传选择影响猪平均日采食量、每天在料槽处的采食时间、每天访问料槽的次数、每次到料槽采食的采食量、每次采食的时长和采食率。减少剩余采食量的猪,每天吃的饲料少,在喂食器旁停留的时间也少。此外,这些猪只每天去喂食器旁的次数更少,其进食速度也更快。
4 猪只采食行为特征的潜在候选基因
Serpin基因家族A成员3(SERPINA3),可能在控制仔猪采食剩余饲料过程中发挥直接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可作为猪平均日采食量的候选基因。参与促进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前馈环转录网络的myc原癌基因蛋白(myc),也可能是平均日采食量的候选基因。淋巴增强因子结合因子1(LEF1),通过改变猪只采食行为,来增加其基于身体需求的能量生产,可能是猪只每次到访采食的候选基因。衔接相关蛋白复合物1相关调节蛋白(AP1AR)和配对样同源结构域2(PITX2)与猪每天到访饲喂器旁的次数相关。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3K14)基因与饲料转化率有关。
5 结束语
猪只采食行为特征具有中度至高度的遗传性。因此,可以预期对猪只这些特征的选择,将导致猪只采食行为的一些变化。此外,猪的基因组尚未被完全破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猪基因与采食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
(编译自:https://www.pigprogress.net/healthnutrition/nutrition/is-feeding-behaviour-heritable-in-p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