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2022-11-16常海波
常海波
辽宁省建平县沙海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建平 122431
1 猪遗传病的病原分析
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猪肺炎霉形体,属于微生物类疾病,形状多样性,其中球状与杆状较为常见。猪肺炎霉形体属于兼性厌氧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如高温、阳光都会影响其生长,在正常环境下不能够长时间存活,48 h 内即发生死亡。在进行人工培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肺炎霉形体的存活,需要严格控制生长条件[1]。
2 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
猪肺炎霉形体现阶段只会感染猪只引起发病,对各个品种、性别以及年龄段的猪只均有一定感染性,其中仔猪与断奶仔猪自身免疫力较差,患病率相对较高,其它猪只的机体发育相对成熟、自身免疫力高,即使感染病原体,也属于慢性发病或者隐性感染,发病率较低。
猪气喘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只与隐形感染猪只。该病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冬季与春季的发病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与春季的气温低。猪舍的饲养环境,如温度、湿度、饲养密度以及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都能够影响到发病率、病情发展速度以及治疗难度,同时也会诱发继发性感染和并发症[2]。
新发病的养殖舍,猪只患病会出现急性症状,猪只大面积死亡;若养殖舍有过发病史,则猪只主要为慢性症状,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影响正常的饲养生产。
3 猪气喘病的临床医学症状
猪气喘病的临床医学症状可以大致分为急性型发病、慢性型发病与隐性型发病三种。
3.1 急性型发病
急性型发病主要出现于初次患病的养殖场,发病初期患病猪只会出现整体性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垂头下耳、目光涣散,为了缓解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并且增加呼吸频率,咳嗽、严重的猪只会出现痉挛性镇咳。急性型发病不会直接导致猪只发热,但是会因为患病后机体免疫力下滑,出现继发性感染,从而导致发热现象。急性型发病的病程较短,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猪只死亡率极高,在1 ~2 周内出现大规模死亡。
3.2 慢性型发病
慢性型发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急性型发病猪只病情减缓转变的,另一部分是有过患病史的饲养场猪只初次患病导致的,初次患病的后备母猪、育肥猪与仔猪多数为慢性型发病。患病初期猪只会出现咳嗽,采食与剧烈运动后咳嗽症状会明显加剧。猪只的采食量、呼吸情况都受到病情的影响,病情严重会加剧。慢性型发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大部分病情控制在2 ~3 个月,少部分病情较重的猪只病程可以达到6 个月。慢性型发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若饲养条件不当会导致猪只营养供给不足,出现并发症或继发性症状,造成死亡率增加。
3.3 隐性发病
隐性发病主要是由急性型发病与慢性型发病后,病情减缓转化而来的,发病后大部分猪只没有明显的临床医学症状,只有少量猪只出现咳嗽。隐性发病在有过发病史的养殖场较为常见,若饲养管理条件不足仍有患病情况严重的可能性,导致疫情复发、扩散;若饲养条件良好,猪只的生长饲养环境舒适、营养供给充足,则病情不复发。
4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猪气喘病在患病后会造成养殖场大量猪只死亡,部分未死亡的猪只也会因为发病,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养殖场的正常饲养生产,因此针对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4.1 猪气喘病的预防措施
4.1.1 免疫接种
现阶段针对猪气喘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进行免疫接种,猪气喘病疫苗可以大致分为双重佐剂与新型佐剂的灭活疫苗,两用疫苗均可有效预防猪气喘病。母猪在受孕前应该进行免疫接种,确保仔猪在出生时可以从母猪处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有效地提高新生仔猪对猪气喘病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正常情况下,猪只进行猪气喘病的免疫接种需要进行两针,部分患病率低的区域可以选择进行一针接种[3]。
4.1.2 科学化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的饲养方法与传统饲养模式有明显差异,为了避免疫病造成规模化养殖场的大面积感染,提高猪只的饲料利用率,规模化养猪场应该坚持科学化饲养管理技术。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合理调整养殖舍内的温度、湿度等饲养条件,为猪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4.2 猪气喘病的治疗方法
首先用止咳因子,按照每套因子使用300 kg猪只进行配比,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将混感附弓康与副支喘康混合均匀后,充分搅拌入饲料中,让猪只自由采食。
5 小结
猪气喘病严重地危害了猪群的健康,但随着近年来猪只养殖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也导致猪气喘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疾病。猪气喘病不仅会造成猪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甚至会导致猪只减产、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针对猪气喘病的防控应该做到定期免疫接种,适当的药物保健,并且在养猪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化饲养管理,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