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监测肾素、醛固酮在预防性干预妊娠期高血压中的作用
2022-10-02张曦
张 曦
(丰城矿务局总医院,江西 丰城 33114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影响孕产妇健康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5%~10%[1-2]。由于该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数量占所有妊娠引发死亡的10%~16%,故引起了现阶段临床的高度重视[3]。现阶段大部分有关妊娠期肾素或醛固酮的文献报道均处于阶段性试验[4]。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妊娠中后期,在孕前期与整个孕期的肾素、醛固酮水平变化趋势方面仍然缺少前瞻性研究[5-6]。本研究首先监测健康孕产妇与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在不同妊娠阶段的肾素、醛固酮水平变化趋势,并分析2种指标在不同妊娠期的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进而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预防以及结局改善提出新的可靠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60名健康孕产妇为正常组,以同期接收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接收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为对照组,此项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正常组孕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7.14±3.92)岁;孕周11~37周,平均(19.25±4.37)周;初产妇41名,经产妇19名。观察组孕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7.32±3.95)岁;孕周11~37周,平均(19.21±4.41)周;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7.22±3.90)岁;孕周11~37周,平均(19.14±4.36)周;初产妇44例,经产妇16例。3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健康孕产妇的纳入标准 ①年龄20~40岁,已婚,汉族,现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②血压正常(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③妊娠前BMI为18.5~28.0 kg/m2。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病史。②肝肾功能异常,存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
1.2.2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的纳入标准 ①年龄≥20岁,已婚,汉族,现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②妊娠期间或者妊娠前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③单胎妊娠。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衰退、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
1.3 方法
1.3.1 检验方法 采集正常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静脉血标本,在清晨起床后嘱其维持非卧位状态2 h以上,而后安排静坐5~15 min,再行采血。采集静脉血装于EDTA抗凝管中,离心取上清液,将其放置-80 ℃冰箱中待检。在检验前将试管自冰箱拿出常温复溶30 min以上,再行检测。使用Autolumo A2000 plus化学发光检测仪,肾素与醛固酮检测试剂盒及其配套校准品、质控品均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2 预防干预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妊娠期未行肾素、醛固酮监测措施,给予常规的用药干预服务,未接受预防性干预。观察组孕产妇在入组后以常规用药干预为基础,进一步接受预防性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对于出现的包括肾素、醛固酮异常、病理性水肿、体质量过度增加、高血压前期、血压波动、胎儿生长受限趋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及无原因的低蛋白血症等预警信息,需仔细查找原因和对应性矫正。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注意孕妇的自觉症状、低糖低盐低油饮食、注意休息,必要时住院观察。②对于低钙摄入人群(<600 mg/d),推荐口服钙补充量至少为1 g/d。③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如存在子痫前期史、尤其是较早发生的子痫前期史或重度子痫前期史的孕妇,对有胎盘疾病史如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病史,对存在肾脏疾病及高凝状况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可在妊娠早中期(妊娠12~16周)开始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 mg),依据个体因素决定用药时间,预防性应用可维持到妊娠26~28周。④结合中医角度,通过生活起居的护理、情志指导、饮食调护、针灸治疗、汤剂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1.4.1 肾素与醛固酮水平 比较正常组与观察组孕产妇在妊娠12±1周、20±1周、28±1周、36±1周的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
1.4.2 血压水平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孕产妇在妊娠28±1周、36±1周的血压水平。早8时~9时,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收缩压、舒张压,间隔5 min测量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3 不良分娩结局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早产儿、胎儿窘迫、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等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肾素、醛固酮水平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妊娠12±1周、20±1周、28±1周、36±1周的肾素与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肾素、醛固酮水平比较()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在妊娠28±1周、36±1周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孕产妇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2.3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的胎儿窘迫、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早产发生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分娩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7]。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目前,临床已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人体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9-12];且在人体中血压调节方面有良好的作用[13-15]。妊娠期孕产妇由于自身血容量变化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孕早期6~8周时出现活性明显增强表现,随着妊娠期延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不断增强[16]。孕产妇全身及肾动脉发生扩张,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灌注不足[17]。但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而维持其血压稳定[18]。血浆肾素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中并不会有典型升高表现,甚至会出现水平下降情况[19]。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浆肾素有密切相关性[20]。当前临床对此方面的研究尚少,尚未完全了解其调节机制及影响程度。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健康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不同妊娠周期对产妇进行肾素与醛固酮水平监测,明确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在不同孕期的指标水平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在妊娠12±1周、20±1周、28±1周、36±1周的肾素与醛固酮水平均低于健康孕产妇,2项指标水平变化体现了早期监测肾素、醛固酮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研究评估了预防性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压水平和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在预防性干预中重点监测肾素、醛固酮等指标水平,在发现异常时给予及时纠正,结合既往病史情况采取预防性用药,根据钙摄入量补充钙量,并在中医角度开展情志、饮食、针灸等预防性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证实,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开展预防性干预后,其妊娠28±1周、36±1周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且早产发生率与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在血压控制效果和分娩结局方面体现出可靠优势。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在不同妊娠周期的肾素与醛固酮水平均为低表达,针对此类孕产妇开展预防性干预措施,持续监测其肾素、醛固酮水平,并采取预防对策,能够良好控制妊娠晚期血压水平,改善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