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美容切口在腮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02杜晓康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腮腺筋膜切口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其位置接近耳垂,腮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中70%~80%为良性,大部分腮腺肿瘤位于腮腺浅叶,腮腺浅叶肿瘤占比接近90%,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传统腮腺切除术疗效较好,但术后易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并且术后切口美观性较差

。随着医疗行业发展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切口的美观效果越来越重视,临床切除腮腺肿瘤时需最大程度地保留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提高术后切口美观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预后

。本研究以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改良式美容切口在腮腺切除术患者中的美观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目前,不少中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着攀比心理,尤其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尊心作祟下,学生开始出现攀比等心理,出现非理性消费。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崇尚品牌服装,在班级中炫耀自己所购买的衣物、文具和电子产品,导致班级中学风变得消极畸形,出现了严重的攀比风气,学生的学习不定位在学习中,反而崇尚“有钱”、“阔绰”、“排场”等亚健康的价值取向上,而部分学生对于节俭节约和理性消费反而认定为有失体面等。所以,在这种攀比消费风气下,家庭经济压力变大、负担变重,班级中的学风不正,更会导致部分学生过分自卑,甚至误入歧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20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2岁,平均(63.74±7.8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7 kg/m

,平均(23.52±3.17)kg/m

;病程9~19周,平均(14.85±4.03)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2例,全腮腺切除术1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5~76岁,平均(64.05±7.62)岁;BMI 19~28 kg/m

,平均(23.68±3.25)kg/m

;病程8~20周,平均(15.12±3.84)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4例,全腮腺切除术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经影像学和病理活检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行腮腺切除术;③肿瘤直径≤4 cm;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砰”的一声,跑回家的唐小果用力关上门并反锁,又冲到窗台把窗户关紧。他从柜子里拿出球棒,带上超人面具,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背贴着墙,警惕地盯着四周。

1.5.3 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3。

2.6 典型病例:某男,51岁,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于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对外观及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手术前后见图1。

1.5.1 美学效果: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

(POSAS)评价患者的美学效果,VSS评分包含瘢痕的柔软度、厚度、色泽、血管分布四个维度,总分15分,评分越高表示瘢痕越严重;POSAS包含患者评价量表(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和观察者评价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 OSAS)两个量表,PSAS包含瘢痕规则性、柔韧性、厚度、色泽、瘙痒和疼痛6个维度,总分6~60分,OSAS包含瘢痕柔软度、厚度、凹凸度、色泽、色素沉着5个维度,总分5~50分,PSAS、OSAS评分越高表示瘢痕外观越差。记录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VSS、POSAS评分。

(5)对各种需要预先准备的管材等,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加工制作;对进场材料进行现场验收,检查材料的质保书、检测报告、合格证。

1.3 排除标准:①全身严重感染者;②合并严重精神或心理疾病难以配合研究者;③有放化疗史。

西南巴伦支海的麻坑主要集中在 Asterias复合断裂带附近和Hammerfest盆地(图5)两个地带,麻坑平均密度是 100个/km2,呈随机分布或者沿着冰川犁痕排列分布,主要形成于冰川后退期,是冰川作用前期的结果。圆形麻坑的直径在10 ~ 50 m,平均深度为1 ~ 3 m,可划分为“标准麻坑”[19]。更大、且形状不规则的麻坑,直径达到 300 m,深度达到25 m。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海底表面深度达到15 m的冰川犁痕(图6)。

1.5.4 根据80例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23例)、无并发症组(57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是否游离面神经、切除程度、翻瓣是否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及手术时间。

2.5 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进行量化赋值。因变量为腮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是=1,否=0);自变量为肿瘤位置(耳前=1,其他=0)、肿瘤切除程度(全切=1,部分切除=0)、翻瓣方式(未保留筋膜=1,保留筋膜=0)、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1,<3次=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是腮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0.05)。见表5。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VSS、POSAS评分比较:与术后1 d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VSS、POS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 S S、P O S A 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 d、术后3个月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术后当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1.4 方法:术前先行气管插管进行全麻,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和异氟烷,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手术。观察组:在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肿瘤切除术,首先做一个短的倒“S”形切口,切口位于患者颌后,沿耳屏对缘内侧进行游离,游离经颌后走向,绕过耳垂后反转向上,沿乳突-耳垂皱褶上约3 mm处,到耳廓后沟约2/3处转折,继而进入发际,在距离发际约5 mm时倾斜向下并延伸3 cm,将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将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分离,翻开皮瓣后使肿瘤周围腮腺组织暴露,钝性分离肿瘤边缘5~10 mm,将肿瘤完整切除并将邻近病灶的腮腺组织切除,切除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面神经,将腮腺残端结扎,将腮腺主导管保留,皮瓣复位,术后安置负压引流装置,之后将腮腺咬肌筋膜层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患者头部后仰偏向对侧,经“S”形切口将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达腮腺咬肌筋膜浅面为止;切除肿瘤和腮腺浅叶,将腮腺深叶残端结扎,腮腺导管不保留,术后安置负压引流装置并缝合。

2.4 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与无并发症组相比,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BMI、肿瘤直径、面神经游离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4。

1.5.2 术后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

1.5 观察指标

2018年11月25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海拔高寒地区金属矿山开采安全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彭苏萍院士、王国法院士、吕敬民教授级高工等项目咨询专家组、科技部社发司、21世纪中心、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和安全生产基础司、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以及项目骨干等11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3 讨论

传统的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操作比较简单,但术中视野暴露的面积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对患者的听觉功能、吞咽功能甚至面部神经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为保证腮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满足患者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临床对改良式美容切口的研究逐渐增加

韩国高校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培训对象看,有为高校教师开设的培训课程,还有为高校学术道德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开设的培训课程。从内容看,有学术道德规范普及型课程,有具体专业领域的学术道德规范课程等。从授课方式看,既有线上课程,又有线下课程。从资费看,既有免费课程,亦有付费课程。从课程具体形式看,既有定期课程与长期课程,还有报告、演讲、学术讨论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SS、POSA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腮腺切除术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考虑与改良式美容切口设计科学、手术切口较短有关。改良式美容切口起于耳前区皮肤折痕线,切口的曲率在枕部发际线处和外耳道方向几乎保持同一水平,其切口长度为3~5 cm,与发际线边缘的距离保持在5 mm以上,不仅可以避免损坏毛囊,并且能保证有足够的头发用于遮盖瘢痕,使瘢痕不明显,因此观察组具有较高的美观性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较短,考虑与改良式美容切口较小,术中切除的腺体组织较少有关。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腮腺切除术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腮腺主导管和局部神经组织,有利于保留残余腺体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术后耳周麻木、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该手术入路切口隐蔽且灵活,应用面部表浅筋膜系统或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床,可降低局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较高,提示以上因素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考虑其原因:①若腮腺肿瘤在耳前,面神经分支与下颌骨后侧、耳前肿瘤的距离较近,手术切除肿瘤时易造成面神经损伤

;②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全切时,由于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也更容易伤及面神经

;③肿瘤部位多次手术易导致局部神经的解剖出现紊乱,导致面神经损伤

。此外,本研究仅纳入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未考虑肿瘤为恶性的情况,若腮腺肿瘤为恶性,其病变程度较重、病变部位较深,与周围组织的分界处不明显,肿瘤细胞导致肿瘤包膜浸润,受组织结构分界不清、出血等因素影响,手术难度增加,也可导致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明确诊断、做好评估工作、提升术者的操作水平,是减轻患者面神经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综上,改良式美容切口下行腮腺切除术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肿瘤位置在耳前、肿瘤全切、翻瓣未保留筋膜、肿瘤部位手术次数≥3次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Tabaksert A S,Lazarova L,Bentley R,et al.Sialodochitis fibrinosa managed with staged bilateral total parotidectomy[J].J Laryngol Otol,2021,135(2):1-3.

[2]Alomar O.New classification of branching pattern of facial nerve during parotidectomy:A cross sectional study[J].Ann Med Surg,2021,62(1):190-196.

[3]苏娟,李鹏,吉晓滨,等.V形隐蔽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33(7):615-618.

[4]Suzuki M,Nakaegawa Y,Kobayashi T,et al.Indications for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for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s using the retrograde approach[J].Fukushima J Med Sci,2020,66(2):73-77.

[5]许鹏,花蕾,严国鑫.改良除皱切口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8):483-486.

[6]胡炜,邵银初,李浩,等.不同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9,32(11):1021-1025.

[7]张文超,俞楠泽,刘志飞,等.面部外伤二次清创缝合中整形外科技术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9):41-44.

[8]Flach S,Hey S,Lim A,et al.Outpatient (same-day discharge) versus inpatient parotidectom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 Otolaryngol,2020,45(4):529-537.

[9]Patel S G.Editorial on superficial or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benign parotid tumors[J].J Surg Oncol,2020,122(7)1296-1297.

[10]林红斌,王珍艳,聂舒靖,等.改良型美容术式腮腺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复发及美观度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3):45-49.

[11]王浩,冯芝恩,李金忠.改良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19,27(6):339-341.

[12]邓娜,许金松.针对性选择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疗效探究[J].广东医学,2019,40(17):2528-2530.

[13]Croonenborghs T M,Hevele J V,Scheerlinck J,et al.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clinico-histopathological review of 250 patients after parotidectomy-science direct[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20,49(2):149-156.

[14]唐正琪.不同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美观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19(1):35-38.

[15]Cohen O,Gabay S,Khafif A.Insertion of a vacuum based drain for post-parotidectomy non-resolving seroma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21,59(2):197-201.

[16]Auger S R,Hardy B,Kramer D,et al.Complications after extracapsular parotidectomy with partial facial nerve dissection[J].J Am Coll Surgeons,2020,231(4):174-175.

[17]梅金玉,杨见明,余俊伟,等.局段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11):2191-2194.

[18]朱军利,夏琪,马浩.69例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7):1144-1146.

猜你喜欢

腮腺筋膜切口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筋膜枪是“放松神器”吗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临床疗效观察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隆胸切口哪种好?有图有真相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口内直切口法丰颌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