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季节猪气喘病的防治研究

2022-09-30付建中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气喘病菌素猪只

文│付建中(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猪养殖工作是畜牧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在冬春季节,昼夜温差过大气候状态不稳定等种种因素使得猪气喘病处于高发状态。因此对于养殖户而言,了解猪气喘病的发病特点并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极为重要。在猪群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仍需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使猪群能平安度过冬春季节,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病率。

一、猪气喘病相关内容

1.概念。猪气喘病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疾病,此疾病属于慢性病,且具备传染性,为接触性传染病,也被称为猪支原体性肺炎,也可称作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气喘病的最主要症状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咳嗽,其二为气喘,各品种、性别、日龄的猪都可感染气喘病。猪气喘病存在一定潜伏期,一般情况下可持续10~16天,从猪群整体情况来看,乳猪与断乳仔猪对猪气喘病更易感。猪气喘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相对较高,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较为迅猛,症状突出。种母猪在感染猪气喘病后,往往容易传染给后代,因此不能再作种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猪气喘病在一年中都可能出现,但冬春季节更为寒冷潮湿,猪气喘病在此期间发病率更高,甚至可能出现急性暴发感染问题。猪气喘病不仅可能导致猪只死亡,也可能使猪只出现生长发育滞后等问题,同时此病易导致饲料浪费与人力浪费,对猪养殖业造成一定危害。

2.临床症状。猪气喘病潜伏期对不同猪体长短各异。一旦感染后,主要临床症状为猪体出现咳嗽与气喘两种情况,但猪体温与食欲、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不易出现明显变化。猪气喘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与隐性三种病症,其中慢性猪气喘病与隐性猪气喘病更为常见。但在病情发展中,不同病型可能出现转变。

在猪气喘病初期,病猪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在后续发展中咳嗽次数相应增多,且咳嗽症状也相应加重,初期单声咳嗽更易转变为连续咳嗽,同时可能由干咳转变为湿咳。

在猪气喘病中期,病猪开始显现出气喘情况,且腹部随呼吸开始有节奏扇动,在病猪静立或静卧时,其腹部随呼吸出现的扇动情况更为严重。同时病猪也呈现出呼吸加速现象,一般情况下呼吸频率可高达每分钟四十次至七十次,甚至可能达到上百次,呼吸加速现象普遍以小猪更为常见。

在猪气喘病后期,病猪呈犬坐姿势,同时其腹式呼吸更为明显,此阶段病猪常张口呼吸或将嘴支于地面进行呼吸。病猪在气喘病后期的咳嗽次数有所减少,咳嗽声音更为低沉,呈现出分泌物堵塞而不易咳出的状态。在对此阶段对病猪进行听诊可发现其肺部可能出现干性啰音或湿性啰音,呼吸呈现出拉风箱声。此阶段病猪普遍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基本丧失,个别猪体可能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体温升至40℃以上,且被毛呈现出粗而乱等状态,同时猪结膜发绀、畏冷、行走无力,最终将死于窒息。

3.病理变化。猪气喘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肺部和肺部淋巴结病变,对病猪进行剖检可知其肺部呈现出显著增大情况,同时肺部心叶与尖叶、中间叶、膈叶前下端、左右两叶都呈现出对称性病变状态。病猪肺部病变区域面积大小不等,病变区域可能呈现出淡红色,也可能呈现出灰红色,与尚未发生病变的肺部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界限。在病变出现后,肺部病变区域可能呈现出灰白色,也可能呈现出灰黄色。在猪肺部出现病变过程中,早期呈现出湿润的半透明状态,颜色一般为淡红色或灰红色,指压无弹性,此阶段的病变也被称作肉样变,对病变切面进行压迫可观察到其流出黏性灰白色液体。随着气喘病期延长,病变部位呈现出颜色变化,由淡红色或灰红色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且病变部位硬度提升,肺部组织与胰脏组织类似,即出现胰变或虾肉样变。在病程后期,肺膜下出现粟粒大黄白色点状物,切面致密且呈现出隆起状态,小支气管壁出现增厚现象,切开小支气管能观察到流出灰白色黏液或带有的暗红色液体。在病变肺部中,病灶周围的肺部组织出现局部性气肿,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或血肿。肺门与纵膈淋巴结呈现出肿大现象,且质地变硬,其切面颜色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呈较为湿润状态,同时边缘存在轻度充血问题,淋巴组织增生情况相对明显,其余内脏则不易出现明显变化。

二、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猪场自繁自养。保持猪场自繁自养是预防大部分猪群流行病与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自繁自养的前提下,猪场坚持尽量不从外单位引入猪只的原则,因此能从根源上解决病猪带来的传染源,也能预防带毒猪造成的潜在威胁。在不得不引进外单位猪只的情况下,猪场需要对引进猪源所在地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所在区域的猪群流行病情况,以防止将病猪或带毒猪引进。在考察合格后引进猪只,也需要进行严格检疫,并对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在确认引进猪只无患病问题后,再解除隔离。

(2)强化饲养管理。冬春季节气候与气温的差异尤为明显,不仅昼夜温差大,且冬春季节存在相对寒冷潮湿的问题,在此气候环境下,各类传染病的病毒更易传播,无形中为猪养殖工作带来一定阻碍。为解决此类问题,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显。强化饲养管理具体表现在平时日常饲养工作中需要注重给予高质量猪饲料,以此提升猪群营养水平,使猪群更具抗病素质,即便面对传染病也能有所抵抗。同时需要保证猪圈环境卫生,做好清洁工作,使猪圈始终处于干燥且通风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病毒不易存活与传播。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注重多清扫猪圈,做好猪圈防寒保暖工作,并尽量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定期为猪群做驱虫工作与消毒工作。此外也可推广猪群人工授精,由此减少公猪与母猪的接触频率,使母猪群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并严格遵守隔离饲养制度,落实兽医防疫环节,使培养出的猪群更为健康。

(3)疫苗接种。现阶段常用于预防猪气喘病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为灭活疫苗,另一类为弱毒疫苗,两类疫苗都能起到降低同圈猪感染率的作用,同时能减少母猪带菌率,以此减缓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病变,使猪体增重率与饲料转化率都能有效提升。

在使用灭活疫苗时,需要对仔猪实施两次免疫,首次免疫在仔猪五日龄到7日龄之间进行,二次免疫在仔猪2~3周龄后进行。针对后备母猪可在其六月龄时进行一次免疫,对于种母猪可在其产前2~3周加强一次免疫,种公猪则可每半年实施一次免疫。

在使用弱毒疫苗时,要保证免疫后一周时间内尽量不给予抗生素,仔猪在7~15日龄时免疫接种一次,后备种猪在进行配种前再实施一次免疫,成年种猪每年进行一次免疫接种。

(4)药物预防。将药物预防方法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能使猪气喘病感染率与发病率同时得到有效控制,也能有效抑制其他传染性疾病在猪群中出现继发感染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母猪可在产前一周与产后一周进行药物预防,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饲料中加入相关药物,其中一种方案是可在饲料中投放纯度为2%的氟苯尼考,每吨饲料投放1克到1.5克,同时需要投放泰乐菌素,每吨投放200克到250克。另一种方案是在饲料中投放泰妙菌素,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的剂量拌入饲料。

对于仔猪,可在其断奶前一周至断奶后2~3周期间投放相关药物,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其饲料中投放2%氟苯尼考,每吨投放两千克,同时每吨投放50克泰妙菌素。育肥猪分别在仔猪转群后一周、十三周、十七周时投放药物,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饲料中投放2%氟苯尼考,每吨1千克至1.5千克,同时投放泰乐菌素,每吨200克到250克,泰妙菌素则需每吨投放100克,土霉素或金霉素可每吨投放300克。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在饲料中投放其他驱虫药物,或投放预防其他继发感染的药物。

2.治疗措施。猪群在感染气喘病后,需要遵守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原则,使气喘病对猪场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猪群养殖效益。导致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该病原无细胞壁,因此大部分抗生素对该支原体无效。对该支原体能产生作用的敏感药物主要有泰乐菌素、卡拉霉素、氟苯尼考、土霉素等。在对实施治疗时需要遵循尽早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且应当保证药量充足,病猪接受治疗的疗程充分,治疗时机适宜。一旦猪只无治疗价值,则需要尽早进行淘汰。

三、结语

综上所述,猪养殖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规模化发展,养殖密度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状态。在此情况下,做好猪群传染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气喘病作为猪群传染病中相对常见的一类疾病,更需要养殖户在冬春季节注重防治工作,积极采取药物治疗进行降低病情传播概率,使猪群能尽量减少气喘病发生概率,保证猪群质量,为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气喘病菌素猪只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冬春换季对猪气喘病的预防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猪气喘病的预防及诊治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