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母牛大镇养殖基地建设现状与前景
2022-09-30郑禧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文│郑禧(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张永东(甘肃省张掖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肉牛产业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优势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母牛产业蓬勃发展,养殖效益显著提升,养殖环境明显改善。
一、母牛大镇养殖基地建设的现状
发展肉牛产业,母牛养殖是基础、品种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疫病防控是保障。近年来,高台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提出了“政府抓项目,农户抓繁殖,场区抓育肥,站所抓防疫,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的思路,大力实施母牛养殖强镇计划,鼓励发展后院母牛经济,探索出了适应当地母牛发展的新模式,母牛养殖已成为当地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户均养殖母牛达到4头以上,养牛收入达到4.8万元,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40%以上。
1.骆驼城镇地理现状。高台县骆驼城镇位于高台县西南15千米处,属于移民乡镇,是多民族乡镇,地势干燥、光热丰富、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滩大草茂。现有农户3100户13000人、耕地约6万亩、户均耕地20亩、人均耕地4.7亩,主要以玉米、瓜果蔬菜种植为主,是典型的农牧业大镇,全年秸秆产生量达到约8万吨。
2.骆驼城镇秸秆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骆驼城镇抢抓区域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建设的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土地和饲草优势,大力实施家庭后院母牛养殖,通过秸秆青贮、黄贮、打捆包膜、饲草颗粒加工等技术,秸秆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按照畜禽粪污替代化肥减量行动,实施畜禽粪污还田循环利用和第三方收集处理模式,粪污利用率达到75%以上,土地化肥减量成效显著、耕地土壤污染有效缓解。
3.母牛养殖现状。见表1。
表1 高台县骆驼城镇母牛基地养殖简表
4.母牛基地保障现状。骆驼城镇母牛基地建设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母牛补贴、母牛养殖贷款贴息补贴、圈舍改建及饲草棚搭建、基础设施配套、劳动力技能提升。按照“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经济实惠、环保高效”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企业引领、合作社示范、大户带动使基地建设更加稳固、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技术保障更加有力、乡村建设更加美丽、产业振兴信心更足。
二、母牛大镇养殖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高台县骆驼城镇强抓母牛大镇建设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乡村建设机遇期,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结合张掖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饲养母牛的积极性,扩大基础母牛群体规模,提升扩繁质量,加快推进母牛适度规模养殖,力争把母牛养殖建成有潜力、有活力、有品位、能带动、能推广、可持续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1.养殖模式进一步固化。按照“院圈分离、人畜分离”的原则,探索推广“小群体大规模种养循环为主的三区一棚”后院基础母牛养殖模式,形成了以基础母牛养殖、苜蓿种植、畜禽粪污及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为主的牧业循环新格局。
2.品种改良进一步优化。结合全市肉牛良种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和高台县共裕黑西门塔尔品种改良,不断稳固乡村兽医队伍,提升乡村兽医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全年累计改良品种6500头。
3.养殖效益显著增加。按照户均5头基础母牛养殖标准,通过实施母牛强镇计划和秸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自产自销节约饲草2000元、粪污替代化肥每亩地节省100元,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4.8万元以上,占农户年收入40%以上。
4.养殖环节日趋完善。通过建立“企社户联动”发展模式和后院母牛养殖倍增计划方案的实施,按照“壮大企业、做强合作社、做优农户”,成立母牛养殖互助资金合作社,减少犊牛销售流程,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商差价,让养殖户效益提升800元左右,探索建立新型饲养关系模式。
5.秸秆及畜禽粪污高效循环利用。探索建立“两中心循环利用”,结合整县畜禽粪污推进项目建立区域性畜禽粪污循环利用中心和饲草收储加工利用中心,通过探索“N+1+N”模式,使畜禽粪污及秸秆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
6.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通过动物防疫先打后补试点示范,建立长效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机制,按照“抓部署、促开展,抓责任、促落实、抓督查、促防控,抓重点,促免疫,抓保障,促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工作“六三三”工作法,确保了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7.技术支撑得以充足保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基地聚合效应,突出科技培训方式,提高养殖技能,利用集中培训与观摩学习、网络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土专家+田秀才的组团服务模式,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上门讲解、召开座谈会、技术交流等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养殖技术,根据养殖户需求分片、分段、分时解决养殖盲区和养殖技术单一、知识缺乏等问题,确保村村有一堂课、户户懂一项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小。母牛养殖周期长、投入大、农户抗风险能力弱,这几年,虽然通过不同方式加大母牛养殖保障力度,但是奖补政策额度小、受益面不广,在圈舍改建、基础母牛繁育、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激励引导作用不明显,再加上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影响了母牛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养殖环节比较薄弱。骆驼城镇母牛养殖以后院养殖为主,大多数自繁自育、养牛卖犊,单打独斗、不成规模,养殖模式单一、销售环节薄弱,加之缺乏母牛精细化管理技术,母牛产后疾病和犊牛常见病易发多发导致母牛不发情、受孕率低等现象,导致母牛养殖效益低,影响农户养殖母牛的信心。
3.技术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乡镇畜牧站因体制改革,有些纳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从事其他工作,有些则纳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人员严重缺编,试验示范无经费加之乡镇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渠道比较狭窄、已经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已经不如养殖从业者的水平。乡村兽医队伍不稳固、保障体系不健全,养殖户的畜禽有病无处医等原因都会导致母牛养殖户积极性不高、扩充增量行动缓慢。
4.饲养管理程序化单一。目前从饲养方式看饲草单一、玉米秸秆自产自喂,由于化肥农药用量大,导致秸秆营养成分缺失,现有的饲草仅仅能填饱畜禽肚子、没有一点营养可言,进而导致母牛产后瘫痪、不发情、不孕、犊牛不健康等问题,精细化饲养管理缺乏、专业合作社运转不畅等问题成为普遍现象。
四、发展前景
1.从市场走势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蛋奶需求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供需缺口逐年扩大,再加上牛产业周期长、增长缓慢,整个生产的增速将低于消费的增速,较长周期内供给仍然呈持续偏紧态势,母牛作为提供优质犊牛的货源,犊牛价格稳步提高,加之农村老龄化严重,母牛养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母牛养殖必将成为老年产业、致富产业。
2.从经济效益看。通过“三资融合”模式,农户购买一头母牛政府贷款1.5万元,贴息三年,母牛养殖互助资金合作社再贷款8000元,农户自筹2000元左右就可买到一头怀孕母牛实现当年收益,饲草为自产自销,犊牛价格10000~12000元,犊牛产值作为三年的饲草费用,第二年或第三年犊牛出售方可偿还银行和合作社贷款,农户就剩余1头母牛,价值在2.5万元左右,1头母牛就增加农民年收入8000元左右,按照母牛强镇计划,5头母牛增加年收入4万元以上。
3.从劳动力投入看。母牛养殖用工成本不大,饲草料加工都在秋后全部装入饲草棚,1名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完全可以饲养5头牛,加之在母牛强镇计划中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背景下,相对低劳动量的母牛分散养殖大有可为,必将成为老人的阳光产业。
4.从饲草资源看。全镇制种玉米及大田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户均玉米及秸秆作物都在15亩以上,完全足够5头母牛饲草,加之引进推广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等优质牧草,人工种草1.2万亩,大型农场产生的秸秆和大业公司5000亩苜蓿都为母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