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金丝猴脊髓损伤的护理体会

2022-09-29陈南晖张飞燕金志堃李乙江胡正飞张玉林马玉华张庆宇谢丽分吕龙宝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后肢脊髓饲料

刘 超 , 陈南晖 , 张飞燕 , 金志堃 , 李乙江 , 胡正飞 , 张玉林 , 马玉华 , 张庆宇 , 王 芸 , 谢丽分 , 吕龙宝

(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0223 ; 2.云南森林自然中心 , 云南 昆明 650224)

脊髓损伤是脊椎骨折、外伤等原因造成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坏,临床上引起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排泄和消化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病变。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帮助[1]。在灵长类动物的神经研究领域和日常饲养管理中,会有非人灵长类(滇金丝猴)动物脊髓损伤的病例,若能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可为患猴创造良好的预后条件,延续其生命。否则,患猴预后不良,存活率低。目前,非人灵长类脊髓损伤的护理方法在国内鲜有报道,笔者于2018年7月27日接诊了1例滇金丝猴脊髓损伤病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史调查

1.1 动物来源 2018年7月24日晚,云南省兰坪县兔峨乡云岭自然保护区拉沙山生态护林员在巡山时发现1只后肢瘫痪的滇金丝猴,疑似受强降雨因素从高空坠落所致,患猴雄性,年龄8岁,体重24 kg,双后肢瘫痪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最终由云南森林自然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治疗、护理等后续工作。

1.2 入场检疫 检疫内容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结核菌素试验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检测和病毒检测,细菌检测主要检查肠道有无志贺杆菌、沙门杆菌;病毒检测主要检测有无B病毒感染;结核菌素试验检测有无既往的结核杆菌感染。方法与结果见表1。

表1 检疫方法与结果

2 临床症状

患猴直肠温度39 ℃,不愿活动,强行驱赶时,前肢步态正常,后肢不能运动和负重,行走时前肢运动拖拉,后肢呈爬行状。检查患猴最后胸椎与第1腰椎结合处,疼痛反应明显,局部炎性肿胀。针刺患猴胸腰椎至尾部组织,胸椎后段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此外,患猴存在便秘、腹胀、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临床表现。

3 影像学检查

借助米卡萨HF100HA X光机,将患猴仰卧及侧卧垂直投照,在侧位片上可见椎体前上部有楔形改变,椎体前方边缘骨存在连续性中断;在正位片上可见胸腰椎体变扁,第12胸椎与第1腰椎之间的椎管有明显凹陷。

4 诊断

依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初步确诊患猴为胸腰椎交界处椎骨骨折,合并有脊髓或脊神经的损伤。

5 治疗

5.1 治疗方法 (1)治疗便秘:先把直肠里堆积的颗粒粪便人工取出,再注入植物油50 mL,1 次/d,连续注入5 d;自由饮用凉开水,同时饲喂乳酸菌素片,4片/d,连用5 d,第6天患猴能正常排出粪便,质感较硬;(2)活血化瘀:5%葡萄糖100 mL、丹参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1 次/d,连用6 d;(3)抗菌消炎:0.9%NaCl 100 mL、头孢噻肟钠2 g,地塞米松1 mL,静脉滴注,1 次/d,连用6 d;(4)补充能量:10%葡萄糖50 mL、维生素B12 mL、ATP 2 mL、维生素B62 mL、辅酶A 100单位,静脉滴注,1 次/d,连用6 d;(5)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120 mg、维生素B1220 mg、维生素D31 000 mg,2 次/d,连用150 d。

5.2 饲养管理 褥疮防治参照卢永超等[2]脊髓半横断猕猴的护理方法。在此次滇金丝猴的护理期间,专门准备1间饲养室,具有较大活动空间且太阳光可照射,室内温度控制在15~20 ℃,湿度控制在45%~60%,放入1块与地面呈15°角的木板,将患猴放置于木板上休息,防止其尿液长期浸泡臀部。木板上铺棉垫让患猴睡或坐,避免对臀部的长时间摩擦、压迫,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棉垫清洗消毒后再使用。饲养室定期清扫消毒,每天对患猴后肢按摩30 min,分3~5次进行,最终未产生褥疮。

5.3 饲料营养 参照参考文献[3]中猕猴下肢瘫痪配方要求,并结合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的含量,保证饲料含有充足的钙、磷矿物质且比例合适。此病例患猴在受伤前来自野外自然保护区,饲料以野外自然食物为主。开始引诱采食配合饲料,效果不佳,后来经过反复尝试,配合饲料的采食量逐渐增加。另外,每天增加采食苹果、松萝、树叶等。

6 结果

6.1 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瘫痪的分类有多种[4]。按瘫痪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4]。完全性瘫痪简称全瘫,指横纹肌完全不能随意收缩;不完全性瘫痪,是指横纹肌随意运动减弱导致正常运动功能受限。后肢单侧某一肌肉或肌肉群瘫痪称为单瘫;后肢两侧对称部位瘫痪称为双瘫;因脊椎外伤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发生瘫痪称为截瘫。在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中,有多种评价方法对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患肢功能进行评价。本病例主要参照改良 Tarlov评分,采用Salzman等的评分标准[5],其将脊髓损伤分为7级,本病例参照了其中1级、2级、3级标准。1 级:无自主运动,但对后肢刺激(捏、挟)有反应;2 级:有自主运动,不能站立,但对后肢刺激(捏、挟)有反应;3 级:能够负重,但不能行走。本病例患猴经护理治疗后,瘫痪症状明显好转,见表2。

6.2 动物护理后恢复情况 患猴从受伤后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表现腹胀、便秘、食欲减退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6 d后患猴逐渐恢复排便功能,精神状况趋于正常,135 d后患猴尾椎、左后肢、右后肢依次逐渐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能够负重,但不能完成正常行走功能。

7 讨论

脊髓损伤的病因有多种,常见有外伤性原因引起的器质性损伤、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不良代谢病等[6],这些疾病严重时会造成脊髓神经受损而致后肢瘫痪,具体病因需结合患病动物的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X线或CT检查等进行确诊。因此,对于发生脊髓神经受损的患病动物,应根据诊断结果,尽早积极治疗,同时需要明确损伤的平面及损伤的严重程度。脊髓神经受伤的严重程度与损伤的平面有关系。如果损伤平面越高,损伤程度越重,临床表现也随之加重,反之亦然。如果脊髓损伤程度较小,这类损伤发生之后可能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不完全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患病动物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或完全恢复;如果是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尿潴留、各种深浅反射消失、关节肿大,肌肉萎缩、僵硬等。如果病程延长,会造成胸廓变形,影响呼吸运动,导致肺扩展不全,易诱发细小支气管炎和肺炎、脊椎骨变畸形等疾病,死亡率较高[4]。

根据本病例患猴的病史,长期栖息在保护区,区域内的动物数量较多,由于保护区持续降雨,动物之间相互争抢食物、领地等,难免会发生从高空坠落的情况,结合患猴的临床症状,并采取X线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为外伤性原因引起的器质性损伤,导致后肢瘫痪。治疗主要以加强护理、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为原则,同时,保持机体大小便通畅,防止诱发败血症,促进受伤区域的血液循环,避免受伤部位出现僵硬、萎缩等。经过135 d的治疗和护理,患猴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说明治疗有效。对于这类外伤而言,如果是单纯的皮肉损伤,没有骨折的情况,只需要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即可;如果存在椎骨骨折并且出现了脊髓神经受压的情况,就需要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首先,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其次,解除对局部脊髓神经的压迫,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动物的饲养和预防方面,主要应加强饲养管理,严防暴力打击和跌、扑、闪伤,按照国家饲料标准定期抽检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均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寻找病因,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病动物疼痛,让其尽早得到治愈。

猜你喜欢

后肢脊髓饲料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粤海饲料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倒挂的蝙蝠怎么拉便便?
为什么麻雀喜欢跳着走
奔跑杀手短面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