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
——以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2022-09-29周会林
周会林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4)
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扎实推进南京财经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
学校在深刻认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基础上,扎实推进学校构筑的学生思政为核心、教师思政为关键、课程思政为载体、思政课程为支撑、文化思政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党支部主动承担育人责任,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标
1.探索各系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途径
各系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打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鼓励引导各系部形成推动、组织课程思政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
2.落实好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各专业建设的新载体
课程思政建设是各专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载体,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入专业建设当中,不断巩固拓展课程思政作为各专业建设新载体的“溢出效应”。
3.增强各系部在学校“三全育人”格局中的作用
鼓励支持各系部通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其在学校“三全育人”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发挥系部在立德树人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原则
1.坚持学校统一部署、各系部协同推进
学校要把推进各系部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落实,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规范和工作运行机制,为各系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持保障。
2.坚持发挥各系部主观能动作用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让各系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挑大梁”,鼓励各系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发挥好引领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形成示范。
3.坚持系部自身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专业建设一体化提升
坚持师德引领,把系部建设与教书育人紧密融合,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与系部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破解各系部自身建设难题。
五、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于各类课程中,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构建以全员、全程、全课程式的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就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理论教育作用。根据赫维茨机制设计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倡导者为“业主”,明确课程设计任务,确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期望目标,维持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均衡且满足期望目标的自然机制[1]。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以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作为依托,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主线,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主导,在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达到专业的教学与思政课的教学水乳交融的目的。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并不是简单地重设教学体系或开设一门课程,而是从课程思政价值生成规律出发。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应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的,依托系统构建的课程体系,立足课程的多元化,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内在逻辑,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六、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建设“德艺双馨”教学团队,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提高育人意识,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课程思政微课、课程思政课程示范等项目建设工作,在项目中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手段、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在项目推进中,主动引入思政教师参与,提升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引领及指导作用。
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团队、课程思政示范教师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教研活动、教研项目、案例展示等方面发挥“由点及线,由线构面”的辐射作用。
2.修订方案,将育人目标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校企双元共同修订会计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五个方面入手,完善培养目标和规格、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和要求、确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按照全课程育人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突出“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思政元素;在培养规格(素质)方面,突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在培养规格(素质)方面,突出“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悉南京地方红色文化知识和地方传统文化知识。”
3.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
(1)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必修课程。坚持立足课堂、学科融合,在专业课中全面渗透思政理念,充分发挥必修课程的育人先育德的作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梳理专业课中职业、技术、实践的思政内涵,形成了“挖掘元素→融入课程→渗透教学→联结固着→实践内化”的教学策略,使“德技并修”课程思政理念进课堂、进实践、进评价,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思政素养的问题。课程体系的研发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的研发路径图
(2)统筹建设跨学科、主题化“课程思政”校本选修课程群。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形成课程设置调研报告;依托行业企业和课程专家开展岗位能力分析,形成岗位能力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会计系率先开发出9门“课程思政”校本课程及配套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形成了主题化的校本课程群,其中:一年级,聚焦职业岗位,开设《认识我的职业》等职业认同类课程;二、三年级,聚焦技能技术,开设《会计美学素养》等以美强技类课程;四、五年级,聚焦岗位实践,开设《大师之美》等职场担当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
4.设计课程标准,各门专业课程注入思政教育目标
校企双元共同修订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完善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具体思政教育目标包括:(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2)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文化成果,能够通过1~2项艺术爱好,展现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3)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形成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在劳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4)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5)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6)具备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2]。
5.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以行业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信息技术要素,设计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以会计系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为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互联网元素。而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今,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环境解决了电子信息在单位之间的传递方式,促进了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在物理层面的分离;通过高新技术系统和通讯技术,会计工作逐步从分散式的独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财务共享模式过渡,从单机工作走向联网线上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分析走上实时记账和分析。而云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数组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将分散于各业务单元重复性高、可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财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与优化,并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以达到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创造财务价值的目的,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6.建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提炼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相关成果
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思政元素库、课程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视频库等,其中:教学设计体现育人目标、思政观测点,导师完成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完成育人内容部分;思政元素库:每个模块都要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案例库:与真实工作相关,贴近生活,一模块至少一案例;思政视频库:聚有育人意义的短视频。
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研活动、教研项目、案例展示等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课程影响力,起到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氛围,系部全员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7.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形成“德技融合”评价体系
专业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携手革新教法,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职业工作能力要求转化为若干具体且相对独立的岗位模块,校企双导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制订实训课程“德技融合”评价表,同时推进信息化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资源供给及完善、过程监测以及学业水平诊断,发挥信息技术的正面作用,提升教育教学实效[4]。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主要标准。在第三方企业满意度调查中,设置“毕业生职业道德”评价指标,把“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作为评价毕业生的重要标准。具体内容包括:(1)协调能力。会计岗位人员应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善于与内部业务部门、税务机关等外部单位沟通交流。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学校要培养善于倾听的能力,树立乐于分享意识,吸取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和回应;建立“共情”能力,能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的感受,做到相互理解;能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地态度化解矛盾,与同学、老师融洽相处。(2)适应能力。学生在校企业要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集体公约,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习相关技能,主动适应易于变化的环境。例如,刚入学时很快融入新班集体并能结识新朋友;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服从管理;能够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面对考试失利等挫折能够很快调整好心态,做到适应生活、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3)课堂参与度。积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课中课后任务。课前认真预习提出问题,课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积极参与学徒岗位操作课程、技能培训,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作业,对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寻求老师帮助解决。(4)执行能力。执行力是岗位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校期间可通过活动、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执行力。学生首先要改变“躺平”心态,主动接受任务;其次,执行任务前要有明确目标,要有计划;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主动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并随时根据进度和执行情况灵活调整;任务执行结束后能做到反思总结,制订整改措施。(5)合作能力。具有团队精神,信任团队成员,欣赏并尊重并学会欣赏其他成员做事方式,辩证对待团队成员做事结果,善于学习成员优点,宽容对待成员缺点,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乐于奉献,有拼搏精神,不斤斤计较;鼓励发挥领头带队作用,善于将遇到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团队整体的积极性。(6)学习能力。提升对知识的认识,提高求知欲。在校期间培养提取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并进行新旧知识更替。(7)表达能力。会计岗位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学生要培养清晰传递自己思想、情感和意图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需要撰写读书笔记、学习总结、调研报告、毕业论文等书面材料的文字表达能力[5]。
总之,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职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增强全员、全过程育人意识,深入发掘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教育资源,找准融入点、契合点,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