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工程卓越工程师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9-29武亚遵石梦岩巩林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武亚遵 石梦岩 巩林贤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的基础,承载着国家兴盛的重任。习总书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导思想[1],这使得如何培养好当代大学生已上升至国家重大战略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3]。地质工程专业企业实习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不仅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且具有先天的实践育人优势[4]。由于企业生产实习贴近实际生产,使其不仅思政元素丰富,而且融入无痕,学生更容易接受。企业生产实习还是地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企业生产实习教学为例,在初步分析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并进行实践,旨在提升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实效,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生产实习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企业生产实习实施5年以来,基于“共赢”理念,先后与20余家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实习。其中,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作为合作基地已成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结合企业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优化企业生产实习中设置了“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内容,达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当前已经在企业生产实习中进行了课程思政方面的初步探索,但仍存在如下不足:

1.缺乏必要设计,思政元素融入困难

一方面,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整体上缺乏必要的设计。实习内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系统梳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讲解、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机渗透路径尚未形成[5]。另一方面,思政元素融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实习内容受生产实际限制,历次实习项目场地并非固定不变,致使部分先前设计好的思政元素无法融入。例如,边坡支护设计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较大,涉及的思政元素如何提取,又如何有效嵌入,需精心设计,然而随着对象的变化部分思政元素无法体现,大大增加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难度。

2.育人意识与方法不足

多数指导教师偏重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获得,重视学生对相关地质问题的成因、演化趋势等方面的分析与思考,以及在基本技能(现代工具)方面的实践锻炼。但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伦理、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创新思维,对地质环境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协调认识,以及对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塑造,多数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识相对不足。此外,尽管有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具有育人意识,但采用说教式进行,方法相对单一,达不到显著育人目的[6]。

3.课程思政成效考核缺失

目前实习考核由综合表现、企业汇报、学校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等四部分组成。显然,这些考核内容侧重于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核,对于非知识性的(素质方面)考核明显不足,特别是创新思维、工程伦理意识和科学精神等方面则严重缺失。这种考核方法不仅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整体的实习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

1.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能力提升方面,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素质提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融合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崇尚创新、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精神和工程伦理(表1)。

表1 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基于地质工程专业企业生产实习的总体目标,课程思政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着力点(图1)。

图1 生产实习教学目标体系及思政建设着力点

(1)地质报国的家国情怀。各行业工程实践中往往地质勘探工作先行,这说明地质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位,以此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从而树立地质报国的家国情怀。

(2)崇尚创新的科学精神。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以“知行合一”为目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不仅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实践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去除浮躁、引领行业有着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例如,在实习讲解过程中融入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黄土之父刘东生等老一辈地质学家扎根野外的艰苦奋斗精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4)工程伦理。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因此工程师必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致力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实践中应深刻理解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辩证关系,注重对工程建设中的公平、福祉、效益、安全、风险等问题的评述[7],知晓工程实践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该不该做、可不可做以及值不值做等。

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1)引申法

在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现场考察过程中,通过对现场测试环节涉及的知识为基础,采用引申法,加深学生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告知学生,大到国家战略中的“天眼”工程、港珠澳大桥,小到普通住宅楼、乡村小道,都离不开工程地质勘察,且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先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深度融合,地质报国的家国情怀。

(2)案例法

在实习中讲解相关的工程实例,不仅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便于实现知行合一。例如,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以桥代路的措施,建立了野生动物专用通道、打造人造湿地以及践行地面和列车污染物零排放等理念[8],青藏铁路从设计、修建和运营维护全过程都体现了绿色发展工程环境伦理思想,通过该案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

(3)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实习的主体,而教师侧重辅导[9]。经过“设计任务、激发兴趣—分析任务、引导启发—协作学习、探索研究—讨论总结、评价检查”等环节,可在企业生产实习中实施。可设置基坑降水设计、特殊场地勘察、边坡支护等任务,分组分模块展开实习。例如,目前深基坑开挖较为普遍,基坑降水设计中地下水防治是关键。现有工程多采用疏排水,从保护地下水资源角度来讲,不能简单地强疏直排。因此,安排学生如何做到基坑降水设计中地下水防治时既能保护资源又经济合理的任务。通过该项目任务的设置,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培养学生崇尚创新、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4)事故讨论法

在新闻或者媒体中总有工程事故报道,这些工程事故多与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如地基不均匀沉降、基坑失稳、边坡变形等。实习前可做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实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工程事故,引发学生们学习兴趣。采用所学知识分析事故产生原因,辨识其主因(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等),重点分析数据资料误差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道理,培养学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通过讨论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及工程伦理。

4.考核方法及成效评估

实习成绩总评通常包括综合表现、企业汇报、学校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等四部分。在综合表现、企业汇报方面增加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方面的考核;在学校答辩环节可增加对家国情怀、工程伦理的考核;实习报告中可增加创新思维的考核,整体占比为20%左右。还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实施主体的思政能力,教学目标和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内容与思政的关联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四个方面对企业生产实习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进行评估。

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施可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保障。在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先天优势,能使学生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而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和思政元素可使课程思政实施有章可循,同时合理的教学方法可确保思政育人的成效,这些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