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2-09-28王俊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智慧党员

关 旋,王俊华

(池州学院a.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b.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随着“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领域面临向智能化、移动化、便捷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基于此,“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与理论价值,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系统化和信息化。“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可以在理论上集中思想、实务中汇聚力量,但目前高校开展“互联网+智慧党建”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建设力度不足够、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1],因此探究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功能定位和设计应用至关重要,旨在实现以开放、智能、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党建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时代价值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应集中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建立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党的建设多维度全覆盖、党建情势实时预测、党建措施智慧生成的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2],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

1.1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迫切需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凸显。与此同时,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始终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可以设置风险监控与警示机制,随时随地掌握党员同志的思想动态,能有效做到防微杜渐、追根溯源,保证党员的思想先进性和党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更好地应对信息化对党建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2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的内在需求

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而“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是高校党建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的内在需求。“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媒介,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对党内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处理,提升信息传达的时效性、服务距离的亲密性和组织管理的便捷性,从而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另外,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协力开展党建活动,党员不仅可以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与思想认知,且“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支持学员使用各类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线组织化学习,解决人员过多聚集、党课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促进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有机融合。

1.3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建工作应从群众出发,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以广大群众认可的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和党建工作,以党的主张内化群众自觉行动。高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主体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更加青睐于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方式,通过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党建工作“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实现党员内部“键对键”互动,可以有效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其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可以充分收集党员同志的现实需求,打造以人为本的智慧党建新形态,体现党建工作的温度、深度和广度,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新时期高校党建将“以人为本”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功能定位与构建方案

2.1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功能定位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能够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整合高校内外部资源,准确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感知化转变,从而发挥其管理功能、育人功能、服务功能和协同功能。

2.1.1 管理功能 党员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如何管好党员、牢固党性,使其在不同岗位上服务社会,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构建,可以充分了解所有党员的思想动态、政治觉悟与网络行为。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对党员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和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参与情况进行汇总,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党员考核、发展、评议、表决等相关事项,推动高校党支部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科学性。

2.1.2 育人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和根本任务。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育人”作为根本出发点。传统高校党建工作以听会议报告、读组织文件以及线下集中讨论等教育模式为主,这种单向模式无法激发党员同志的学习主动性与内在表达,从而导致部分党员同志学习热情不高且教育效果不显著。大学生党员专业素质较强且思维活跃,其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所以高校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党建”,发挥网络平台的智慧育人功能,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高度[3]。

2.1.3 服务功能“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可以通过分析师生党员的不同行为特点和现实需求,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入手,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仅能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还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得益于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与智能性,“互联网+智慧党建”可以保证党员同志随时随地开展有效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以及交流讨论,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创新党员教育方法以及提高党建工作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党员同志参加组织学习、进行自我学习的意愿和质量[4]。

2.1.4 协同功能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整合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的优质党建资源,确保党组织之间有效沟通、相互交流。其次,始终把“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党建为保证”作为根本宗旨,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高校党建工作还需要与高校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统一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智慧党建”从高校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出发,整合各学院、各部门的优质党建资源,交流互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各项行政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智慧党建”的协同联动效应,凸显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开展的新形势与新局面。

2.2 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构建方案

基于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功能、育人功能、服务功能与协同功能,本文提出“1+4”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高效化与创新化[5]。具体模式构成内容如下所示:

2.2.1 “互联网+智慧党建”之管理平台 通过构建“互联网+智慧党建”之管理平台,建立一个能够动态调整、不断优化的高校党建数据库,所有党员均需要在数据库中进行实名注册且需要通过上级党组织的官方认证,并设置风险监控与警示机制,党组织可以充分了解所有党员的思想动态、政治学习情况与网络行为,并及时介入干预。“互联网+智慧党建”的管理平台还可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开展党支部常态化管理工作,如“三会一课”计划的制定、上报、审核,学生党员发展材料收集、整理以及审核等环节。基于“互联网+智慧党建”管理平台的功能,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协同推进,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经验总结、特色凝练常态化、高效化与高质化。

2.2.2 “互联网+智慧党建”之育人平台 通过构建“互联网+智慧党建”之育人平台,用信息技术为师生党员提供线上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以及沟通交流的空间,组织教师党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保证党员教育的常态化与持续性。其次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智慧党建”之育人平台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宣传阵地,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打造政治立场鲜明的“智慧党建”主体内容,发挥高校党建工作育人功能。

2.2.3 “互联网+智慧党建”之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互联网+智慧党建”之服务平台,用数据透视功能分析师生党员的不同行为特点和现实需求,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便于上级党组织开展党内关怀,针对性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其次,“互联网+智慧党建”之服务平台打破传统党建工作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党员的学习需求与思想动态,针对性开展契合度高的党员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同志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图1 “1+4”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构建方案

2.2.4 “互联网+智慧党建”之协同平台 通过构建“互联网+智慧党建”之协同平台,实现自上而下各项工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阶段重点推进,推进党建工作与各项行政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同向同行、协同发展。该平台有利于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提升党员教育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互联网+智慧党建”协同平台可以整合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资源,以资源互惠引领基层党组织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自上而下传达校级党建工作方案和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动态[5],创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实现党建信息新动态从上级领导到基层组织的全范围覆盖。

3 推进“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的实践路径

“互联网+智慧党建”应以人才培养作为根本出发点,融合高校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以“技术平台+组织管理”“线上互动+线下培育”作为基本模式,构建智能化、便捷化的高校党建工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党的建设多维度全覆盖、党建情势实时预测、党建措施智慧生成的新型高校党建工作系统。

3.1 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

“互联网+智慧党建”的系统性要求高校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同向同行,统筹整合优质党建工作资源,构建智能化、便捷化的高校党建环境,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高效开展。与此同时,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完善的顶层设计作为基础,注重党建工作顶层设计的宏观性与全局性。为统一指导高校党建工作开展,需从学校层面出台“互联网+智慧党建”总体工作方案与详细工作计划。第一,要做好制度设计。智慧党建要运行好,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又要发挥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制度的设计要兼顾时代特征,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时效等制定工作标准,同时又要有体现时代特色、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标准。第二,顶层设计要注重前瞻性。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顶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任务的现实需求,还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党建工作可能出现的新形势与新局面,保证“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改革创新与持续升级的空间范围。第三,顶层设计要注重协同性。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顶层设计应与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紧密结合,通过整合各基层党组织的优质党建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创新开展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和保证作用。

3.2 围绕用户需求,拓展智慧功能

高校开展“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需要围绕师生党员的现实需求,拓展高校智慧党建服务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率与效果。第一,设置常规党建工作模块,以信息化建设规范高校师生党员管理。“互联网+智慧党建”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在智慧党建系统中为所有师生党员注册专属账号,根据组织内部管理层级赋予不同类型账号相应的操作权限,使常规性党建工作通过智慧党建系统完成,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第二,设置党员教育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系统会根据党员实际情况,为党员开发定制化选修内容,满足党员个性化需求,确保师生党员在完成党员教育必修课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党员教育和教育教学选修课,推进高校党员教育个性化开展。第三,建立党员教育预警机制,全过程、全方位掌握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质量。“互联网+智慧党建”可以为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党支部下发党建工作任务,并实时反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实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实时性、常态化。同时,对于党员教育活动和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预警机制,督促师生党员全范围履职尽责、对标争先,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3.3 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坚强保障

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运行有效性以及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相对于传统党建工作方式,“互联网+智慧党建”对党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所以提升信息化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高校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互联网+智慧党建”党务工作者队伍,切实保障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质增效。第一,提升“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内培外引”等各种途径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并根据党务工作者的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活动,提高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业务熟练度。第二,着力培养学生党员骨干成为“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队伍的“辅助力量”,学生党员思维活跃且其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接收能力较强,培养学生党员熟练操作“互联网+智慧党建”系统,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优化形式内容,创新文化载体

“互联网+智慧党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软实力为依托,丰富高校党员教育活动以及党建工作形式,促成高校师生党员建立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进而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统一和融合。首先,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党员应知应会、教育视频库以及新思想资料库等党员教育模块,将传统的线下党员教育活动延伸至线上,凸显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空间维度与时间长度,积极引导师生党员开展线上学习交流与讨论,将学习状态、学习成果以积分形式予以呈现,并以此作为党员发展、年度考核以及评奖评优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另外,在传统听报告、读文件、发读本、现场讨论等党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将党建理论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予以展现,增强师生党员政治学习的兴趣度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第二,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和学科专业,倾力打造“党群之家”。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满足师生党员多元化需求,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结语

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有利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以及落实“以人为本”工作理念。高校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党员需求,拓展智慧功能;提升队伍素质,构筑坚强保障;优化形式内容,创新文化载体,构建“1+4”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其管理功能、育人功能、服务功能和协同功能,切实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全方位改革创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凝聚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育人智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他们用“五招”育人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