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虎头山之行
2022-09-28苍雪
●苍雪
中元节(盂兰盆会)前夕,我到达了我的田野调查点之一——云龙县,有相交多年的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听说我要寻古寺、古碑,便建议可以上虎头山一趟,于是一行人便欣然前往。
云龙县的山比之我到过的大理州其它地方的山要更高大、更陡峭,河流也因为地形的原因更加湍急。县城夹江而建,各式建筑沿河伸展并不断向两岸生长。虎头山又称虎山,虎头山下都是民居,绕过几户人家,山门赫然就在眼前。爬过一段石阶,在一个较为空阔的平台上,是虎头山景区管理中心。在一处供人休憩的亭子周围,发现了一处有趣的雕刻——唐僧师徒取经的几处经典情节被刻在石上,分别是唐僧师徒乘神龟过通天河、孙悟空借芭蕉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另有四幅刻的是八仙过海。再往前便是一块巨大的露出地表的灰黑色岩石,靠近水涧的一侧立着一尊结实的老虎石像,以虎啸山林的奔跑姿态眺望远方,还有一小石龛中雕了两座神祇,左侧手持拐杖的白胡子老者应是山神,右侧以老虎为坐骑的可能是猎神,这是入山以后最先出现的神龛,如同大理其它地方一样,山神是到哪里都需要先祭拜的神灵,一方土地护佑一方人,山神信仰传达出一方民众对土地的敬意。
虎头山狭窄而又厚重的石阶上长满青苔,透出一股古朴的韵味,隔一段路就会有一座石坊,坊上有额,上有题字,与两侧的对联合成一境,造出移步换景的效果,小涧上的古桥、山路的灯、石阁、石塔、石栏杆、栏杆上的植物动物雕塑、路边的垃圾桶都与周边的景致浑然一体又充满意趣,可见建造者的审美与匠心。
寺院的布局较为集中,道教和佛教建筑集中在同一空间又相对独立,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庙宫观的建筑装饰风格与大理各地的同类建筑基本相似。代表着道教文化意蕴的有太极图、太上老君、张仙人(张三丰)、南极老人、财神等。这里的石刻太极图很有特点,似鱼似蛇,一条有鳞片,一条缀满波点,以不同的形态表现阴阳,质朴中透出一种灵动温和的气质。一处门楼顶部画太极图的殿门上锁,遗憾不能入内,门廊的题字却颇耐人寻味,一侧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另一侧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两句皆出自老子《道德经》,落款为“怀浦”,言短意长,发人深思。
比起寂然而在的道教神灵,佛教的殿宇中则显得热闹许多,这可能与邻近盂兰盆节和王母寺即将举办王母法会,许多信众在寺中提前做准备有关,也与云龙县佛教协会就设在虎头山有一定关系。虎头寺的大雄宝殿新塑了三尊施不同手印的佛像,佛像背后画着菩萨和飞天,大殿顶部则是盛开的朵朵红莲,两侧墙顶部各绘有一幅佛说法图,佛像所立的石案上摆着各式小佛像和观音像,花瓶中插着各式茂盛的假花,石案前又置木案,木案上有签筒,一件缀着“戒定真香”桌旗的供盘,供盘里一座点燃的香炉,旁边玻璃瓶养着一朵黄色小野花,桌旗上有两只戏耍的小狮子。香案前置蒲团供人跪拜,大厅侧面木架上放着木鱼、磬、铎、鼓等乐器。寺庙墙上似随意又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以细腻的毫毛画出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有石径上倒骑毛驴的老者,悬崖下倚桌品茗读书看小童的饲鹤者,月下古树边纳白云补僧衣者,枕席梦蝶而得真意者,留下丹青的是“山民王木匠”。画中人、景与寺院浑然一体,仿佛就在寺院的某个角落,一不小心就能遇见。
王母寺有两面墙上有十八罗汉雕塑,厅内有三列座椅,是课经之处,桌上的经书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间偏殿供着西天东土历代祖师莲位,还有虚云老和尚的照片和一位比丘尼像。墙上还贴了许多人家送到庙里为历代祖先超荐的表文,用于盂兰盆节的法会仪式。中元节的时候,不仅寺里有法会,各家各户也会举行祭奠先祖的仪式,这个节日从农历七月初开始,到十五、十六结束,持续半个月,是一年一度的重要仪式。
虎头寺 张建东/摄
山上的寺院因陆续兴建修葺而略显芜杂,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小偏房里,挂着一幅“说法第一”的尊者画像,两侧分别是题名为“红梅报喜”和“源远流长”的绘画,地上立着一块精心装裱的《心经》书法作品。此外,墙上还挂着纪念2011年农历九月云南省佛教协会在虎头寺举行居士菩萨传戒法会的照片合集。尊者、经书中的文字、照片里的旧事,皆静静地沉淀在岁月深处,无声无息自在流淌。
虎头山最有特点的还是它的石刻艺术。在一处石室中,依山雕凿刻出一尊双手捧着婴儿的圣像,正面再立神龛将送子观音嵌在正中,因香火旺盛,石室被熏得乌黑发亮,外面又新立三重石坊,拉伸了石室的纵深,观音静坐在层层叠叠的石室深处凝视远方,营造一股神秘的气息。观音在这片土地上开化建国的故事早已远去,如今香火最旺的就是这尊送子观音,山下沘江上的青云桥桥头,所供奉的也是送子观音。有情众生所希冀的,送子观音所带来的,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希望。
经石坝穿越石涧的路上,又是一番惊心动魄的美景,左侧是随时要漫上石坝的泉水,右侧是深不见底的绝壁,窄窄的石头堤坝两侧是相连的石柱,看上去就像一座石桥。下山的路上,侧面看、往前看、回头看虎头山,又是另一番景象,虎头山临深涧的绝壁上凿有一尊白衣观音,一处摩崖石刻,一尊大笑的弥勒佛像,这几处景观只在山的这一侧才能看见。一路向前,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只生肖动物悄然从侧面的石壁中跃出,看上去都是幼年的模样,憨憨壮壮,朝气蓬勃,极其可爱。回头望,绝壁上一雕凿的龙嘴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与石壁相击出万千水花,清越的响声回荡山间,眼前的山又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虎头山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味。
文化的气息是可以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皆可。虎头山的文化气息散逸在山石草木间,弥漫在亭台楼阁中,孕育在能工巧匠的凿石下,诞生在文人逸士的笔端,更深深刻在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的心上。宗教文化景观所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传递的过程如果还处处散发一种让人身心舒畅的美感,无疑就是最美妙的境地了。
编辑手记:
春夏之际,气温逐渐升高,是出游探访的好时节。《漫游剑川弄花潮》以花为主要视角,记录下流传在四季中的人间草木,那些路边随处可见的柔嫩草芽,不经意间早就缀满枝头的点点繁花,并结合剑川当地的富饶风物,为我们呈现出当地生活中独特的美学体验,在细碎的美好中感受世间的温柔,与剑川的浪漫邂逅从这个夏天开始。在大理苍山中有这么一座特别的庵,这里把禅意和美学巧妙融合到了一起,吸引着各地游人络绎不绝,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游一方净土寂照庵》里,作者独爱这里的宁静,登山、吃斋、赏花、饮茶,把这些丰富的细节贯穿在文字中,感受着花草缭绕的惬意时刻。十字口村隐秘在永平县博南山中,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彝族村庄。《遇到十字口》的作者采用充满好奇和稍有悬念的写作手法,将十字口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貌拨开神秘,层层推进,跃然纸上。在大理了解研究宗教文化,云龙虎头山一定不能错过,这里有众多石窟、石观、石雕,在虎头山登高望远,还可以俯瞰云龙县城全景。《云龙虎头山之行》描绘了虎头山的道教和佛教建筑群,着重展现其雅致、深远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