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一方净土寂照庵

2022-09-28轻舟

大理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苍山洱海寺院

●轻舟

大理这个久负盛名的风花雪月妙香佛国之地,无论去到哪个偏远的乡村或是清寂的山林都有着看不尽的美景,也不乏暮鼓晨钟和虔诚的香客。我经常趁着周末游走于山水之间,也到过多个寺院,不为觐见,只为暂时安放一下疲累的心魂。去得最多也最心仪的地方就是寂照庵,这个地方对于想登山又爬不了多高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好。

它的美不在大山名寺的大气恢宏,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名扬四海的是这里四季不败的鲜花、多肉和让游客皆赞不绝口的素斋。我和老公经常自带茶具,外加一两本书就上山了。在这个信息时代,任何一个美好的地方都会被众多网友无限放大,寂照庵更是被炒得四海八荒的游客蜂拥而至。一开始我们也被众多纷扰弄得没了兴致,然而美好的种子一旦种下就植根在心了。我们另选一些时段避开人群也照样可以像往常一样独觅一隅。

寂照庵隐于大理苍山中,据记载始建于明初,后民国唐继尧主持重建,并取“感而遂通,寂静照鉴”题“寂照庵”于庵门上。早期的寂照庵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寺院,如今眼见的清雅文艺和诗情画意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高鲁东。据资料显示他40岁时转型成设计师,2012年来到大理帮助修建改造寂照庵。房子里的东西大都是旧物利用和翻新,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修整扩建,现在的寂照庵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素静中蕴藏着内涵,刻板中存在灵动,在单一旋律中又有着对自然生活的深沉眷恋,在游客眼中少了些清规戒律的寺院在穿过山林的声声木鱼钟鼓中传送着入世出世的生活哲理。

到寺庙的路不算远,在松柏成荫的苍山上,显得幽静而又隐避。我们一般先到苍山脚下的感通寺停车场,安放好车后,背上简单的吃食用具拾级而上。从一群群排队等候坐索道观光的游客身边走过,一个转折走上石阶铺就的小路后,遇到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是山路,脚步自然不会太轻松,但心情却是越来越愉快和放松的。我们沿着蜿蜒石台阶不断往高处走,青松茂盛的枝丫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小路两边山坡被成片的矮小植被覆盖,不时传来的鸟叫虫鸣生生将俗世里的烦杂一应赶走。原来草木鸟虫的世界是纯粹的,它们这样自由生息与世无争不知多少年月,听着这清脆纯澈的声音竟觉有神奇的治愈作用。我还特别喜欢嗅林子里植物散发出的气息,或浓或淡的青草味,还有些是乔木和灌木丛的,更多的自然是松香,也有一些稍鲜艳的小花的,更有一些不知什么植物清香里还略带着点甜,各种气息细小轻微游走于鼻间,不知不觉便沁于心脾,整日昏沉的头脑随着清醒了许多,嘴角也不知什么时候上扬起来,包括身边不时擦肩而过的红男绿女、老老小小,心情神色也是一样的放松愉悦。途经感通寺后,越往上体力消耗得越快,脑门、脊背、手心汗水直流,在供歇脚的亭子小坐喘歇,惬意地享受着阵阵凉风,还可以看到万古碧波的洱海,即便站在石阶上稍事休息,洱海也一直在苍翠的松枝间腾跃。苍山洱海确实是大理人的骄傲,苍山上可观海,洱海边可望山。苍山洱海如一对永不离弃的夫妻,相依相伴,完美诠释了亘古不变的誓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想起了“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情”的名句,而我们就生活在这梦幻般的长卷里。

寂照庵门 杨士斌/摄

随着路越来越往上,当用力迈上有些垂直的几级台阶后,一条较宽的道路便在眼前。横过车道迈入另一片林子,舒爽的松风一下子吹干满身汗后,清清爽爽的我们就站在寂照庵的门外了。登山的强度和用时对大多数人来说恰到好处,不太辛苦又刚好达到了锻炼的目的。移步易景,满目的青绿中大团的红色粉色杜鹃花一下串出,围着树干团团簇簇的,一朵盛一朵鲜艳,喜悦的心再次升级,恨不得把花全揣在心窝子里。寂照庵的大门就隐蔽在这绿树繁花后,因为隐秘所以头回来的人如果只顾着埋头登高,很可能就一不小心走过了。另有一条小路通往寺院后门,后门很小,却也一样要通过更蜿蜒的小路上去,还没赏够山坡的红、蓝、白怒放的七彩绣球花。在一个转弯豁然开朗,曲折而上的小路两边一阶一台更多的花迎候着:杜鹃、灯笼、兰花,还有叫不上名的花,星星点点,随风忽隐忽现。似小家碧玉,似大家闺秀,似有些娇羞,有些好奇。我不禁叹羡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顺着窄窄的小路往上走,寂照庵的后院便在眼前了。坐在院外长长的木凳子上,揉揉刚走上来时微酸的双脚,气息还没平稳,眼睛又开始忙碌起来。烟云、松山、亭台、庙堂相互掩映,往下看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错落有致别有洞天,院外供歇脚的桌椅、亭子因势利导,给足树木生灵自然生长的空间,初次上来的人看到这样的景致眼中的惊叹和喜爱是藏不住的。

这松林间不大的禅院,说是寺院又不像寺院,佛相只有一尊,没有大多寺院的肃穆庄严法相。毕竟是佛门禁地游客虽众多却无太多喧哗,怀着虔诚的心慕名而来不是为了参佛。没有太多香火萦绕的寺院,因这花儿的映衬干净明澈温暖。花不名贵,春花冬梅,夏秋月季……院后的大棚内花田错落,由出家人和义工共同栽培,更多的花保留了山野的随性。四季更迭,这里各类花色盆栽也随着更换而经年不败。院内水池边、台阶上的多肉,房檐的吊篮都匠心独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篮子、一个瓦罐、一截木槽随意栽插上枝花,换了景色更换了心情。置身于千花寺院里,满院的多肉和花仿佛也镀上了灵性,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处处透着的是最自然自如的气息,四时里总以最好的姿态绽放。

寺里茶具茶叶一应俱全,可随意取用,院里一汩山泉水日夜流淌,泡出的茶清亮甘醇。在茶房里靠在明亮的玻璃窗柩边上,寻个最舒服的姿势或靠或坐,看看书,品品山泉水煮的茶。蓝天白日里,眯着眼看,屋檐上、树叶尖、花影里还有院中的小水池点点碎金到处闪耀,池中的鱼儿睡得一动不动,连院中穿过阳光的人身上也仿佛镀了一层金。大理夏日的雨景也是很让人怀想的,惊雷闪过带有水气的凉风旋过松林,大颗雨点后,雨便密跟着来,颗颗润玉从空中急速坠落,砸在松枝上,吓得来不及躲闪的松鼠一个激愣,嗖一下子窜得寻不到踪影。接着万马千军到来,串线的珠帘猛溅在地上后碎开成万千细小的珍珠,汇成了细流涓涓而下滋润着苍洱大地。一阵紧似一阵的松山夏雨是不会让人犯愁的,俗话说雨下三阵,阵仗越大时间越短。东边晴时西边雨,这边还是浓云骤雨,洱海上空东北角云开处蓝天逐渐归位,金乌振翅华光普照。不一会儿剩挂在屋檐、树叶花叶草间的珠子晶莹剔透,映照着大千世界的光与影,鱼儿也慢悠悠的从藏身处游出,找寻天降的美食。

在寂照庵休闲,如果想聊天了就和对面的访客聊几句,对着天南海北的人说着普通话说说天地家常,心思纯净如大理的洱海和天空。不想说话,那就看着窗外的花团锦簇发个呆,眯上眼不知不觉中甜甜地小憩一会儿。也可起身伸个懒腰,顺便环寺看看各个角落的景致拍个美照,自得其乐。饿了的话要赶上寺里的饭点,吃上一大碗素斋,不贵却味美菜品丰富,很多时候用餐的队伍直排到院门外。我和老公为了避开拥挤的时段,多是过了饭点才上来,然后慢慢悠悠吃自带的水果、馒头。心安下来后时光也变得慢了,阳光那么好,花木那么好,松风那么柔。暂时离开了人间烟火,放下诸多烦心事,平淡寻常的人间午后,所有一切都是浮云。身处清香四溢的灵虚妙境,灵魂都是醉的,这才是最享受的如歌人生。在如梦似幻里忽而觉得,时光荏苒人生就是南柯一梦,醒时入世的你是你也不是你,在你的那个生命里不止有你,还有好多个你围着好多的人转。而在这里,在这小小的一角你就是你,亦可忘我,以最最真实的感受存在。我写下“闲闲坐坐云雨散,谈谈笑笑日月清”记录我们此刻惬意的人生。

寂照庵院落 杨士斌/摄

休息后,当然还可走出寺院,进入松林里,外边的景致同样美好,置于自然中满目的青绿依然可使身心得以超然。飘飘然走在林间小路上,如果喜欢徒步则可边赏奇松翠柏,直到有名的玉带路。然而终是要下山的,收拾好用具和心情后回归滚滚红尘。下山就走大路吧,没有什么车,立于弯道两边的松枝摇曳,一地碎金晃动。蝴蝶飞动处,随手就是一把野菜,转弯处趁看不到人,破声放歌。一路变换的是飞动的流云、光影还有众生,沉静在时间岁月里的寂照庵,隐匿在高挺苍松间,半入世又半出世,以另一方式自在,诠释着婆娑世界里的一方净地。

猜你喜欢

苍山洱海寺院
Fantasy and reality
苍山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