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禀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2-09-28黄声巍耿营营黎红艳
黄声巍,耿营营,黎红艳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服务于新型经济形态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及创业的成功率成了各地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并不是很理想。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为例,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5—2019 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5—2019 年毕业生创业比例分别是0.71%、0.65%、0.38%、0.39%、0.38%,毕业生创业比例持续走低,这样的结果跟各大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发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不匹配。这也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除了受教育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影响。如何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将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更有效的发展路径。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社会,家庭因素对子女的就业选择的影响一直根深蒂固。家庭禀赋如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之外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相关的定义
关于家庭禀赋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沈亚芳等将家庭禀赋分为家庭的阶层特征、文化教育特征和环境与风险特征;罗明忠将家庭禀赋分为家庭人力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政治资本、家庭自然资本五个方面;苏云飞将家庭禀赋分为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蔡颖等认为家庭禀赋包括家庭的经济能力、社会网络资源及文化等因素,涵盖家庭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方面;何珊珊将家庭禀赋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四大块;通过文献分析得知,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在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调查,这些调查重视物质资源,忽略了情感资源。以上关于家庭禀赋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分析家庭禀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思路,据此,结合在校大学生经济上并未独立且需要家庭成员支持的特点,本文将家庭禀赋划分为家庭人力资源、家庭社会资源、家庭阶层资源、家庭经济资源、家庭物质与情感支持资源五个部分。
最早提出“创业意愿”概念的美国学者Bird,认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的一种主观愿望,随着实践经历、资本积累的增加,这种主观愿望会逐步转变为创业行动。从创业意愿的角度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大学生未来的创业行为。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课题的后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结论也各有差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变量,以客观的调查数据进一步研究家庭禀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从而为高校持续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从家庭禀赋的角度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划分,据此编制家庭禀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调查问卷,问卷一共包含16 道题。本研究涉及的数据统计采用Eviews8 进行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二)数据采集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编辑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页面进行答题并提交。共收到答卷1 744 份,剔除掉2 份无效答卷(答题时长少于20 秒),最终得到1 742 份有效答卷,有效率达99.89%。
(三)模型构建
1.模型的设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受多个变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除了受到个人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家庭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家庭禀赋是指一个家庭所有的成员以及该家庭所拥有的先天或靠后天努力获取到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包括家庭人力资源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及政治资本等。本研究将家庭禀赋划分为五大块:家庭人力资源、家庭社会资源、家庭阶层资源、家庭经济资源、家庭物质与情感支持资源,每个因素影响的显著程度不一样。根据以上可能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βX+βX+…+βX+e,
该模型的含义是描述在给定解释变量X条件下被解释变量Y 的条件均值。其中,i=1,2,3,…,n;Y 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β为截距项,表示当其他解释变量为零时Y 的平均值;β为偏回归系数,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每增加1 个单位时,Y 的均值E(Y)的变化;e 为残差;X为包括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创业经历等与家庭资源禀赋相关的一系列有可能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的选择
(1)家庭人力资源。家庭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家庭所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数。为了获取数据,本研究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成员创业经历三个分类变量来衡量家庭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教育程度按照小学及以下、初中或高中(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大专或本科、硕士研究生以上四个程度进行分类。
(2)家庭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引申来讲,家庭社会资源就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能帮助家庭其他成员带来各种机会和获得各种帮助。Peng等认为,社会关系是跨越管理边界的行为及与其有关联的外部实体之间的互动,分为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两种类型。根据这一观点,本研究将商界人脉资源、政界人脉资源、其他某行业人脉资源作为家庭社会资源的分类变量。中国是人情社会,也是关系型社会,拥有社会关系使得大学生有可能在他人积累的资源基础上开始创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社会关系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从而刺激大学生创业的欲望。
(3)家庭阶层资源。社会阶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社会群体。关于社会阶层的分类,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2002 年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以职业分类为标准将社会群体划分为五大等级:上层阶层、中上层阶层、中层阶层、中下层阶层及底层阶层。项目组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按照这五个标准设置家庭阶层资源的选项。本研究以父亲户籍、母亲户籍、父亲所处阶层及母亲所处阶层这四个分类变量来衡量家庭阶层资源。
(4)家庭经济资源。家庭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根据2021 年3 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CMF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 年第一季度)》,把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7 100 元至68 400 元的家庭界定为中等收入家庭。据此,本研究将年收入17 100 元以下的定义为中等以下收入,年收入在17 100 元至68 400 元之间的定义为中等收入,年收入在68 400 元以上的定义为中等以上收入。考虑到家庭生活中,由于父亲和母亲收入不同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再加上如果家庭中有兄弟姐妹已经出去工作有收入的话可能其言行举止也会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因此设计分类变量的时候设置了父亲的收入水平、母亲的收入水平、亲兄弟姐妹的收入水平三个指标。这与其他同类研究中采用家庭总收入水平来衡量家庭经济资本有区别,这在数据采集上更细化一些。
(5)家庭物质与情感支持资源。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之一是缺乏创业资金。如果家庭成员有能力并且愿意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必然会刺激学生创业的欲望。另外,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的支持也会为学生带来创业信心。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调查结果详见表1,有58.61%的受访者表示有创业的意愿,受访者都是00 后的在校生,相比80 后90 后的学生,00 后大多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早更多地通过网络接触各种资讯,能了解到更多的创业相关信息,对创业也有着更多的梦想和憧憬。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N=1 742)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初次模型估计与测试
建立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Y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βX+βX+…+βX+e,
Y=β+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βX+e,
式中:Y 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β为常数项;e 为随机误差项;β—β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X为父亲受教育程度;X为母亲受教育程度;X为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X为家庭成员的商界人脉资源;X为家庭成员的政界人脉资源;X为家庭成员的其他某行业人脉资源;X为父亲的户籍;X为母亲的户籍;X为父亲的社会阶层;X为母亲的社会阶层;X为父亲的收入水平;X为母亲的收入水平;X为亲兄弟姐妹的收入水平;X为家庭成员的创业资金支持;X为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
运用Eviews8 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运行结果显示,有些解释变量在回归结果的显著性表现上不理想,因此对相关的解释变量进行重新筛选和剔除,其中,X(P=0.505 6)、X(P=0.420 4)、X(P=0.467 3)、X(P=0.780 8)、X(P=0.929 7)、X(P=0.715 3)、X(P=0.104 8)、X(P=0.080 6)、X(P=0.392 4)这九个解释变量的P 值大于0.05,没有通过T 检验,说明这些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很低。即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商界人脉支持、家庭成员的政界人脉支持、母亲的户籍、父亲的社会阶层、母亲的社会阶层、父亲的收入水平、母亲的收入水平及亲兄弟姐妹的收入水平这九个变量的解释程度比较低,这意味着这九个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舍去这九个解释变量,用剩余的6 个解释变量运用软件再次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回归结果
(二)模型检验与修正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话,会影响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检验。第一步进行简单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 可以得知,每两个解释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8,通过了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简单相关系数检验,初步判断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第二步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测试,检验结果见表4。
方差膨胀因子VIF 通常是以10 作为判断的标准。当VIF 小于10 时,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表4 可以得知,6 个解释变量的VIF 都远远小于10,因此可以确定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方差膨胀因子测试结果
2.White 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使用White 检验方法来进行检测,结果:F 统计值为6.621 565,对应的P值为0.000 0,LM 统计值为147.572 8,对应的P 值为0.000 0。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判断标准下,F 检验和LM 检验都出现了存在异方差性的结果。
3.模型修正重建
由于预估模型出现了异方差性,因此必须要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回归结果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的回归结果的显著性和拟合度均得到提升。权重为近似估计量残差绝对值平方的倒数,进行回归后的样品测定系数R为:R-squared=0.497 993。R越高,表明回归方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修正后的样品测定系数R为:Adjusted R-squared=0.496 257,这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与修正,最终模型可以确定为
Y=0.306 335+0.027 993X+0.054 408X+0.097 177X+0.099 845X+0.301 842X+0.047 704X+e。
对上述方程进行系数分析可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家庭成员拥有的某行业人脉资源、父亲的户籍、家庭成员的创业资金支持及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P<0.05)这六个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成员的创业资金支持、父亲的户籍、家庭成员拥有的某行业人脉资源、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并且,这六个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的均是正向影响。
四、主要结论和措施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广东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1 742 个在校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家庭禀赋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父亲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家庭成员有没有商界或政界的人脉支持、母亲的户籍、父母的社会阶层、父母及亲兄弟姐妹的收入水平高低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明显的影响。
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家庭成员拥有的某行业人脉资源、父亲的户籍、家庭成员的创业资金支持、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P<0.05)这六个因素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显著,并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家庭成员的创业资金支持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显著。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提到的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障碍,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渠道来源少,主要靠自筹的情况相符。这说明,家庭成员越是愿意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越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在家庭人力资源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十分微小,但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却比较显著,对这个结果比较可能的解释是与中国“严父慈母”的传统形象有关,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经济职责是由父亲来承担,母亲更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子女,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多,因此母亲对子女的心灵和思想的影响也较大。而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见识就越广,在家庭教育方面越是会注重培养子女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子女更容易产生创业的想法。
(二)措施建议
综上所述,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家庭禀赋各个方面的影响。原生家庭的条件对创业者的培养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成员有创业经历,拥有行业人脉,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能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创业欲望,如何引导这些具有家庭禀赋优势的潜在创业者挖掘自身的创业意愿并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点。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在培养创业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之外,还要重视发挥家庭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1.采取跟踪指导的措施。在对学生实施了创业基础教育之后,通过调查对不同家庭禀赋的学生进行归类并开展分类跟踪指导。一类是具有家庭禀赋优势的学生,这类学生容易产生创业意愿但可能缺乏行动驱动力,对这类学生可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整合各种资源并将创业意愿转化创业行动。另一类是不具备家庭禀赋优势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创业意愿不是很强但可能有创新意识,对这类学生可开展创新意识教育,不管学生以后就业还是创业,创新意识都是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素质。
2.促成高校与家庭联动。不同阶层的原生家庭出身的学生获取原始父辈资源积累的差异,导致他们今后的行为习惯及未来的发展都会有所不同。家庭禀赋资源丰富的学生,其父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能为学生开拓更多的人脉资源,这类家庭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可以与家庭加强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和家庭沟通中指导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行为。对于那些有创业经历和经验的学生家长,学校可以邀请他们到学校来通过座谈、公开课和报告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也可以弥补那些缺乏家庭禀赋优势的学生的家庭潜在创业教育的缺失。
3.做好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扶持工作。具有家庭禀赋优势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并能得到家庭成员提供各种人脉关系的学生,比较容易萌生创业的想法。高校可以通过摸底调查识别出这一类学生并为他们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