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特色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2022-09-28罗小芳李雨珊

高教学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船舶

罗小芳,李雨珊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在全面思政教育的要求下,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正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此外,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占据经济学教学的主流,其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之上的,服务于资产阶级,阶级属性鲜明,若在教学中不加以正确引导,易形成价值偏差。因此,高校教师对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新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与探索,是高校经济学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而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爱国热情。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国内学者对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靳卫萍对面授、慕课及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经验总结,指出大学回归育人的根本途径是课程思政,并提出在教学中应将“我知、我信、我行”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马艳艳等提出“调整经济学原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通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刘心占深入挖掘了经济学原理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学内容重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李文禹等在经济学原理中融入思政元素,从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经济学原理课程进行设计。张梅对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原理的课程体系创新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经济学原理的知识点探讨了如何在经济学教育中贯彻思政教育。以上学者对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立足船舶、海洋优势,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经济学原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校内以船舶、海洋为特色方向的众多专业的学生。以船舶、海洋相关策略及相关企业发展情况为背景展开经济学原理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经济学原理作为基础性学科,课时充足,学生的学习时间连贯,是实现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利平台。因此,江苏科技大学经济学教学团队结合办学特色及思政教学的需求,开展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

一、海洋特色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一)改革经济学原理课程内容,将经济学原理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课程内容在考虑其基础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同时,应充分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结合办学特色,将经济学原理着重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经济学原理基础课程大多“原汁原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势。课程内容要合理选取,既要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又要融入时代性的内容。应选择性地对经济学原理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依据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规律,挖掘课程各章节的内在联系,使各章节衔接有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达到培养全面发展海洋类人才的需求。着重将经济学原理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如结合经济学原理,涉及军工、高尖端科技和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与经济学原理中宏观理论中政府购买、投资理论和外贸理论部分相结合,确保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海洋经济观念”的培养。

(二)加强价值观引领,推广案例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期,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船舶海洋类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海洋类人才为导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理论,并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广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海洋、船舶类企业发展及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并形成案例库。结合案例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利用互联网教育工具实现线上、线下共同教育。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在教师对基础理论讲解完毕后,由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对案例进行展开解读。在进行案例解读时,令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检验其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互动,在案例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价值引领,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确保学生在强化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船舶、海洋相关企业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就业及择业有一定的认识。此外,使学生从海洋经济发展角度,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

(三)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

目前,各高校经济学原理的评价体系大多由平时成绩、结课考核两大类考核指标构成,其具体占比见表1。此评价体系下,较为侧重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对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及价值观塑造的效果评价,不符合当前全方面培养人才的需求。

表1 现行经济学原理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思政元素的融入,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船舶海洋类人才为导向,构建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客观全面地量化评估经济学原理教育及思政教育的效果。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构建思政要素相关考核指标,使评价体系由原来的侧重于对经济学原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向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及思政教育效果三个方面的综合考核转化。对应以上三个主要的考核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既能反映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及运用其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反映价值观的引领效果,体现在正确的价值观念,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等方面。其考核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及课程考核成绩两方面构成,各占总成绩比重的50%,其具体组成见表2。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考勤、课后作业、案例汇报及课外调研四部分构成,课程考核分为卷面成绩及心得体会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及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都从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以及思政教育效果两方面进行。

表2 融入思政元素的经济学原理课程评价体系

(四)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经济学原理师资团队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推动着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若要落实好经济学原理中的思政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键。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和创新型经济学师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本身要首先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具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经济学教师团队对教师进行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经济学原理的思政教育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拥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时刻关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动态,首先要在知识上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其次教学方法上也要敢于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努力。同时,由于江苏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学生就业大多面向海洋、船舶类企业,教师教学应以应用为导向,将结合海洋特色的专业课教学贯穿教育全过程,提升学生海洋意识。重构经济学原理师资团队,定期邀请船舶与海洋经济类专家进行公开讲座,专家走入课堂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理清思路,同时,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船舶与海洋行业现状,有助于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深刻理解海洋强国等战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融入海洋特色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践

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理论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办学特色,江苏科技大学经济学团队结合我国海洋经济与战略特性、中国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以及船舶与海洋相关行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设计了若干教学案例,并在教学中开展实施,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实例同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基础理论的理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爱国及家国情怀。以经济学原理中“供给和需求”知识点为例,介绍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设计和实施过程。

(一)案例设计

根据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原理的要求,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案例设计如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建设海洋强国明确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大力扶持船舶工业,扶持鼓励发展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和豪华游轮等,刺激了发展新型设备的需求,海洋强国战略为我国船舶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2020 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与航运市场相关的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成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黑天鹅”事件。受疫情影响,各国的船舶制造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船东投资倾向于一定程度规避不确定性的资产,同时,2020 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减少约10 亿吨,同比萎缩5.6%,对国内外新船只的订单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表3、图1、图2 为2019 年和2020 年的新船订单统计情况。

图2 国内发起订单占比图

表3 新船订单统计

图1 中国船厂获得订单占比图

根据以上内容思考:

(1)试分析案例中影响供给和需求的主要原因。

(2)案例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如何体现?

(3)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如何拉动内需?

以上内容为结合经济学原理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设计的教学案例,在确保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又融入了思政元素。下面分析此案例的思政教育的体现。

2020 年中国船厂获得订单较2019 年增长19%,在全球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遭受打击的情况下,我国船厂所获订单占全球订单的比例大幅度增长,一方面说明我国疫情防治有效,彰显了中国实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促进了我国船舶制造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成效显著,彰显了我国船舶制造大国的地位。就国内发起订单而言,2020 年较2019 年的占比增加18.9%,在船舶制造业遭遇冲击的情况下新建船只订单数量也不降反增。国内订单占比显著增加也得益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及我国面对世界经济巨变构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先进的船舶制造业做支撑,“海洋强国”战略下,国家大力扶持船舶工业,在创新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扶持鼓励发展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和豪华游轮等,在政策背景下,发展新型设备的需求逐步扩大。同时我国构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以满足内需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效利用了内需优势。此案例设置结合实际,以船舶行业经济发展为背景,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中体会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力量,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增加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教学的实践

1.确定教学对象

经济学原理作为基础性学科,面向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知识背景和知识储量不同,层次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案例内容设计和选取之前首先明确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和基本素质,以便结合经济学原理,设计相关案例或从案例库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

案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案例内容的设计决定着专业课教学及思政教育的效果。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案例,使知识变得鲜活,较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内容选取应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教学者应结合实时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多种渠道搜索相关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当中。设计案例库,根据学生专业和自身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考虑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的时效性对案例库及时进行更新,保障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接轨,保证思政教育效果。

3.发布课前任务

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如慕课等,发布课前任务和案例内容,此部分设计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先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熟悉课程内容,提前预习相关理论,并就案例提前进行独立思考。并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后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增加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4.学生主体课堂与教师主体课堂有机结合

学生主体课堂耗时费力的局限在实施中也有所体现,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课堂与教师主体课堂有机结合。根据现阶段高校课时设置及安排,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首先对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及相关难点进行讲解与梳理,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并就相关知识和理论引入案例和需要思考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对案例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案例难易程度,灵活控制讨论时长,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讨论结果。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思政元素的领悟。学生主体课堂与教师主体课堂有机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既保障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又能达到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5.评价与总结

由教师根据学生案例的汇报情况及其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领悟程度进行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思政元素的领悟程度进行打分,并计入期末成绩。此外,教师在案例课程后结合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案例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在下次案例教学过程中做出改进。

三、结束语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学团队通过对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探索,结合办学特色,从改革经济学原理课程内容、推广案例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及改革教师团队内部结构四个方面,将经济学原理与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到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同时,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针对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知识点设计案例并形成了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经济学原理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达到经济学原理思政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经济学原理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简明经济学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