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9-28卢海芹
卢海芹
(淄博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山东 淄博, 255036)
髋部是连接腿与躯干的重要枢纽,参与着腿部、躯干的自主运动,亦是机体运动的核心,其所承受应力较重,易出现关节疾病,同时随着人们年龄增大,其骨密度逐渐下降,髋周肌群也会发生退行性变化,使肌肉敏感度降低,无法与髋部有害应力进行对抗,最终导致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多被运用于股骨头病变坏死、肢体功能不完善及骨折变形等疾病治疗中,能够矫正机体骨骼畸形,减轻不适感,并且协助机体下肢功能恢复,改善日常活动能力,优化预后水平。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手术耐受性不高,再加上手术侵袭性特征,如若未能及时予以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室护理配合不同于常规护理,其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及预见性等特征,能够给予患者手术全程优质护理,提高手术舒适感,进而稳定生命体征。同时有关资料表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融入有效、全面、系统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疗效,优化预后水平。为进一步探究该护理模式运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6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9.51±2.31)岁;合并症:糖尿病15例,冠心病1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70.03±2.27)岁;合并症:糖尿病17例,冠心病14例。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进行对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淄博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满足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指征;②沟通能力正常;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肝肾肺器质性病变;②凝血机制异常;③既往有人工全髋手术病史;④并发恶性肿瘤;⑤难以正常交流;⑥代谢性病症;⑦罹患精神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监测,开展术前常规宣教工作,包括疾病诱因、手术流程等,同时严密观察术后机体表现,协同患者实施肢体功能训练等。
观察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①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掌握全程手术流程,对手术所需器械、用具及药品等全面了解,遵从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按照既定制度佩戴手套。并且手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器械准备完善,经消毒后放置于固定位置,以免细菌侵袭,造成器械感染。术前1 d亦或是术日准备物品应对签名仔细核对。②术中护理:前期与手术医生、病房护理人员及麻醉师实施讨论,结合其操作习惯、手术要求进行标准操作程序的制定,包括洗手、巡回护士标准操作程序。洗手护士程序涉及洗手、穿戴手术衣、戴手套及器械台的铺置,同时做好器械清点工作,巡回护士需熟练掌握仪器摆放位置,体位摆放位置与高度等内容。待患者入室,护理人员需协助其维持舒适位,通常以健侧卧位为主,于患侧腋下放置软枕,随后结合患者具体需求将室内温湿度做适宜调节,维持温度22~25 ℃,湿度控制40%~60%,同时将输液温度控制37 ℃ 左右。另外,术中患者极易萌生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对手术正常实施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尽可能多予以患者鼓励及安慰,适当肢体接触,获取信任,消除疑虑,提高安全感。密切观察机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重视血压变化,因术中采取麻醉处理,会使血压下降、血管舒张,加之患者因惧怕手术,情绪极为不稳引致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对氧气供给实施严格控制,确保心肌供氧、需氧量平衡。另外,协助医生完成组织消毒工作,保证术野清晰,快速、准确的向医生递拿器械。结合患者实际状况择选适宜的假体放置,清理关节周边组织,维持干燥、整洁。③术后护理:术后针对出血量较多或是创伤应激性较大者置入引流管,其他情况常规摘除,以防引流管留置引发出血延缓创口愈合;术后鼓励家属予患者安慰,分散注意力,增强精神镇痛效果。患者自感疼痛耐受后采取冰敷和加压包扎等使创口出血量降低。与此同时,术后24 h内协助患者开展关节自主活动,基于护理人员指导下实施上床、如厕等活动,48 h行患肢被动肌肉运动,必要时予以拄拐行走;术后饮食以清淡、促消化为主,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低盐食物,经饮水、静脉输液方式使血液黏稠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者应遵医嘱进食,且严格执行,从而满足机体能量所需。术后严禁吸烟,因烟中尼古丁会促进血液黏稠度升高,使血流速度延缓,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多饮水,注意饮食均衡,严禁用力咳嗽及排便,降低因腹压升高所致的下肢
静脉回流阻滞;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以Harris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分数100分,分为优(90 ~100分)、良(79 ~90分)、一般(70 ~79分)、差(<70分)4个等级,分数与功能恢复程度呈正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取BI量表评估两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能力呈正比。
②疼痛程度。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AS)就两组疼痛程度予以评价,分数0~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低。
③满意度。以淄博市中心医院自制量表进行两组满意度的调查,分为满意(90~100分)、较满意(70~89分)及不满意(69分以下),运用百分制进行评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④并发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深静脉血栓、感染及脱位等。总发生率=(脱位+深静脉血栓+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BI结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Harris、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结果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 讨论
现阶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式,高龄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人工关节常采取高密度塑胶材质、金属材料,结合机体关节结构、功能需求加以制作。此术式诊疗关键在于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且恢复其关节活动效能,近些年伴随医学事业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趋向微创性,具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手术仍为创伤性操作,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而随手术室护理机制的不断改革及创新,各种手术操作所使用的器械、用具均发生了变化,使手术时间大幅度减少,且实现无菌操作,同时基于此背景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提出更为严谨的要求。常规护理仅仅局限于术中问题的解决,护理内容及目标不明确,且缺乏针对性、预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BI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优良,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既往报道一致。手术室护理配合强调手术全程的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全程所需要的器械、用具熟练掌握,遵照无菌操作原则,重视器材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手术安全、无污染。并采取手术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程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方法,加强心理建设,降低疼痛应激效应;术中适当予患者心理安慰,注重保暖工作,同时借助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等获取患者信任,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最大化减少因不良情绪所致并发症形成的影响。同时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如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准确判断麻醉效果、手术适应症,以免出现手术意外。术后早期开展康复活动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而术后引流管留置、贫血均会影响早期活动。而手术室护理配合术中实施硬膜外麻醉,不仅具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术后恢复快,可减少麻药所致心肺负担、肠道麻痹,且术后予以自控镇痛结合局部、精神镇痛,使镇痛效果增强,进一步减轻应激效应。另外,术后与常规护理不同,不留置引流管,防止导管存在而引发的疼痛及出血,纠正身体状况。除此之外,术后早期活动能够防止血栓发生,避免肌肉丢失,加速创口愈合,有益于假体留置。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手术前需检查假体使用年限,确保假体安全性。王越等的研究与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能够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