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技术治疗CofieldⅡ和Ⅲ型肩袖损伤的效果研究

2022-09-28杨轶伦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肩袖活动度疼痛感

杨轶伦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江苏 镇江, 212000)

肩袖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四块肌肉,可维持肩关节活动稳定性,年龄、肩关节过度活动等均可能造成肩关节损伤,增加局部疼痛感,限制肩关节活动。既往经开放肩袖病灶缝合,创口大,即使能提高肩袖缝合效果,但也可能造成病菌的入侵,容易造成感染,降低肩袖损伤治疗的安全性。而关节镜手术可缩小切口,并能观察到肩关节病变情况,瘢痕少,疼痛轻微,能缩短肩关节恢复时间,对于关节僵硬等事件也有预防作用。术后缝合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单排缝合,该缝合措施存在固定强度差的问题,术后可能会造成伤口撕裂,进而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双排缝合技术现在在临床逐渐得到认可,其能维持生物力学的稳定,增强肩关节的固定强度,还能改善肌腱的愈合情况,对恢复肩关节功能有积极作用。该缝合措施能纠正肩袖肥大,还能改善脂肪浸润,从而提升缝合的安全性,加速肩袖恢复,减轻肩关节活动障碍。在肩损伤手术缝合措施中,各项缝合措施均有不同的优势,但为保证固定强度,改善肩袖的恢复情况,需增加双排缝合技术 的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在CofieldⅡ和Ⅲ型肩袖损伤中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fieldⅡ和Ⅲ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89±1.78)岁;病程5~40 d,平均病程(22.55±1.37)d;II型14例,III型1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3.31±1.90)岁;病程6~41 d,平均病程(23.08±1.91)d;II型13例,III型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CofieldⅡ和Ⅲ型肩袖损伤诊断标准(肩部活动障碍;肩部有压痛感;冈上肌信号异常)者;②不存在肩部骨折情况者;③病历资料完整者;④精神正常,意识清晰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性骨关节病变者;②锚钉修复困难者;③非肩袖损伤造成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病变者;⑤既往有肩关节手术史者;⑥感官功能损伤,沟通存在问题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各项检查,入院后评估肩袖损伤情况,均行关节镜手术,麻醉后取健侧卧位,根据手术需求及肩关节损伤情况,调整患肢伸展幅度,在肩峰位置作切口,撑开肩关节附近软组织,置入镜头,观察肩袖病变情况,清理该位置出现的增生骨质,清除纤维及滑膜组织,游离粘连组织,清除肌腱残端,控制肩袖张力。磨除骨皮质,在45°的角度下拧入锚钉,调整肩关节位置,最后行缝合处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排缝合,即在肩袖位置置入锚钉,根据肩袖损伤情况,可再次置入锚钉,置入后在过线缝合的基础上进行固定,根据撕裂程度,可增加锚钉数量,缝合固定处理。研究组措施为双排缝合,在软骨边缘置入两枚锚钉,在肌腱位置穿过缝线,选择水平褥式缝合方式,提高肩袖固定强度,在撕裂肌腱位置再次穿过缝线,打结内外部缝线即可。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估参考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UCLA)。评估时间为术前、术后6个月,分值高,肩肘关节功能好。ASES涉及维度有疼痛、稳定、功能等,其中疼痛分值为0~36分,稳定分值为0~36分,而功能分值为0~28分,经三个维度能全面了解肩肘功能状态。UCLA有疼痛(1~10分)、功能(1~10分)、主动前屈(1~5分)、前屈肌力(1~5分)、满意度等维度(0~5分),共计35分。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肩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腋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腋神经损伤)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指标需记录术前、术后48 h的肩袖疼痛感,该指标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共计10分,评估过程中,分值为0分,提示术后肩袖位置无疼痛感,1~3分提示术后肩袖位置轻度疼痛,4~6分提示术后肩袖位置中度疼痛,7~9分提示术后肩袖位置重度疼痛,10分提示术后肩袖位置剧烈疼痛。评估后还需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④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估肩关节活动度,此项内容评估时间为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估需在关节量角器辅助下实施,涉及活动度有前屈、上举、外展等。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缝合后肩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肩关节不适感,功能状态较好,即显效;缝合后肩关节仍存在轻微的活动障碍,有轻微的疼痛感,功能状态欠佳,即好转;缝合后肩关节有明显的活动障碍,有强烈的疼痛感,功能状态差,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SE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ES、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屈、上举以及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前屈、上举以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3 讨论

肩袖损伤具有高发性的特点,其致病机制包括高龄、肩袖持续撞击、肩关节病变等,均为由于损伤程度增加,造成的肩袖功能障碍。持续性的肩袖损伤,常会限制患者活动,严重时造成肩袖不可逆的活动障碍,严重影响肩袖的活动,故需重视对肩袖的治疗。既往肩袖的缝合以单排为主,且缝合过程中会暴露病灶组织,此时病菌可能入侵病灶,造成感染,降低肩袖缝合的安全性。为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肩袖损伤,临床常在关节镜辅助下行相关治疗。关节镜置入过程中仅需极小的切口,进入肩袖后通过旋转镜头详细了解伤处的损伤程度,且在缝合过程中能保护附近组织,达到较高的缝合精准度,并加速肩袖损伤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ES、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关节镜手术有较好价值,能改善肩袖损伤情况,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对加速肩关节恢复有积极作用。单排缝合的方案在以往使用较多,能在Cofield I型患者治疗期间帮助恢复肌腱位置,即在原本位置行固定处理,增强固定强度。但该缝合措施很难对肩关节进行全面缝合,会有应力集中困难的问题,且较大的瘢痕组织会延长肩袖的愈合时间,增加疼痛感,部分患者会出现肩袖僵硬等情况,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训练的配合度,导致慢性肩关节病变。而双排缝合技术则能避免此种情况,可强化固定力度,提高机械稳定性,进而加速肩袖愈合。双重缝合设计,可覆盖肩袖、肌腱等位置,在较强固定力度下,能减轻负荷量,可扩大与肩袖关节的接触范围,在均匀的压力下,能提高关节的机械稳定性,增加固定强度。此外,双排缝合在肩关节镜下实施,能防止缝合时损伤到其他组织,提高缝合的安全性,减少局部创伤,改善缝合效果,提高患者对于肩袖损伤缝合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双排缝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可能为单排缝合能覆盖小部分的腱-骨,但仍有暴露情况,很难达到理想的固定强度,且会增加患者术后的撕裂率,延长患者所需肩关节训练时间,造成肩关节僵硬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预后差。双排缝合则能覆盖较大面积的腱-骨,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患者仅有轻微疼痛感,故可提高患者肩关节训练的配合度,对预防肩关节损伤有积极作用。双排缝合固定位置为平面,可增强固定强度,仅有轻微疼痛感,不会造成患者对功能训练抵触的情况,并能加速患者肩袖损伤的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经关节镜辅助,能详细了解肩袖损伤的具体位置,通过双排缝合的方式,可保证缝合的精准度,且能保护肩袖附近组织,防止额外损伤造成的疼痛加重问题,在较小的创伤下完成缝合,也是减轻肩袖疼痛的主要途径,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双排缝合可维持CofieldⅡ和Ⅲ型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稳定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使肩关节功能保持较高的评分,加速肩袖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肩袖活动度疼痛感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为什么“肩周炎” 总不好?
肩袖损伤是什么病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无痛胃镜的护理安全管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