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2-09-28王梦芸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9期
关键词:胃脘耳穴穴位

王梦芸 黄 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515)

中医上认为胃痛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是指剑突下胃脘区的疼痛,且常常伴有反酸、嗳气、胃胀、纳差、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常见的证型有寒邪客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饮食停滞型、湿热中阻型、瘀血停滞型、肝胃郁热型、肝气犯胃型等,其中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多见。其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机为经络阻滞、虚寒淤血、血气不通,其关键在于温胃散寒、温中健脾、行气止痛、舒经通络。目前西医上多采用口服常规消炎、胃黏膜保护剂、抑酸、促进胃动力等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等方法治疗该疾病,长时间服用口服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常常采用中药方剂与中医外治结合的方法。中医外治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穴位贴敷等手段。中药热奄包是药物外敷疗法的一种,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作用。而耳穴压豆也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现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6)》。试验组:女34例,男26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3.56±6.52)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病程(6.56±1.56)年。对照组:女28例,男32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2.15±6.84)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6.38±1.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过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能正确交流和表达,行动自如;②胃镜及相关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③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排除标准:①孕妇;②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③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④有耳部炎性反应、冻伤部位或皮肤破溃、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⑤严重的糖尿病、截肢、瘫痪等感觉功能障碍患者;⑥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⑦昏迷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按照胃脘痛常规的护理方法。①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准确记录患者胃脘区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安慰患者、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②用药护理:嘱患者定时服用抑酸、止吐、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用。根据病情、药物性质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和方法,告知患者有关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服用抑酸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物应在进餐前15 min服用。③饮食护理及指导:患者饮食宜营养丰富,以易消化的少渣细软质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原则上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可选用山药、生姜、南瓜、番茄、鸡蛋、牛奶、扁豆、大枣、荔枝等健脾益胃的食物。忌食用肥甘、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雪糕等。④健康宣教:指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嘱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生活饮食规律,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受寒冷刺激诱发胃脘痛,适当地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以不感到劳累为主)。⑤情志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虑,促进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消除其紧张的情绪,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针对女性患者,鼓励患者经常进行深呼吸、听舒缓的音乐;针对情绪消极患者,鼓励多与人聊天,针对男性中老年患者,鼓励多散步、打太极、八段锦等。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向患者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其战胜病痛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防止焦虑和抑郁。

同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按照胃脘痛的护理常规加中药热奄包治疗,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使用方剂为:黄芪15 g,白芍6 g,桂枝3 g,灸甘草2 g,饴糖10 g,大枣12个,生姜3 g加减,将以上中药食材碾碎成粉末状搅拌均匀与海盐混合装入小布袋中制作成中药热奄包。将热奄包均匀喷洒水分,置于微波炉中,中高温加热5 min至60~70 ℃,将加热好的热奄包取出后,轻轻摇均然后用大毛巾包裹后保温备用,再包裹一层干净清洁的小布袋,以防止患者皮肤烫伤,将热奄包放置于患者腹部(穴位选取中脘、关元、气海、神阙、天枢),热敷时间约30 min/次,2次/d,时间间隔为6 h,一周为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为:首先根据患者所出现的不适症状选取不同的穴位,如脾、胃、大肠、小肠,或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如交感、内分泌,根据医嘱确定具体使用的穴位,选好穴位以后,用乙醇棉签消毒穴位2遍,待干后用王不留行籽粘在0.5 cm×0.5 cm正方形胶布上,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贴压处耳穴应嘱咐患者注意防水,以免脱落,用手指适当按压,使其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得气的表现),嘱患者每个穴位按压3 min/次,按压3~5次/d。王不留行籽隔天更换1次,一周为1个疗程(注意观察耳朵皮肤情况,有红、肿、热、痛的症状禁用,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治疗)。做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并取得患者的配合。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疼痛评分和评估症状总积分,及时并准确的做好相关记录。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并准确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且尚可忍受;4~6分表示疼痛,且影响睡眠但可以忍受;7~10分表示强烈疼痛,无法忍受,影响睡眠。②选用反酸嗳气、胃脘痛、恶心呕吐、纳差4个症状,根据严重与否分为0分、1分、2分、3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总症状积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③使用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评估临床疗效效果,显效:不适症状消失,疼痛感消失;有效: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轻微疼痛;无效:不适症状未见改善,疼痛十分明显。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 讨论

胃脘痛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胃脘区隐痛,空腹为甚,进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恶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数等。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劳累、情志所伤等原因导致脾阳受损、胃失和降而产生疼痛,治疗上应以温中健脾、祛寒止痛、对症处理为主要原则。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喜食凉食等习惯,易导致胃脘痛发作,因此临床上也应该注重情志护理调养、劳逸适度、饮食起居规律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单纯的只靠药物治疗。

中药热奄包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放于患者腹部上神阙、关元、气海、天枢、中脘等穴位,通过热蒸汽的作用扩张局部的毛细血管、改善其血液循环,利用其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加速药物吸收,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调和气血、健脾益胃的作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大多喜温畏寒,中药热奄包加热后的热性使皮肤腠理打开,促使药物穿透到相应部位起到平衡气血阴阳、调整脏腑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脘痛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身体脏腑、皮肤孔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与耳廓有着紧密的联系,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之说。耳部的神经血管较丰富,刺激该处的神经有助于调节机体代谢。耳穴压豆根据机体经络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通过刺激耳廓相应穴位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之功效。通过刺激耳部的有关穴位,达到刺激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起到调节脾胃、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胃耳穴具有止吐、行气消食的功效,脾耳穴具有宣肺健脾、调养阴血的功效,大肠耳穴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黏膜修复、恢复胃肠功能,内分泌、交感耳穴对内脏具有解痉、镇痛的作用,诸多穴位同时并用可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2种方法联合应用将穴位理论、温热刺激、中药学巧妙的结合,使药物作用于相应穴位,能迅速缓解胃脘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相比对照组,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谢援琼等研究结论相一致。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总治疗有效率的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胃脘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耳穴穴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撞树养生不可靠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耳穴压豆功效多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