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藤散结汤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医症候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09-27移娴媛仇晓霞方万胜张旭升

甘肃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藤膜炎白带

移娴媛,仇晓霞,方万胜,张旭升

(1.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 兰州 730000)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程短发病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是指急性期时治疗不完全,感染源未被消除,导致炎症反复的发作[1]。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导致流产的高发因素,据统计有高达90%的自然流产是由于妇科的炎症疾病引起的[2]。在临床的治疗上,常用药物和物理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会有患者反复发作。中医治疗疾病是标本兼治,中医中没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症,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归为“带下”“月经不调”“痛经”范畴。中医认为,湿热邪毒内侵,平素体虚,冲任不固,阻碍胞宫气机,气血不足,邪毒居上导致气血瘀滞[3],是该病的主要病机。红藤散结汤,有清除淤热之邪气,即可清热利湿、又能化瘀散结[4]。对妇女的“带下”“痛经”“月经不调”病症有显著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165 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 例,观察组年龄20~52 岁,平均(36.12±3.56)岁;病程1~3 年,平均(2.13±0.35)年;身高150~170 cm,平均(160.34±3.14)cm;对照组年龄21~54 岁。平均(35.89±3.78)岁;病程1~3年,平均(2.23±0.65)年;身高152~171 cm,平均(162±3.78)cm。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妇产科学》第2 版[5]中关于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诊断标准:①子宫压痛感明显。②白带增多、下腹部坠胀、发热。③阴道不规律的流血。④中性粒细胞或者白细胞数增加。同时满足上述3条症状即可确诊。

(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该病为气滞血瘀证型月经病。①主症:下腹坠痛、经期不规律、月经量多、带下量多、有淤血块。②次症:发热、面色萎黄、气虚、无力、舌紫暗、脉象涩。满足符合2条主症和2条次症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有性生活史。(2)20岁<年龄<55岁。(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4)上述患者符合中西医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辩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月经病。

1.4 排除标准

(1)对左氧氟沙星药物过敏的患者。(2)不能完成试验的全过程者。(3)患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他妇科疾病。(4)具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如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5)合并内分泌疾病患者。(6)有生殖器先天畸形者。(7)合并有黏膜下肌瘤等子宫炎症疾病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12)规格50 mL,0.2 mg,将50 mL的左氧氟沙星同0.9%的氯化钠注射液150 mL混合,静脉滴注,1/1d,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红藤散结汤,红藤散结汤方药组成:红藤30 g、紫花地丁25 g、败酱草25 g、蒲公英25 g、土茯苓20 g、枳实15 g、枳壳15 g、三棱15 g、莪术15 g、土鳖虫15 g。熬制前使用500 mL 清水提前将药物浸泡2 h,急火煮沸后文火熬制30 min,每日一剂,连续使用4 周。其中药物中红藤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患者出血量大,则减少红藤的剂量,避免流血过多,使用期间避开月经期。

1.6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半定量分析法,对下腹部坠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和面色萎黄证候进行分析评定,0分:无症状;2分:有轻微的症状;4分:中度的症状、6 分:重度的症状,症状积分总和即为中医症候积分,症候积分与病情呈正相关。

(2)治疗前与治疗28 d 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抽取上述各段时间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3000 r/min 离心15 min,留取血清,通过使用北京百奥莱博有限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试剂盒(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试剂盒(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对比。

(3)两组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情况比较,月经量分为4 类:月经<20 mL 为过少,>80 mL 为过多,在20~80 mL 之间为正常,接近20~80 mL 为近似月经量。

(4)参照《中西医妇科学》为疗效诊断标准,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 部分,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妇科检查一切正常。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妇科检查无压痛或压痛减轻,包块无缩小或增厚感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 组中医症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2 组治疗后月经不调、下腹坠痛、面色萎黄、白带异常以及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分)

2.2 治疗前和治疗15 d、28 d后的炎症因子比较

2 组治疗前TNF-α、IL-6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8d 后,观察组的TNF-α、IL-6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2.3 2组治疗后月经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月经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97.20%)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5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0%)与对照组(2.44%)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CE 临床症状轻微时不典型,易被忽视,通常表现为盆腔区疼痛、下腹坠胀。加重时,可见白带增多、月经过多、痛经等情况[8-9]。CE常常由细菌感染、分娩时感染、阴道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炎等疾病引发[10]。

传统西医治疗CE 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子宫内膜炎是可以治愈[11]。据有关报道在48小时内服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的几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治疗CE 有显著的疗效[12]。

2 组患者治疗中均使用了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藤散结汤。中医中无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症,本病在中医中属于“月经不调”、“带下病”的范畴,其病机为湿热、湿毒内侵,阻碍胞宫胞络气机,形成气虚冲任不固,中医理论认为血生气,气载血,气机不畅血运受阻,导致气滞血瘀,淤血内阻。血不归经致经量带下量增多,周期延长[13]。中医认为湿热下注,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内犯,蕴而化热,伤及任、带;或脾虚生湿,酿生湿热。在方剂学中,方剂的组成分为:君、臣、佐、使4 个部分[14]。在本试验用的红藤散结汤中,红藤为君药,重用,消除湿热之毒增强对清热解毒、除湿消淤之力。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土茯苓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中紫花地丁归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疗效,可以治疗邪气上沿导致的心火炽盛;败酱草和蒲公英均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排脓和祛瘀止痛的功效;土茯苓归脾胃经,具有解毒祛湿的功效。佐药为枳实、枳壳、三棱、莪术用于淤血闭经,行气破淤,辅助清湿热之邪气,枳壳和枳实具有行滞消胀的功效,还能治疗子宫下垂;三棱和莪术归肝经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疗效。使药土鳖虫调和诸药,破血逐淤,土鳖虫归肝经,中医认为肝具有藏血,疏通调畅气机的作用,土鳖虫可以破淤血、治疗淤血引起的经闭、症瘕痞块等症状。年老体弱及月经期间者谨慎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CE 的发作往往伴随着TNFα、IL-6 水平的升高,其中TNF-α 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加重组织的受损程度。IL-6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增强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发生和改善有重要的作用[15]。所以治疗CE 可以从降低血清中TNF-α、IL-6 的水平为出发点,本实验观察组在使用联合治疗后,炎症因子TNF-α、IL-6 的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月经量和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红藤散结汤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月经情况、治愈率的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红藤膜炎白带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红藤粉外敷治扭挫伤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鞋尖朝外
白带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