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2022-09-27张艳国朱士涛

中国民政 2022年16期
关键词:红白喜事红白移风易俗

☉ 张艳国 朱士涛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乡村、魅力乡村的重要标志。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情况,影响风清气正的乡村文化建设目标和乡村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农村红白理事会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移风易俗常态化、乡村习俗文明化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难点、堵点。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从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等多维度发力,建设好农村红白理事会,不断增强其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作用。

农村红白理事会的基本实践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红白喜事操办过程中出现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都要求对农村红白喜事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红白理事会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的作用愈发凸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红白理事会的发展轨迹主要呈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零星到普及,从边缘到中心,并逐渐走向完善的过程。目前来看,在组织建制上,红白理事会在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制度规范上,农村红白理事会建立了初步制度规范;在体制机制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发挥红白理事会效能。从整体看,我国农村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不论从组织建制到体制机制,还是从日常规范到创新转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既体现出全国上下建设发展农村红白理事会的热忱,又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和组织活力。

农村红白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从实践来看,农村红白理事会在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高度认可。

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乡村振兴。红白理事会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行动规范和依据,积极履行组织职责,有效推动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乡村振兴”展开,巩固乡村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积蓄发展力量。

促进政社沟通,推动多元共治。红白理事会既是政策的实际执行者,也是村民诉求的反映者,它的存在使村庄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在坚守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的特殊性进行不断调适。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丧葬改革,既能顾及村民对底线传统的坚守,又能有序推进公共性建设,有效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堵点。

强化居民自治意识,提升自治水平。红白理事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同村委会有效结合,给村民提供了广阔舞台和锻炼机会,促进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格局的形成,在组织运行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村民组织的经验方法也逐渐丰富。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红白理事会对各级有关婚丧习俗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能够引导村民达成新的规范共识,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现代红白喜事新风气。同时,红白理事会多由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退休教师等组成,能够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红白喜事中的陈规陋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进一步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建议

农村红白理事会对于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红白理事会自治能力有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激励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发展。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的领导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引领作用。移风易俗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到红白理事会之中,使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在执行国家法律政策与农民需求之间形成有效联结。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用更严要求、更高标准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党员在红白喜事中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优化监督,抓好责任落实。党组织要加大对党员干部在红白喜事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力度。红白理事会要以制度抓落实,层层把关坚守监督责任,推动乡村文明再上新台阶。

不断完善农村红白理事会组织建设。自身建设是红白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红白理事会自身建设,才能跟上乡村治理发展要求。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提升服务意识。红白理事会成员既要有服务精神,又要有大局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切实为群众做好红白喜事各种工作。二是要持续推进红白理事会章程制定工作,做到按规范做事,照章程理事,杜绝随心所欲办事的情形出现。红白理事会除了积极制定村民红白喜事行为规范,更要不断完善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三是要加大红白理事会成员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完善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把农村红白理事会变成一个学习型自治组织。

加大政府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度上支持。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红白理事会的组织性质、组织架构、人员组成、组织运作、组织监督与激励等问题,使组织运作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物质上保障。移风易俗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政府需要给予红白理事会一定的活动经费和相应的工作补贴,保持其基本运作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明确监管责任,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在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上精准发力,构建起制度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监督体系,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久有效开展。

不断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红白理事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联、互动与互通,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组织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了解,建立对接机制。要科学评估自身问题与不足,对接相应的社会组织进行沟通协作。二是促进融合,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要强化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进红白喜事工作开展。三是关注长远,建立双赢机制。红白理事会也要积极发掘自身潜能,为其他社会组织发光发热。

不断增加农村红白理事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权威性。红白理事会的权威性体现在预判性、指导性、组织性、有序性、成效性等方面。根据权威性的特性与乡村文化发展特点,农村红白理事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这一工作。在工作原则上,要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尊重村情民俗。在人员构成上,积极吸纳乡村精英加入红白理事会。乡村精英从类别上主要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红白理事会尤其需要医生、教师、有威望的老人等文化精英加入到队伍中来。在工作方法上,要按照“主动上门、提前介入、引导服务、跟踪监督”的工作方式增强预判性。在制度建设上,要不断强化自我监督与成效反馈,通过群众反馈、自身调研等途径检查工作成效,逐步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猜你喜欢

红白喜事红白移风易俗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话剧《红白喜事》中“郑奶奶”人物分析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红白蓝之蓝》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
某贪官落马后的反思
结婚也要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