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发力,寻入园生活价值最大半径

2022-09-27高亚媛朱宏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36期
关键词:入园环节班级

文/高亚媛 朱宏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育部新印发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更是有6条指标都指向了生活环节价值的关注。为此,我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调整、梳理,实现入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一、紧扣入园问题,找准切入点

实践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我对54个班级的133位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21%的教师对生活环节的价值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28%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32%的教师还需全面关注幼儿需求。

1.价值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部分教师忽视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往往采用包办代替的办法,幼儿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实,入园生活环节除了满足幼儿的生存需要外,还应体现其作为集体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发展幼儿的各项集体生活能力和习惯、促进其在五领域的核心经验发展等,从而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课程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教师的课程意识比较淡薄,虽说“一日生活皆课程”,但在落地的过程中,存在理念与实践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教师认为生活照顾主要是保育教师的职责,只要规范有序、方便组织即可;有的人则认为生活环节只是过渡环节,轻视其教育价值,从而导致课程和生活环节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

3.需求关注有待进一步完善。

入园环节中的晨检工作很重要,教师会更多关注幼儿来园时的精神状态,注意观察幼儿身体上的异常。同时,教师对一些班级的生活常规,如,要求洗手、吃点心的时候保持安静,饭后擦嘴漱口等,对这些生活任务完成与否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幼儿个体需求、动作表情、体验感受的关注,忽略了幼儿间相互交往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二、立足儿童立场,把握着力点

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立足儿童立场,建议从环境浸润、视角转变、策略优化三大方面进行实践、跟进。

1.环境浸润,从“小客人”到“小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营造温馨的心理氛围:教师的笑颜迎接、热情拥抱、倾听关怀,伙伴的相拥相携、合作陪伴、互动交流,舒缓的音乐让幼儿感到安全和温暖,从而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幼儿园生活。

创设自主的空间区域:设置“签到桌”“点心吧”等区域,鼓励幼儿自理、互助,学会关注和帮助。

布置互动的墙面环境:创设“心情墙”“招呼大转盘”等互动体验墙,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及时疏导幼儿内心的感受,释放不良情绪。戳牛奶袋、拆包装袋等图示,给予幼儿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支持其从“小客人”走向“小主人”。

2.视角转变,从“我觉得”到“我需要”。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中心向幼儿为中心转变,永远做到“目中有人”。

关注幼儿需求:以幼儿的身体感受和情绪体验为依据,细心观察并尽量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多问问幼儿:“你觉得舒服吗?你觉得饿吗?你觉得冷吗?”

尊重生活方式:支持幼儿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如:幼儿自行进行小组商量并确定洗手的顺序,自己决定当天所食点心的品种和数量等。

梳理关键经验:通过日常观察、对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路径,梳理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关注点,在实践操作、研讨论证中明晰入园生活环节的关键经验。助力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真正从教师的“我觉得”转向关注幼儿的“我需要”。

3.策略优化,从“单线行”到“多维度”。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立足于《指南》《纲要》等文件,围绕课程游戏化精神,我们不断优化组织方式。

自理自主为先: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生活环节组织方式,如,将集体早点改为自主点心,将统一点名改为自主签到等,给予幼儿更大的发展空间。

游戏情境贯穿:运用趣味化的方式组织入园生活环节。如,用“蝴蝶找花”的游戏定点打开水龙头;通过生动形象的自编儿歌引导幼儿学会戳牛奶袋等。

捕捉教育契机: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如,幼儿通过连续的记录,学会统计雨天和晴天,切身感受天气情况与月份的变化。在因材施教、因人施策中从“单线行”走向“多维度”。

三、坚持贴地而行,夯实落脚点

入园好时光,教育大价值。围绕幼儿园入园生活三大板块内容,即自主入园、自主签到、自主点心,我经过实践梳理、积累了若干小妙招。

1.自主入园,大小联手有方法。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疫情之下的自主入园,对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出了挑战。

大手牵小手,入园自己走:小班以2周为时间阶梯,经历了“你在前我在后—送一半路程—送至园门口”,家长在逐步放手中支持幼儿独立入园。中、大班幼儿充当小小引导员,带领弟弟妹妹通过闯关游戏找到自己的班级,不同的路线体验别样的趣味游戏,如:骑着小车去“旅行”、迷宫大穿越等。

路线大探索,进班地标引:为快速找到班级,中、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进班路线图,确保寻找到一条最便捷的道路,设计班级指示牌,立体指示牌清晰可见、一目了然。

模拟小攻略,流程心中有:按年段特点,图示呈现“入园几件事”,并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幼儿梳理步骤、明晰要诀,来园时更有序、更高效。“自主入园”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自豪,更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形成安全意识和自主意识,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2.自主签到,能力发展全覆盖。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行,我们抓住幼儿“自主签到”这一环节存在的教育价值和契机,不断丰富晨间入园自主签到的形式和方法,着重关注年段的差异性。

小班:关注幼儿的情绪,运用温馨、有趣的签到方式,通过认识头像,熟悉同班小朋友,从而帮助幼儿建立在班级的归属感。

中班:关注幼儿前书写的需要,鼓励幼儿参与自主签到的设计,幼儿是游戏规则制订的主人,关注数学领域的经验,按规律排序、数量接龙、图形对应等让学习融入一日生活。

大班:关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内容更具趣味和挑战性。通过表格、统计、时钟等感知时间,让幼儿学着成为时间管理的小主人,渗透科学的幼小衔接。自主签到看似简单,却在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仪式感、责任感、时间观念、自我认同感,幼儿的表征、书写、表达、统计等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真正体现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3.自主点心,美好食光意蕴多。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第一步中的改造支架4:“试一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

融入游戏,乐享食趣:班级创设“早餐店”“点心吧”等自主点心区,于角色游戏过程中自主地完成点心环节。幼儿自主安排活动,学会错峰和整合利用。如,点心区已经“满员”可继续选择游戏,等待点心区有空位时再进餐。

角色分工,任务激励:通过值日生制度,幼儿轮流承担角色任务。“早餐店老板”需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忘记吃点心的“顾客”用餐,“早餐店服务员”负责餐前准备和餐后整理等事宜。

多元评比,悦纳成长:通过评选“金牌小管家”“明星服务员”“文明进餐小标兵”等活动,充分调动幼儿自主用餐、文明用餐的积极性。自主点心环节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体现了其主动性和自主性,也帮助幼儿建立规则的意识和秩序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入园生活只是一日生活的其中一环,我们将持续理论联系实践,直面问题探索,深度梳理与思考一日生活的教育细节,蹲下身来努力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让幼儿幸福且有意义地生活在当下。

猜你喜欢

入园环节班级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班级“四小怪”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班级英雄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