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三问”中班签到区的环境创设
2022-09-27徐剑媚江苏省徐州幼师幼教集团
文/徐剑媚 江苏省徐州幼师幼教集团
美国建构主义代表人乔治·福门博士认为:儿童的大部分时间以及成长不应是在被命名为“学习”的活动中度过与取得的,而应由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联结而成。晨间入园是幼儿一天学习的开端,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从课程的视角审视,环境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成长的“无言之师”。怎样创设适宜的签到区环境,支持幼儿独立自主地做事和行动,支持他们成为更有能力的学习者?对于新学期的中班签到活动,我们从三个视角在班级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幼儿不喜欢签到——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入园签到是小班幼儿很喜欢的一件事,他们乐于在签到区选择不同的印章和照片玩一玩、做一做。但是升入中班的第一次签到我们就发现了问题——幼儿眼中的签到似乎成了“任务”,不但失去了兴趣,还出现了忙乱、拥挤、争吵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了“签到大讨论”。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签到吗?
幼:不太喜欢,每天都是贴自己的照片,不好玩儿。
幼:每天都是贴在墙上,没意思。
幼:我想找个图章,可是找来找去找不到。
幼:大壮和我一起签,他总是挤我。
幼:我也是,今天晨晨还踩到我脚了。
幼:我的签到格子里,小沛贴了他的照片,我都没有地方了……
师:你们有什么好想法?
晨间签到出了“问题”,教师选择的是通过观察,师幼一起讨论、诊断。这种理念使“问题”成为班级课程的生发点。通过师幼互动,教师决定和幼儿共同优化签到区环境,让签到“重新具有吸引力,具有学习的机会”。
?
(1)倾听和记录幼儿的讨论,师幼共建更适宜的签到环境。
(2)共同收集和准备贴合生活、幼儿喜欢的物品进行签到:如五彩小石头、幼儿自画自剪的飞机和汽车、疫情时期必备的小口罩等,并将材料分类摆放。
(3)签到墙区域延长扩大;幼儿设计制作分组签到表,减少消极等待。
二、幼儿想用自己的方式签到——“支架性”环境怎么做?
签到区应当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材料、签到区的环境应该按照谁的需要来优化?当幼儿成了签到区的主人,拥有了发言权,各种学习便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持,去创设“支架性”签到区环境。
1.创设“感兴趣”的签到环境。
我班幼儿喜欢画画、泥工、折纸等,因此,我们就提议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签到区布置成他们喜欢的样子,让自己在入园的时候就心情美好。我们发起倡议——新学期签到墙的内容、形式、材料等,都由大家谈论、设计、制作。
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决定选择他们特别喜欢的、最有“话”说的三本绘本作为签到墙内容,用拼图的形式进行签到。于是,幼儿从绘本封面开始制作签到墙,通过用彩笔画、用折纸折、用泥塑布置场景等多种形式,完成了六宫格、九宫格或者十二宫格的签到墙设计和制作。每天签到时,幼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绘本拼图,随着签到人数的增加,绘本拼图也随即完成。
因为每天签到顺序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不同,绘本拼图完成的顺序也会发生各种有趣的变化,有些幼儿会随着签到顺序,进行绘本故事的讲述和交流。签到区变得充满变化,令人期待。
2.创设“有规则”的签到环境。
中班幼儿能够初步感知规则的意义,并能够基本遵守规则。基于中班幼儿社会领域的这一发展目标,教师决定将签到区规则的建立渗透在环境规划中。在讨论之后,通过和幼儿一起制作签到区的标签和材料,布局可视、方便的结构空间,共建便于幼儿“找到—使用—归还”的环境,鼓励幼儿主动讨论区域规则,形成共同遵守的公约。例如: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了图示,提醒“保持安静,排队签到”;制作红色的按钮图片,每天到了8点20分,就在签到墙放上红色图片,作为迟到的警戒。
班级的签到规则从幼儿发现的问题中来,由幼儿的讨论建立,并由幼儿将想法进行表征,内化后自觉遵守或相互提醒。经过这样一轮学习,签到区逐渐恢复了有序、规则的状态。而这种对于规则的学习与理解,也影响到了班级其他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建立与学习。
3.创设“可探究”的签到环境。
环境的变化是伴随着幼儿学习而不断发生的,而教师的角色便是忠实的观察者、理性的分析者,并提供材料上的调整。当幼儿进行了一段时间拼图签到之后,教师便进行了签到区调整,询问幼儿是否愿意记录下自己每天入园的时间。在征得幼儿同意之后,师幼便围绕“怎样知道自己是几点入园的?”进行签到区的重新设计。有的幼儿提出,将自己家里的电子钟带来,放在签到区的桌上,并愿意教班级的同伴认识时钟;有的幼儿说,钟有好几种,还有带数字的和指针的,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因为要记录下时间,幼儿便对钟表、时间以及记录的方式产生了好奇。围绕“时间”的议题,班级开始收集身边可以显示时间的各种纸质材料,并组织了展览会。通过入园签到,延伸到幼儿对生活中时间的学习,发现了火车票上有时间,电影票上有时间,日历上有时间,甚至自己的出生证明上也有时间。关于时间的探究,成为一段时间内班级幼儿热衷的话题。
三、我下次会怎么签到——如何进行记录与反馈?
签到成为班级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活动后,教师在思考“常规活动如何始终保持新意、发生学习”。因此,围绕班级签到的开展情况,教师决定组织每周一次的谈话活动,让幼儿围绕“这周,我们的签到区发生了哪些改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展开谈话。教师的初衷是希望签到活动始终对幼儿有意义、有吸引力。但通过谈话发现,无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贴近儿童的学习都将成为可能。
例如在一次谈话中,有名幼儿说“我想和我的好朋友互相签到”。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表达了交往的愿望与需要,而这正是中班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关键目标。因此,教师将签到纸的空格加宽,满足幼儿同好朋友一起签到的愿望。同时,在班级的其他学习区提供了可供双人合作的游戏,如“双人钓鱼”等,满足幼儿与好友共同合作的需要。
又如当幼儿创新性地用绘画、印章或个人统计表等不同的方式记录时,教师创设了“签到新方法”的激励墙和分享桌,结合幼儿的记录进行展示;并鼓励幼儿将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以及新发现等,在谈话环节分享给同伴。
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都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想的,都应该让儿童自己去想。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为创设“以儿童为本”的签到环境,我们不断进行着自我修为。我们相信,有秩序感、开放、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向幼儿传达出“这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可以探索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安全场所”“我是这里的一分子”……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追随幼儿,选择站到幼儿的身旁和背后,去支持和见证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