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入园生活环节教育价值挖掘“三部曲”

2022-09-27林红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36期
关键词:三部曲入园教师应

文/林红妹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指引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应审视现状,直面入园生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幼儿需要,挖掘入园生活环节的价值;优化策略,发挥入园生活环节的作用,最终让在园一日生活成为幼儿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其中,入园环节作为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是幼儿积极主动进行一日活动的前提,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应该受到重视和科学组织。

一、审视现状,直面入园生活环节的问题

入园环节主要包括入园准备、晨检、早接、礼仪礼貌教育和熏陶、晨间活动等。在观察入园生活环节的组织时,发现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一)无视,课程意识淡薄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推进,自主餐点、穿衣如厕、散步午休等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入园环节被关注和研究得不多。教师认为入园环节时间短,主要是保育员的职责,只要规范有序即可。可见教师的课程意识仍然淡薄,没有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课程与入园生活环节相互脱离,难以融合。这样的无视状态,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

(二)忽视,价值认识不足

入园生活环节除了满足幼儿的生存需要外,还要体现幼儿作为集体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如遵守集体规则、与他人和谐共处等,也要发展幼儿的各项集体生活能力和习惯,如,为自己和他人服务、自主规划时间、自我管理生活等。但实践中,教师对入园生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往往采用包办代替的办法,忽略了其对幼儿各项能力培养的价值。

(三)轻视,组织贪图省力

教师对入园生活环节的轻视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教育价值,但是懒于精心组织,习惯于从教师的立场出发,以方便教师实施为原则,贪图省力、方式划一,存在着“命令式”“兵营式”“一刀切”等弊端。如,教师会统一组织幼儿晨检,给幼儿发同样的早点、催促幼儿快速如厕等等。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幼儿的生理需求和情绪体验,忽略了幼儿对生活自主安排的权利。

二、经验梳理,挖掘入园生活环节的价值

要想深入挖掘入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幼儿,再系统梳理经验,更要与现行课程紧密结合,从而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一)了解需要,注重自主管理

集中化的生活活动一贯注重的是常规的建立和生活要求的令行禁止,忽视了个体在行动中的需要和体验,在幼儿不断“妥协、服从”的过程中,幼儿园生活就会渐渐失去趣味、灵动的意蕴,形成统一、僵化、无趣的特质。儿童视角要求成人将眼光落在幼儿的身上,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需要,提供平台让他们自主管理,让生活的体验真正成为幼儿喜欢、追捧、乐意尝试的行动。如,自主早点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主决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何时吃、吃多少,关注的是幼儿生理补给的需要;设置记录表,让幼儿通过即时的观察,了解同伴“谁已经用过点心、谁还没有用过点心”,关注的是幼儿在生活中合理分配空间资源与自主协调的需要。再如,在打破年级界限的“小当家”活动中,每天的晨间入园时段,大班幼儿以轮流的方式为各年级做好点心服务、器械摆放,各个小分队自由行动、分赴各处承担相应的职责。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自由决定自己的言行、自主尝试多样化的体验、自动调整适宜的状态,从而收获到的是跳出一成不变的一日生活后的新奇体验和探究。

(二)立足发展,聚焦关键经验

很多幼儿教师只是把入园生活环节作为一件生活琐事来对待,并没有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来组织。如何在入园生活环节融入保教因素,体现着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园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幼儿在生活各环节的需求,通过课程审议,从教师的专业视角,围绕“健康生活、语言发展、科学发现、人际交往、艺术审美”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关键经验,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我园还要求教师通过生活真实案例故事呈现教育过程,从而帮助教师认识入园生活环节的价值,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三)梳理关系,挖掘课程价值

生活和课程是怎样的关系呢?课程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通过生活来实施。教师应努力做到两点:一是让课程在生活中内化。对于集体教学的内容,幼儿不可能一次全部内化,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巩固、运用、深化。如,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一数学内容时,很多幼儿通过集体学习可能暂时掌握了,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幼儿可以利用晨间自主签到进行巩固、运用。二是让课程在生活中进行。教师应在生活中渗透实施的课程内容,不需要占用集体教学时间来完成。如,对于小班“5以内的点物匹配”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在晨间点心环节用“按点数取饼干”来帮助幼儿实现内化。因此,将课程和入园生活环节有机融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策略优化,发挥入园生活环节的作用

要实现入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还要做到“手中有策略”。

(一)创设环境,实行教育浸润

环境具有浸润的作用,入园生活环节的组织尤其需要环境来支撑。一是创设温暖的心理环境,教师应创设自主安全、规律有序、舒适温暖的环境。温柔的话语、舒缓的音乐、规律的作息、充足的时间、弹性的安排有利于幼儿体会一日生活的美好。二是创设温馨的物质环境,教师可以设置“签到台”“心情墙”“劳动站”“点心吧”“私密屋”等区域,使幼儿学会自理和互助,学会关注和帮助,还可以创设一些平面环境,如班级门口张贴“来园几件事”的图示,引导幼儿有序做好来园事项,如洗手、整理抽屉、照顾植物等。在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上,恰当使用图示,引导幼儿按照图示进行操作,有助于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敏锐观察,捕捉教育契机

江苏省学前教育研学中心指出,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如,在每天来园的天气记录环节,通过连续的记录和整理,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成了“有趣的天气记录”的活动。幼儿学会了用条状、线状、柱状统计图来统计气温、空气质量、天气状况等,并从中感悟天气、季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如,6月的天气为何雨天居多,雷雨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防范等。

(三)转变方式,实现教育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入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改变方式,即教师要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组织方式,如,将幼儿集体用早点改为幼儿自主吃点心,将组织幼儿集体晨检改为幼儿自主晨检。自主性的入园生活环节组织方式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要优化方法,即教师要运用趣味化的方式来组织入园生活环节。如,晨检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带一些小珠珠、小粘贴画到幼儿园,这些幼儿眼中的“宝贝”会影响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专注力,更有可能带来危险。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或“宝贝箱”的方式,引导幼儿将“宝贝”主动放入“宝贝箱”,离园时再带回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内容更具广泛性和整合性,不论知识经验的习得,还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都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课程与生活的每一次“遇见”都承载了个体在熟悉环境、适应事件、调整行为、积蓄能量等一系列行动中持续成长的变化和发展。幼儿也是在与一日生活不同的“遇见”中经历着不同的体验,从而建构与生活、成长直接相关的认知与能力,并在不断调整适应、改造变化的过程中完善生命成长的价值。审视现状、经验梳理、策略优化,正是幼儿园入园生活环节教育价值挖掘的“三部曲”。教师应共同努力,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幼儿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猜你喜欢

三部曲入园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