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甸地区3个牛种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的InDel多态性与表达水平
2022-09-27和晓明SameeullahMEMON刘兴能邓卫东席冬梅
和晓明,Sameeullah MEMON,刘兴能,岳 丹,邓卫东,席冬梅*
(1.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也被称为“疯牛病”,是一种发生在牛上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自英国暴发后传遍了英国的牧场,并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BSE是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的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异常折叠的朊病毒(protease-resistant infectious protein, PrP)诱导宿主中正常和非感染性的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转化为非正常和传染性的致病性PrP朊病毒构象。研究表明,敲除PrP的转基因小鼠可以抵抗朊病毒,动物体内PrP减少可以抵抗BSE。在正常生物体内PrP是一种高度保守并广泛表达的糖蛋白,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恶性变异,干预多条与肿瘤形成有关的信号通路,若完全缺失PrP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编码PrP的基因是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不同物种间的PrPmRNA序列不相同,甚至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PrP氨基酸序列也有差别,众多研究认为人和多种动物TSEs的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有关。第1内含子12 bp序列和启动子区23 bp序列的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影响着基因的转录和翻译,12 bp InDel与转录子SP1相关,23 bp InDel与转录因子阻遏蛋白58(RP58)相关,这两位点的插入/缺失多态与BSE的抗性(或易感性)显著相关。报告基因分析显示两个假定的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位基因23 bp插入(insertion,ins(+))/12 bp缺失(deletion,del(-))的表达水平低于23 bp del/12 bp del,12 bp del导致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有这些缺失的牛,因缺乏其各自调控元件的结合位点,更容易感染经典的BSE。本研究通过比较云南中甸3种地方品种牛基因12 bp和23 bp位点的InDel多态性,以及对延髓组织中基因mRNA的表达量测定,进一步对中甸地区牛BSE的易感性进行分析,为牛的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562头中甸牦牛、377头中甸犏牛和368头中甸黄牛的DNA样品采自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屠宰场。动物组织DNA提取试剂盒、2×PCR Mix和反转录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Ⅱ内切酶购自Fermentas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PCR扩增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3种牛样本中的总DNA,取1 μL进行PCR扩增,采用全式金的2×PCR Mix反应体系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 μL(1 μL样本、17 μL Mix、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1 μL);样品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6(12 indel)/58(23 indel)℃退火45 sec、72 ℃延伸1 min的条件下进行38个循环,反应完后在72 ℃延伸7 min,整个体系反应结束后4 ℃保存。每个样品都电泳检测或送出到生工(上海)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将获得的目的序列与Gen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分型。PCR引物见表1。
表1 各基因PCR引物及相关信息
1.3 PRNP基因23 bp和12 bp等位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检测
1.3.1 第1内含子区域12 bp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基因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目的基因短不易电泳判断,该区域内有1个Ⅱ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5'-CCGC↓GG-3',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扩增的目的片段酶切处理,消化切割成不同大小片段。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20 V,1 h)和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分析条带,统计结果,对第1内含子区域12 bp插入/缺失进行分型。
1.3.2 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 对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的PCR产物采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60 V,3 h),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分析条带,统计结果,进行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型。电泳无法分析的PCR产物样品送至生工(上海)生物工程测序。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建立基因和基因标准曲线。反应体系组成见表2,混匀离心后的反应物在Bio-Rad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Real Time PCR反应,以拟合标准曲线。进行溶解曲线分析,抽取荧光定量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其多态性,判断反应产物是否是目的条带,有无引物二聚体。反应程序:95 ℃ 30 sec;95 ℃ 5 sec,57 ℃ 30 sec,72 ℃ 30 sec,40个循环。
表2 实时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检测
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插入/缺失相差23个碱基,缺失纯合基因型在130 bp处有1个条带,插入纯合基因型条带在153 bp处,杂合基因型在130 bp和153 bp处各有1个条带(图1A);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缺失纯合基因型在414 bp处有条带,插入纯合基因型被酶切后在276 bp和150 bp各1个条带,杂合基因型在414、276 bp和150 bp处各有1个条带(图1B)。
图1 PRNP基因23 bp(A)、12 bp(B)插入/缺失的电泳检测
基因23 bp和12 bp序列图的峰值单一,且基因23 bp插入、23 bp缺失、23 bp杂合、12 bp插入、12 bp缺失和12 bp杂合缺失6种基因序列特征明显(图2)。
图2 23 bp(A)和12 bp(B)插入/缺失的序列检测
2.2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中甸牦牛的23 bp indel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最高(0.838),插入等位基因频率极低,中甸犏牛(0.467)和黄牛(0.399)的缺失基因型(-/-)频率也高于插入纯合(+/+)和杂合(+/-)基因型频率,中甸牦牛缺失等位基因频率(0.91)显著高于中甸犏牛(0.588)和中甸黄牛(0.594);而在12 bp InDel中,3种牛的最高基因型频率为插入纯合(+/+),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均较低(表3)。结果表明在3种牛中23 bp 的缺失和12 bp的插入比例较高,频率基本呈现出中甸牦牛>中甸犏牛>中甸黄牛的现象。
表3 牛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3 朊蛋白基因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的单倍型构建
采用SHEsis软件包(http://analysis.bio-x.cn/SHEsisMain.htm)对启动子区域的23 bp和第1内含子区域的12 bp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构建,结果表明,3种中甸地方牛中杂合的单倍型频率较高,中甸牦牛和中甸犏牛单倍型均以2312为主,频率为0.794和0.444,而中甸黄牛为2312,频率为0.434;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次要单倍型为2312,频率为0.392和0.332,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表4)。
表4 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插入/缺失单倍型频率
2.4 PRNP mRNA在3种牛延髓组织的表达
RNA提取物28S、18S和5S 3条带均清晰,RNA条带未降解无DNA污染(图3),RNA百倍稀释后,总RNA浓度在0.9 g/L以上,所提取的RNA有较好的纯度和浓度。RT-PCR扩增结果,除目标条带之外没有非特异性条带,没有引物二聚体,且目的条带清晰明亮,说明参与反应的模板质量很好,基因和基因的引物设计、合成准确,反应条件已优化到最佳。
图3 部分样品总RNA点样图片
在分别对中甸牦牛、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这3种牛的不同性别、年龄、毛色的延髓组织基因表达量检测后,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和毛色牛延髓组织中基因的mRNA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0.05)(表5)。
表5 不同性别、年龄和毛色牛中延髓组织PRNP基因的表达
对3种牛23 bp(表6)和12 bp(表7)InDel基因型的基因mRNA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23 bp缺失基因型(-/-)在3种牛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23 bp的缺失增加了PRNP表达;而在12 bp中,缺失基因型(-/-)在中甸牦牛表达量最高,在中甸犏牛中杂合基因型(+/-)表达高,而在中甸黄牛中12 bp插入基因型(+/+)表达量最高。但由于样本数量差异较大,故标准差()较大,统计结果显示23 bp +/-基因型对在延髓的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0.05)。
表6 23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对3种牛PRNP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表7 12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对3种牛PRNP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由表8可以看出,中甸牦牛中--/--单倍型的表达量高,中甸犏牛中+-/--单倍型表达量高,中甸黄牛+-/+-单倍型表达量高。由于标准差(SD)较大,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延髓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0.05),在中甸黄牛中有+-/++和--/+-这两个中甸牦牛和犏牛没有的单倍型。
表8 不同单倍型对PRNP基因在3种牛延髓组织中mRNA表达量的影响
3种牛23 bp和12 bp的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之间的mRNA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0.05),可能与不同基因型mRNA表达量测定时获得的样品量差异太大有关。但中甸牦牛的23 bp和12 bp及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23 bp均表现为插入基因型的mRNA表达量低于相关缺失基因型,同时中甸牦牛的单倍型++/++的表达量也低于--/--。这与家养牛关于23 bp纯合子插入基因型通过降低的表达可以增加对BSE的抗性的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利用23 bp和12 bp的插入缺失多态位点来评价非家养牛的BSE抗性。
3 讨 论
中甸牦牛、犏牛、黄牛是生长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优良地方品种,能良好适应高海拔、气候寒冷环境,有较强的抗病力。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和酶切技术,鉴定中甸牦牛、中甸犏牛、中甸黄牛基因启动子区域23 bp和第1内含子区域12 bp的InDel多态,同时对3种牛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验证,检测3种中甸地方品种牛性别、年龄、毛色的延髓组织内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检测样品获得的标准S形曲线C值无显著差异,说明延髓组织中PrPmRNA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毛色牛中差异不显著。
以往研究表明,12 bp插入和23 bp插入多态性都增加了对BSE抗性,健康牛的23 bp插入高于感染BSE的牛,12 bp和23 bp缺失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12del-23del单倍型与典型的BSE易感性增加有关。在土耳其3种地方品种牛研究中发现12 bp InDel高频率的插入与BSE的低易感性有关。尽管样本数量不同,许多品种牛中12 bp和23 bp 缺失的等位基因频率较高,日本荷斯坦牛的缺失频率最高,12 bp为74%,23 bp在79%。波兰荷斯坦奶牛中缺失频率也较高12 bp为54%,23 bp为63%。相反的是,在水牛的研究中,12 bp和23 bp InDel的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异常的低,在BSE暴发的欧洲也没有报道过感染BSE的水牛,认为水牛因12 bp和23 bp高插入等位基因频率,对BSE有较高抗性。在本研究中,中甸牦牛的23 bp缺失基因型(-/-)频率最高(83.8%),其次是中甸犏牛(46.7%)和中甸黄牛(39.9%);而在12 bp InDel中,中甸牦牛(76.7%)插入基因型(+/+)频率最高,中甸犏牛71.4%,中甸黄牛62.1%。与Qing等对南阳牛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南阳牛中,23 bp InDel缺失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占优势,12 bp InDel插入纯合基因型(+/+)的个体较多,并认为23 bp的缺失削弱了RP58与启动子的结合,12 bp InDel插入可以通过结合Sp1增强的高表达,23(-/-)12(+/+)基因型可能增强表达。
基于单倍型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捕获突变的原因,单倍型研究可以更好阐明indels和特定性状之间的关系。23ins-12ins单倍型在健康的瑞士牛中出现的频率为46%,在感染BSE的牛中出现的频率为37%。BSE抗性的单倍型(23ins-12ins)在英国荷斯坦牛的比例为24%,在德国荷斯坦牛的比例为30%,在德国布朗牛的比例为45%,在弗莱克维耶赫牛的比例为27%,在波兰荷斯坦奶牛中比例为27%。赵卉等对中国地方水牛的研究显示水牛以23ins-12ins单倍型为主(92.8%)。在槟榔江水牛中,23ins-12ins单倍型最多,频率为94.5%。大额牛中,23del-12del单倍型低于水牛和牦牛,认为大额牛比起水牛和牦牛更能抵抗BSE。12 bp缺失的等位基因和23del-12del单倍型均在受感染的动物中更常见。认为单倍型23del-12del与BSE的发病率有关,在普通牛中很常见,而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牛和水牛中23ins-12ins是主要的单倍型,对典型BSE的易感性较低。由于23del-12ins和23ins-12ins单倍型都与BSE抗性同等相关,12 bp InDel被认为是BSE抗性的基本组成。一些研究表明,23 bp InDel是影响BSE易感性的主要因素,而一些研究表明12 bp的InDel是主要因素。整体上认为,PrP表达水平低的牛在抗BSE方面具有优势,增加12 bp和23 bp插入等位基因的频率将提高对BSE的抗性。
除了控制疾病,基因突变还影响着健康反刍动物的生产性状,如乳用性状、繁殖性能、生长性状。因此,可通过对多态性位点选择来加快经济育种的进程。本研究揭示了3种基因型、6种单倍型在3种牛中的比例和趋势,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了解地方品种牛基因的遗传特征,分析这3种牛的抗病力,为培育抗BSE牛提供理论依据和分子标记。
4 结 论
本研究中,中甸牦牛、中甸犏牛和中甸黄牛的23 bp InDel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最高的,而在12 bp InDel中,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较低;中甸牦牛和中甸犏牛单倍型均以2312为主,中甸黄牛以2312为主,对比以往认为的BSE抗病单倍型2312,可通过育种改良、高效准确的个体筛选,培育出对BSE有较强抗病性的群体,来减少BSE的感染风险。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发生BSE,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需求的增长,时刻存在BSE传入的风险,而选择抗性基因型被认为是避免朊病毒病的策略之一,所以开展本病的研究工作,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