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视域下短视频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2-09-27王乃哲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阿多诺大众文化大众

王乃哲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一、文化工业理论内涵及特点

“文化工业”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他们从现代文化中启蒙理性意识形态的倒退为理论原点,指出了文化工业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强化阶级利益与地位,以工业文化控制社会与文化。基于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现代的文化表现,其体现在对人和控制技术的权利的偶像化,因此,文化工业在实践与发展中形成了标准化、欺骗性与统治性的特点。

(一)文化工业理论的内涵

“文化工业”使艺术作品的使用价值逐渐丧失,在商品原则驱使下,交换价值占据了主导。阿多诺认为,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装扮成艺术了,他们已经变成了公平的交易。”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并在时间维度上,极大限度上解放了人的劳动,拥有了更多闲暇时间追求文化精神层面的满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文化工业通过机械复制、批量生产文化产品,迎合大众对文化的需求的同时,以交换的方式实现了文化作品的大众化。当今,电影、广播等新形式文化作品作为商品使大众以消费的方式得以感受,并且这种文化产品的本质发生了异化,不再以实现人对现实的反思为目的,单纯成了谋利的手段。这使艺术走向了异化,艺术作品同物质生产产品具有相似的商品性质,本具有独特风格艺术作品,丧失了其自身的崇拜价值和使用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交换价值。

文化工业作为统治阶级贯彻自身意识形态的工具,向大众输出“虚假的需要”,遮蔽人的自由和消解人的本质,对大众进行着难以察觉的、强制的控制。“一个人只要有了闲暇时间,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文化工业看似是给予大众彰显自由本质以更多的空间,实则向大众灌输巩固自身统治的意识形态思想,使大众无意识地深陷于极权统治当中。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通过欺骗的方式,使大众沉溺其设计的虚假之中,远离现实与劳动的疲劳。文化工业看起来为大众缓解痛苦、制造幸福,实质上,无时无刻不在对大众进行意识形态的说教,消解作为人的内在本质的否定和超越维度,迫使大众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极权统治。

(二)文化工业的特点

文化工业的运行遵循的是商品原则,其生产的文化产品也必然以商品的形式流通于市场,迎合市场需要。文化产品不再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目标,转而追求满足人们逃避现实和“虚假的需求”。因此,经由文化工业所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具有标准化、欺骗性和统治性特点。

文化工业具有标准化特征。机械复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它们内容一致、形式统一,无时无刻不彰显着打进其本质的雷同的烙印。即使文化产品情节跌宕、剧情曲折,在它们被创作出之前就被机器按照一定的模板所决定。电影就是其最真实的写照。电影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被利益、资本裹挟的木偶,它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已早早被程式化。表面上,演员们情绪丰富、表情多变,实则都无时无刻在迎合大众的需求。当大众愤怒时,木偶被要求作出痛哭、大笑等宣泄的表情,以满足观众的释放情绪的欲望;当大众心境平和时,则是展现出一幅幅祥和的画面去温暖大众。这种标准化的文化工业的生产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艺术作品“光晕”的丧失以及艺术家个性的丧失以及创作的衰竭。

文化工业具有欺骗性特征。“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现代文化工业蔚然成风,掩盖了实现自我超越的真正需要,激发虚假的自我需要,充分彰显其欺骗性特征。文化工业产品仅仅是为了欺骗和迷惑大众的意识形态工具,凭借其营造的个性、自由的虚假表象,无时无刻地不在蒙蔽着大众。电影画面抑制了观众否定思维。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同电影所展现的画面产生共情,把直观的电影画面代入现实,模糊现实的同时,也丧失对现实事物的批判意识,无法认清现存社会的状况,对现实社会基础的模糊化以及“颠倒”认识导致人失去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目标。文化工业产品利用大众逃避现实苦痛的需要,在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中,牢牢控制着大众的心灵和肉体。通过消遣活动,使人们忘却烦恼,忘却否定,放弃反抗,自愿做一个无意识、无反思的螺丝,在整个大工业中永无止境的运转下去。大众在这一过程不断异化,被文化工业营造的假象蒙骗,精神被虚假的需求麻痹,最终丧失鉴别和反思的能力。

文化工业具有统治性特征。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来麻痹逃避现实的大众,实现对大众的控制,维护其意识形态。“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婚礼与自己的婚礼是一样的,银幕上的幸运儿与公众没有什么差别。”文化工业产品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因此不存在大众完全陌生的文化产品。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文化工业,借此使大众与文化产品共情,控制大众。文化工业中,电影、广播等新形式的传播方式,不会放过对人们实现控制的机会。它凭借单向的话语输出,使每个人不得不收听来自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直至沦为纯粹的听众,失去主动性,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的统治也就此实现。当人们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躲进与现实极为相似的文化工业所营造的虚假的世界,自愿屈服于意识形态之下,主动接纳虚假文化的意识形态灌输,这意味着大众对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的服从,大众的个体本质与批判意识逐渐式微。

二、短视频文化存在的问题

融合了新兴算法技术的短视频对当代人输出着海量的文化内容,并以其短小精悍的内容特征和精准推送等技术,使当下文化生活呈现碎片化、娱乐化的新特点。这使得大众文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新的时空领域中获得长足发展。但随着短视频文化对日常生活的侵入,人的独立个性日渐式微,审美感受与审美能力遭受冲击,批判性思维弱化,人的主体价值出现危机。因此,在短视频文化中重建人的精神主体、构建合理的价值追求、重塑主体的批判性是当代文化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一)标准化内容消解人的个性

阿多诺认为,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实现了文化产品的批量复制生产,使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标准化特征,不再具备独一无二的个性。如今人们在短视频领域追求和展现个体特色过程中,虽然创作出数量众多的短视频作品,却陷入同一性的表达形式中,这是短视频内容的标准化的重要动因,同时消解了人的个性。短视频不再以传统的高质量内容为创作核心,转而以日常化、通俗化内容为核心,通过短小精悍的呈现方式,使得短视频具有了大众文化属性。短视频本应作为一种丰富人的娱乐生活,为人们追求个性拓宽更大空间的新型娱乐方式的存在,但其并没有朝着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迈进,反而使人不断陷入追求虚假的个性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盲目追求热度,创作出内容和形式趋同的短视频作品,反而失去了个性。在短视频文化的框架中,爆火的视频往往只局限在一种表现形式和风格。当某种短视频爆火后,短视频创作者为追逐流量,争相效仿,从而创造出内容相似、结构一致的短视频作品。这种短视频作品不仅没有达到实现人的个性的目的,反而使平庸取缔了个性,雷同抹杀了主体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同为短视频受众的人,不再接受全面化的内容,只注意迎合自身偏好的内容。短视频凭借现代算法,对人的习惯、偏好精准画像,推送迎合主体偏好的作品,将人控制在设计好的“信息茧房”之中。正如柏拉图所描绘的“洞喻”,在洞穴中的囚徒,看到的仅仅是雕塑透过火光映在墙上的假象。在算法地运算下,人们选择的权利逐渐失去,一步步成为洞穴里的“囚徒”。由于主体长期接受同质化内容,人们的兴趣偏好不知不觉中被同化,最终丢失个性。

(二)低俗化内容降低人的审美感受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产品的商品性质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化产品的交换价值已然替代使用价值。如今短视频创作者难以避免的被逐利思想干扰,在不断追逐流量的过程中,为了博得大众的关注,创作出审美庸俗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平面化的快感,毫无审美价值。短视频使艺术中高雅严肃的审美因素被无深度的消遣取代,使人沉浸于刷短视频的平庸的快感中,不断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感受。“当一个爵士乐手在演奏一段严肃音乐,一段贝多芬最简单的小步舞曲的时候,他在不经意间就会切分原来的音乐,当别人要求他按照正常的节拍来分节演奏时,他就会露出不屑一顾的微笑。”一方面,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获取流量,创作出低俗化审美的短视频作品,这类低俗作品甚至成为某些网红一夜爆火的关键手段。这类短视频作品导致人们满足于肤浅的快感,不断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在短视频的环境中,人们丢失了高雅的审美感受。审美感受来源于人们对于高雅艺术既有距离感又密切接触的悖论体验。然而,短视频突破了时空限制,以丧失这种悖论体验为代价,从而丢失了欣赏高雅艺术的审美感受。正因如此,短视频使艺术唾手可得,使大众习惯并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性的满足,不再对高雅艺术抱有崇拜的态度,逐步失去鉴赏真正的美的能力。

(三)泛娱乐化钝化人的反思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限定了大众的精神生活,逐步丧失内在的超越维度,沉溺于无反思的享乐生存模式。“快乐意味着什么都不想,忘却一切忧伤。”短视频作为一种现代的大众文化形式,它主要迎合了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疲惫不堪的人们对放松的需要。“其实,快乐是一种逃避,但并非如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对残酷现实的逃避,而是要逃避最后一丝反抗。”当人们从一天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短视频不断向每天辛苦劳累的人们输出娱乐。当大众把短视频当作一个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主要场域,沉溺于不加反思的享乐,不再反思存在的价值,这种无反思的、平面化的享乐就征服了大众。这将导致大众失去感受现存世界的能力,大众从批判的存在转变成了对现存认同的存在。享乐削弱了人的思考能力,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使作为主体的人沦为“单向度的人”。

三、短视频文化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面对大众文化所存在的消解人的主体性问题及其表现,阿多诺提出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概念。这一概念以“非同一性”为核心,注重差异性,以解决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工业化的大众文化问题。同样,当今短视频文化拥有与阿多诺所描述的文化产品的属性,为克服这一问题,当下短视频文化必须要以人为精神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主体的批判维度,使短视频文化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类型。

(一)重建短视频中人的精神主体

阿多诺认为,以“非同一性”为核心的否定辩证法解决大众文化的标准化问题,要坚持个体的特殊性和主体性。如今的短视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表达着大众的情绪、感情,体现着大众的品位。短视频文化虽然成为一种潮流,尤其应该注重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短视频平台凭借大数据的精准推算,从而达到提升用户黏性的目的。算法通过计算用户的浏览时长、评论、点赞等行为,实现内容的精准投送,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投其所好,携取商业价值。这就要求短视频平台不能只关注商业利润,还要体现社会价值与文化关怀,注重受众的真实需要,重视用户体验感,推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内容。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应该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加大推送彰显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作品的力度,引导大众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应该尊重人们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主体性,积极承担着提升人的本质的力量的任务。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主义情怀。这就要求短视频内容要立足于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推动人们了解生活的真实内涵,成为巩固人的主体地位和塑造全面而自由的理想人格的又一途径。

(二)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

阿多诺视“非同一性”原则为最高审美原则,否定性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拯救现实社会中所异化的人。当今,人们生活在充斥着短视频的现实中,短视频文化领域存在着大量具有低俗化、复制性特点的短视频作品。在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低俗且同质性的短视频内容夺取大众的关注。人们浸透在这样的短视频文化环境中,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削弱了其社会文化功能,消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正确引导短视频文化价值发展,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解决短视频所存在的商业化、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同时,短视频平台应该严格把控低俗化内容的短视频作品的传播,加大对短视频作品的审核力度,切断媚俗内容的产生与传播的渠道,搭建绿色健康的短视频文化环境。此外,短视频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净化短视频领域存在的低俗内容,积极弘扬“真、善、美”内容,引导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最后,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短视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型的短视频相结合,为其注入时代特征,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因此,短视频平台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并传播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符合的内容,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和价值精髓,把短视频平台打造成传播中国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媒体阵地,引导大众对文化的价值追求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三)重塑主体的批判维度

阿多诺十分注重辩证法的否定性,并且强调“否定辩证法”的否定是绝对的、彻底的否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性的否定。这种否定以超越一切现存事物为宗旨,并且被阿多诺认为是人的本质的重要维度。短视频文化的泛娱乐化,在大众与现实之间加装了层层滤镜,使人们难以看到现实的本来面目,过滤掉了现实的苦痛,营造出一个虚假和谐的世界,使大众逐渐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力。短视频这种娱乐文化倾向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思考短视频作品所传递出的内容,以及其背后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观在为其支撑。我们在享受文化娱乐生活时候,不能盲目认同,不能只满足眼前的享乐,也要注重心灵与思想,掌握反思的能力,时刻维持自己基本的判断力。当今的短视频文化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表达自己的自由,更多的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大众文化在当今时代最显著的进步性,但是在面对这种可复制、模式化的娱乐时,应当避免沦为娱乐消遣的奴隶,人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反思自己真正的需求,成为自己的主人。一方面,大众作为短视频的受众,面对基数庞大的短视频作品,要不断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正确价值观为引导,自觉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丑、恶、俗,树立维护绿色短视频环境的意识,积极加入建设绿色短视频文化环境的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同时作为短视频的创作者的大众要端正自身三观,传播正能量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平,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真正地将短视频发展成为发现和记录美好生活的载体,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结语

总之,短视频文化已经成为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新型大众文化形式,是文化发展的结果。这就要求短视频不能仅仅作为大众娱乐的工具,更应该给大众带来更优质的文化体验,克服其自身已经暴露出的在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标准化、低俗化以及泛娱乐化问题。因此,在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也要注重彰显人在短视频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众的思辨能力,从而推动短视频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华优秀文化魅力的又一阵地。

猜你喜欢

阿多诺大众文化大众
大众偶像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浅析阿多诺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
西方美学中关于“丑”的概念研究
无语与言说、个体与社区:西方大屠杀研究的辩证
道德律自明性的根源:早期市民阶层的理性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