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患儿的影响
2022-09-26江华洁翁燕恋许淑君苏毅何朝升
江华洁 翁燕恋 许淑君 苏毅 何朝升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在一个工作日中完成的诊疗过程,在发达国家,日间手术已开展十几年,且50%以上的手术是在日间手术室完成的[1]。日间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床位周转率高的特点,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而言,日间手术患儿及家长多存在焦虑心理,且日间手术术前准备的时间较短[2]。因此日间手术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手术护理难以满足日间手术需求,因此为提高日间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采用有效的日间护理模式非常有必要。精细化流程管理是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其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使护理分工更加精细化,可显著提高手术工作效率[3]。本研究为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日间手术患儿。纳入标准:(1)年龄在12岁以下;(2)需手术治疗的单病种;(3)术前无特殊准备或治疗的择期手术;(4)具有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5)对本研究配合等。排除标准:(1)传染性疾病;(2)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和神志不清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8~11岁,平均(9.64±0.47)岁;腹股沟斜疝41例,鞘膜积液5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8~11岁,平均(9.62±0.46)岁;腹股沟斜疝39例,鞘膜积液6例,其他5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儿及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管理。包括核对手术患儿信息,术中密切监测手术患儿的生命体征,术后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流程管理,(1)人员管理:培养医护人员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为己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定期选派有责任心的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升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减少手术时间。成立日间手术接诊中心,各中心指定一名护师参与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日间手术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护理人员加强应急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技能以及综合专业知识的学习。(2)环境卫生管理:手术室做到责任到人,每天均需要检查手术室中医疗设备、地面、手术器械等卫生情况,定期开展灭菌处理,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必须进行消毒,无菌操作手术。对于手术用品和地面均使用消毒液擦拭,定期更换滤网,确保空气净化效果。定期检修日间手术室的仪器和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到位。(3)器械管理:将手术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好,按手术流程,详细记录各种器械,及时处理手术后污染的手术器械和敷料,为下一次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4)术后支持护理:在患儿出院前,医护人员向患儿家属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出院后,每周进行2次电话随访,指导家属督促患儿按医嘱服药,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若有不适应及时联系主管医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护理工作效率:包括首台手术等待时间(上班时间至第一台手术开始时间)、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第一台手术结束至第二台手术开始时间)、接送患儿的时间。(2)护理质量:根据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问卷包括手术环境、仪器管理、手术室物资管理、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技能6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10分,总分值为6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3)心理状态: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焦虑程度,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41个条目,0~2级评分,得分与患儿的焦虑程度正相关。(4)家长护理满意度:为患儿家长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护患沟通、手术室环境、操作技能、术前信息交流情况、术前准备、术中衔接、术后护理等15个项目,每个项目有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在8个以下为不满意,9~12个为一般满意,13个及以上为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5)护理风险:包括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跌倒坠床、手术器械准备有误、用药输血错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效率、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首台手术患儿均为31例,观察组首台手术等待时间为(45.67±4.53)min,短于对照组 的(78.77±5.52)min(t=32.777,P=0.000)。两组连台手术患儿均为19例,观察组连台手术等待时间为(34.11±4.12)min,短于对照组的(36.54±4.01)min(t=2.989,P=0.004)。观察组接送患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SCAR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工作效率、心理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工作效率、心理状态比较(±s)
组别 接送患儿的时间(min)SCARED评分(分)术前 术后 7 d对照组(n=50) 50.74±5.34 46.63±2.32 35.68±3.57观察组(n=50) 46.96±5.29 45.42±2.21 26.71±3.29 t值 3.556 0.553 5.992 P值 0.001 0.641 0.000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环境、仪器管理、手术室物资管理、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手术环境 仪器管理 手术室物资管理 卫生消毒 护理记录 护理技能对照组(n=50) 4.20±1.57 5.13±2.17 6.28±2.17 7.52±1.46 6.28±2.25 7.25±1.34观察组(n=50) 5.18±2.34 6.02±2.19 7.22±2.28 8.11±1.43 7.34±2.19 8.12±1.44 t值 2.130 2.041 2.112 2.041 2.387 3.127 P值 0.036 0.044 0.037 0.044 0.019 0.002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风险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风险比较[例(%)]
3 讨论
日间手术在国外有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但我国开展日间手术的时间较短,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案,辅助手术的顺利进行[4]。精细化流程管理源自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理念,要求社会分工服务质量的双重精细化。手术室的精细化流程管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同时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使手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手术操作失误[5]。环环相扣的护理模式,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各部门的默契配合一定程上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矛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台手术等待时间、连台手术等待时间、接送患者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CAR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SCAR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手术环境、仪器管理、手术室物资管理、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技能评分及家长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日间手术的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与董洋[6]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在于,开展精细化流程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术前准备工作和术中操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专人管理手术器械,正确分类及标识,减少了术前准备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7]。精细化流程管理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了执行护理操作的自觉性,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有效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损伤,例如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皮肤损伤及切口感染等,从而对患者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8-9]。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手术室的环境卫生,以降低手术感染发生情况[10]。在精细化流程管理中,定期开展灭菌处理,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必须进行消毒,对于手术用品和地面均使用消毒液擦拭,定期更换滤网,确保空气净化效果[11]。精细化流程管理以准确、细致、严格为执行准则,将手术前后的各个流程严格化、细微化,达到医疗质量的高度可控性,使日间手术室的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2]。我国日间手术的开展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后期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确保患者在出院后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
综上,精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日间手术的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