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2022-09-26◎陆钧
◎陆 钧
(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000)
一、引 言
所谓的说理能力,即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及条理性,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强化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形成,尤其小学阶段正是塑造各项能力的关键期,更加需要教师做出有效的引导,不断加强其以理说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辅助他们对数学题目及知识的理解及表述,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及语言逻辑性
二、小学数学当中学生说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也是展开学习的关键技能,该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同样是重要培养内容在数学学习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明晰的解题思路,还要能够清楚题目所表达的含义,能够从数学角度去正确看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
首先,说理能力在数学学习当中,具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跳跃性,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逻辑思维不够连贯的情况,即前半段还能有效吸收,后半段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构筑说理课堂,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表述教师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很好地抓住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降低开小差的可能性,还能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化思考,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
其次,说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自身就具备较强的连贯性特点,即新旧知识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可以说是前后知识点紧紧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这对于学生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性,才能更好地巩固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在实际当中,诸多学生都会出现对题目表达不清晰、难以明晰题目的重点、解题思路不够连贯等状况,这均是因为其逻辑思维缺乏严谨性而导致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说理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清楚表述题目,在此基础上锻炼他们对题目的把握能力,再从数学视角上去展开问题的思考,进而形成流畅的思维来解析出答案,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更加实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举出去农贸市场买菜的生活例子,并让学生计算每一次购买的商品的金额,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出发,提升自己的说理能力
最后,具备说理能力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都会因为没有抓住该学科的特点而感觉难学,久而久之就会消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不仅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还会因为不善于表达而抑制住其对知识的掌握即使有的学生会做,但是不会讲述,时常在分享或结题环节因为不够自信而不敢说因此,教师要融入说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表述能力,这也是对数学知识的巩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还能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浓厚的探究欲望语言表达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一项不可疏忽的培养内容
三、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状况的分析
在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偏于薄弱,导致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多处于教师问一句其答一句的状态,且通常只用一两个字来回答;或是在回答过程中不能流畅地表述出来,经常不能掌握题目的重点,表达能力有所欠缺第二,书面表达混乱、没条理性,书写的字迹时常较为潦草,且解题顺序不够清晰,难以紧扣主题第三,关于题目的理解及应用方面不够灵活,抽象思维较为薄弱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未意识到学生说理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将重点过多投入在教授知识上;另一方面是小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还未构成数学思维,这便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学,因此在表达环节,时常因为不会说而说不出,或是怕错不敢说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应巧妙结合他们的兴趣点以及教材内容,加强他们对数学题目或知识的表达,继而实现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一)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大部分学校的数学教学是以课堂学习的方式为主的而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基本原理的讲解,这就是说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那么教师需要立足于当前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数学理论以及习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小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与此同时,教师选择的教学素材,并未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各项特点,会导致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层次与质量,不利于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存在着单一化的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当前,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用口头阐述和静态图片展示的方法讲解知识,很少有教师真地把游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之中,这就会严重影响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从计算训练入手,培养说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题目中,计算题是最为常见且重要的内容,该类题目不仅是对运算公式的实践,还是强化学生推理能力的关键过程为此,在解答计算题目时,学生需要秉持清晰的解题思路,才能顺利做出推算,确保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可以从计算题目入手,充分锻炼说理能力而这就需要在开展计算题目之时,教师指引学生表述出自己对题目的推理过程这样不仅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不断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开展关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时,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在一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展开对两位数加减的思考,通过旧知识来打开学习新知识的大门,认为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尽管该方法亦能促使学生学会两位数的加减计算,但是疏忽了对其说理能力的锻炼,过于倾向对学生计算结果的重视,而忽略了对计算过程的考量这样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难以领略到更多的运算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如何展开两位数加法进位的教学?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就会很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该方式偏于机械化,很多学生都是当下学会了,如果不加以巩固就会很容易忘记为此,教师在此环节应当融入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育,即让学生进行对该知识点的表述,比如,如何进位、满十的时候要进位、这个时候个位数和十位数会产生怎样的变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同时能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有据地进行,继而提高学习成效若想显著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与水平,教师就需要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一种更加简单、直白的思维来讲述数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认识到学生思维模式的特点,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就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与水平
教师应该把教材中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用简单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替代例如,计算、约分等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这说明常见的生活化场景以及素材等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学生在遇到复杂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简单的生活化元素对复杂的数学原理进行解构,用简单的生活元素来替代这样方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选取的图形可以是学生生活中能碰见的蝴蝶、蜻蜓、脸谱画等,而且可以让学生思考更多相似图形,鼓励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能独立地进行思考,举一反三
绝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按照国家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讲解小学数学课程,其授课的方式大多数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此种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和成人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因此,若想显著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师就需要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以一种更加简单、直白的思维来讲述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认识到学生思维模式的特点,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就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
(二)从概念理解入手,培养说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还会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这均是该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这部分知识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说理能力为此,教师要针对概念内容,加强对学生说理能力的训练,即在教学中,扭转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追求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促使其深刻把握相关概念,继而提高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小学数学说理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数学教学的作用以及目的出发,这就需要对说理教学进行一定的优化,并结合本班学生的现实情况在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在实践的时候需要注意,将成绩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能够促进学生向小组内优秀的学生学习,这是说理教学的目标以及原则;而不是将成绩高、中、低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小组,这样就会失去说理教学的作用以及意义,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尤其要注意说理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样能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质量与层次
比如,在学习“认识厘米”“认识米”的知识时,学生还难以分清厘米及米的单位,很容易出现弄混的情况,究其缘由是学生数感思维的欠缺,不能明晰数学单位的含义因此,在此环节中,教师将具体长度的事物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观看和感受,如1厘米长的木棍、1米长的木棍,同时可让学生尝试用这些工具去量课本、书桌等物品的长度,并说出这些物品的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融合相关概念,帮助学生构筑立体化的单位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1厘米及1米,且能灵活运用,即使发生变动亦能快速换算出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思维
(三)从数形结合入手,培养说理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由简单化日益转为复杂化,后期还会愈来愈深层化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抓住该环节内容,加强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推算过程的清晰表述,还能在此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
比如,以该题目为例:一个长方形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在此基础上裁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剩下部分的面积为多少针对该题目,很多学生都会一下子陷入困境,不知如何入手,但是如果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在黑板上具体画出长方形演变为正方形的过程,然后再标上相关数据信息,学生的思路便能清晰很多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相关算式展开对题目的说理,不仅能够轻松获取答案,还能强化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从操作情境入手,培养说理能力
说理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在各项活动中灵活融入,致力于对学生该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法来提高他们的理解,以此可作为锻炼学生说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例如,在开展关于“比一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相关游戏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规律即先让学生画出两个正方形,然后提出“请画出同等数量的圆形”,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画出两个圆形,然后教师再问道:“为什么你们画出两个圆形而不是一个或三个呢?”通过这个问题诱导学生展开“说理”,学生经过思考纷纷说出:“因为同等多就是一样多,正方形有两个,圆形和它一样多,所以也是两个”该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思考过程表达出来,有助于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数学思维此外,学生也能通过表述深化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逐渐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风格,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说理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学习之中,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部分实施新课改的学校的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学会了数学原理,只有小部分学生将数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说明,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情况仍然不乐观综上,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借以精确、清楚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对数学语言的训练,同样是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需要相关教学者加以重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以及思维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