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08张东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创设多媒体情境

◎张东辉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平凉 744699)

一、引 言

传统教学中,农村教师一般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却无法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加大教学创新力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其学习思维的发散,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情境教学概述

教育学者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考虑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创设出符合其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第二,需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创设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第三,需要使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创设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三、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方式过于单一

根据创设方式的不同,教学情境可被分为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偏好设置教学情境比如,有的老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执教经验,在课上创设生活类、实物类情境;有的年轻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偏好,在课上创设多媒体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过于单一,并没有在课上灵活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不足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情境当中,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存在着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比如,教师更注重对理论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讲解,在新知识引入、问题讲解时生硬地添加故事内容、游戏内容,创设的情境过于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同时,一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三)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不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使用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能够有效提高知识迁移教学的效率不过,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的情境过于形式化,难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降低情境教学效率

(四)情境创设的难度过高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期间提出难度过高的数学问题,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导致其产生畏难心理,从而降低其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往往设置复杂程度、抽象程度较高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却无法获得成功,久而久之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五)故事情境与教学内容不符

一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故事情境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非常细致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使创设的情境内容偏离教学内容

四、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专业能力,多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农村环境较为闭塞,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校内的执教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遇到情境教学方面的问题应不耻下问,努力掌握更多的情境创设技巧校方需要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资金,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培养农村教师的电脑操作能力使其学会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方法,从而改变自身僵化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使用教学课件创设多媒体情境在教学课件中播放学生出游的动画,并提出问题:“后勤老师为三年级踏青出游的小朋友们准备遮阳帽,已知三年级(1)班有37个人,(2)班有41个人,后勤老师一共要准备多少顶帽子呢?”在多媒体情境与问题情境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高,在列出算式37+41的同时,尝试着对算式进行求解这时,教师可以使用Flash动画课件,将37、41的个位数、十位数拆分开来,分别组成新的算式30+40和7+1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超过了10,那么应该怎么计算?”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资金的扶持,大多数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各农村小学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组织其开展技能培训并在实际教学中,督促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图形的变化,在情境中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架构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图形王国”故事导入,带领同学们共同走进图形王国,一起来认识两位新的图形朋友在情境的导入下,长方形与正方形两个小伙伴手拉着手缓缓走来学生纷纷沉醉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被充分吸引在多媒体的呈现下,教师鼓励大家细致观察这两种图形,并在教室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物品在问题的指向下,学生在班级中观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如:长方形的黑板、长方形的收音机、正方形的钟表、正方形的魔方……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呈现课件内容:图形王国的领导者见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欢迎他们来到这里,但其他小伙伴都纷纷表达了疑惑:“它们长得这么像!该如何区分它们呢?”在情境的深入中进而引出本章的重点知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分类”“同学们,大家愿不愿意帮助王国中的其他小伙伴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运用知识的迁移,链接多种知识点创设情境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知识迁移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过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框架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习得新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应整合课内学习内容,将同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筛查汇总,链接多种知识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预设,帮助大家建立更深层次的数学认知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列举:15×8、35×7、49×5等多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教师创设旧知识情境,带领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复习笔算乘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在课前充分调动大家的思维活力,同时便于检验大家的过往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入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老师想要为大家准备礼品,假如一件礼品为16元,要奖励班级内7名同学,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快速作答,十分轻松随后,教师持续深入:假如奖励给全班38名同学,老师该准备多少钱?这一题可难住了大家,教师利用黑板列出等式16×38,并将等式进行拆分,先引导学生计算16×8,再去计算16×30,带领大家进一步明确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得数末尾要与十位数对齐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掌握本章所学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在班级内开展速算活动,邀请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教师所布置的习题,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其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融入多元化游戏,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小学的学生年龄较低,具有较高的求趣心理,对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有着很大的兴趣想要获得良好的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心理,将益智性的趣味游戏融入课堂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分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完善游戏情境的细节,实现游戏情境的有效教学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游戏情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用我们手中的小木棒搭建一个金字塔从上往下数,第1层我铺了2根木棒,第2层我铺了4根木棒,第3层我铺了6根木棒同学们来试一试,第4层需要铺几根木棒?”在游戏的吸引下,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每层都会增加2根木棒”“第1层有1个2根,第2层有2个2根,第3层有3个2根,第4层肯定有4个2根”这时,教师进行引导教学:“在数学的角度上,2个2根可以被说成2的2倍,3个2根可以被说成2的3倍,那么4个2根可以被说成什么?”学生踊跃回答:“2的4倍!”在游戏情境中进行互动教学,学生对“倍的概念”形成了初步认知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切蛋糕”的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的印象,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倍”的知识

(五)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数学学习体验

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需要立足于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到课堂当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创设生活情境:“张大伯开车去市场卖白菜,车上有81棵白菜,平均每棵白菜能够卖7元钱,张大伯一共能卖多少钱?”在情境作用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想要知道张大伯一共能卖多少钱,可以把81个7元钱相加,通过计算7+7+7+…+7能够知道张大伯一共卖了567元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不能想一个简便算法吗?比如81×7?”“怎样才能计算出81×7的结果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十分感兴趣这时,教师为学生讲解竖式乘法的计算步骤:“先计算个位数的乘法1×7=7,再计算个位数与十位数的乘法80×7=560,之后将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加,得出7×81=567的答案”通过讲解,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控制问题难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究当中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题目的设置不能超纲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农场里白色的兔子聚在一起,农民伯伯很难数清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他只知道地上一共有256条腿哪名同学能帮农民伯伯算出农场里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同学们认真分析了问题情境中的线索:“每只兔子有4条腿,用总的腿数除以每只兔子的腿数,就能够求出农场里兔子的数量”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计算256÷4呢?”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256分成240和16,分别用240÷4和16÷4,之后把两个计算结果相加,就能够计算出农场里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时,教师适时引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式:“从被除数的第一位除起,每次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第一位数比除数小,就用前两位数除以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计算了256÷4,很快得出了答案64

(七)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故事情境

在创设故事情境之前,教师需要通读一遍教材,确定情境教学的目标,并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情境的创设在备课期间,教师需要考虑故事情境的内容是否贴合教学内容,避免偏离教学主题,影响故事情境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读教材,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第一,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第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小明爸爸要给客厅铺地砖,已知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 dm,客厅长6 m、宽3 m,小明爸爸要买多少块地砖?”在情境作用下,学生将自己代入到“小明爸爸”的角色当中,并尝试着给出解决方案:“用客厅的面积除以正方形地砖的面积,就能够得出需要的地砖数量”按照这一方案,同学们开始计算:3×3=9 dm=009 m、6×3=18 m、18÷009=200块等算式,并成功计算出了答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的农村数学情境教学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情境创设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情境趣味性不足,等等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采取合适的手段不断提高数学情境教学的质量,推动农村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多媒体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