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08杨爱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驱动数学知识小学生

◎杨爱娟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小学,甘肃 平凉 743400)

一、引 言

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当下社会中比较关键的话题在小学教学阶段,如何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各基础学科的质量,成为小学教育从事者应当要进行合理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不可逃避的基础教学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被逐步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环境下,教师应当找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整体、全面发展本文围绕问题驱动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教学价值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问题驱动法的渗透途径

二、问题驱动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分析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将问题驱动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中较为贴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当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学生之间的辩论和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一个具有“竞争意识”的团体中,学生为了展现自我能力,会更加努力地思考问题,并为了解决问题而扩大交流范围,甚至会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被有效提高

教师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评价”的模式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师生的互动性,同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侧面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提出问题前,为了让问题更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会和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整个过程有效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率;教师提出问题后,将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进行小组和集体讨论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及讨论结束后,能够逐渐认识到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最后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找出数学学习的短板并不断修正,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极其有利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脱离实际,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和内容时,未合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所处阶段等元素,导致教学设计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相应目标相较于初、高中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弱,对周围环境具有较强的探索欲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并没有有效避开小学生存在的弱点,更没有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来开导小学生进行学习课堂开展主要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连续性地进行知识内容讲解的灌输之后,教师往往会留下大量的课下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升学作为教与学的目标,目前,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评价指标局限于应试,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教育初衷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化,导致部分学校与教师将理论讲解与解题训练作为教学重点,这会诱发多种教学问题

这种适合高年级阶段学生的“题海”式战术教学极容易挫败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小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如果盲目地让小学生进行课下练习,而不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仅仅“模板化”地将适用于更高年级的方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显然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度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

不同于语文学科的活泼化、生动化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会随着学生所处阶段的升级而变得抽象化和晦涩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梳理,将复杂难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溶解”,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显然难以彻底地将所学内容理解透彻部分教师自己都没有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只是按照课本的分析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从数学本质视角来开展教学工作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教辅与教参,尽管教师也期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与内容,但是若教师自己都未深入理解知识,将无法为学生设计有深度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狭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与应用算法如果教师的评判标准背离教学本质,而是按照教材和教参设置判断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教学的灵性,让教学过于刻板与机械为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的教育价值,要合理应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唯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发挥数学教学的效果假如教师不了解数学、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以生搬硬套的方式开展教学,会让教学变得生硬化与形式化,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与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定理和公式时,并没有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解释,更没有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化处理,这使得原本的数学知识在小学生脑中仅仅是复杂的符号,如果要将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极高的难度另外,某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并未留意用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接触数学知识到深化理解数学内容再到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致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未被有效开发,从而无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氛围死板,未激活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厚,教师注重“主导”教学,忽视“启迪”教学,导致课堂氛围过于生硬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提出很长一段时间,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依然存在“分数唯一论”观念,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考核与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会不断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而不会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严肃刻板”这一层面,学生不了解教师,便不会对教师有过多的好感,也就不会对该科目有更多的兴趣部分教师迫切期望快速处理问题,但是又不想过多占用教学时间,为此,这部分教师会将探讨活动放在课后,课堂中没有为学生预留出提问的时间还有一部分教师比较关注问题,会将问题放在课堂探讨,但是这部分教师还是缺乏开发问题价值的意识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这一点,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行“独角戏”式课堂教学,这种认知和行为极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问题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除了促进性以外,问题驱动法还具有引导性与综合分析性的优势,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意义,质量也会变得更高,教师应当从多方面有效渗透问题驱动式教学

(一)结合学生实际,增加启发式问题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年级阶段以及班级中学生整体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设计问题,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划分为两个阶段:高年级阶段学生与低年级阶段学生,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知识消化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各有不同低年级阶段的问题设计应符合幼儿心理,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阶段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启发式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互动,对于能力强一些的学生,教师可以把问题逐渐深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要把握问题的深度,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产生挫败感,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平时渗透问题驱动式教学时,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适合学生思考和解决而又紧扣教材内容的问题,有效启迪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利用问题这条线,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比如,在带领学生认识和学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每个月有几天?”“是否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如果不一样,分别是多少天?”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集体讨论,等学生通过讨论有效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将“年、月、日”有关的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另外,教师在设计驱动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学习内容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个体到整体”地递进式推进,通过简单的问题逐步启发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然后将教学内容有效引出,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应用性强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推进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安排顺序和内容难度,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有效转变为贴合小学生生活现状的实际,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应用性,进而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教学素材的引用要符合学生的年级阶段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选择讲故事、看动画、玩游戏,也可以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场景,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并激活其求知欲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应合理把控度,不可以过于繁杂、花哨与冗长,唯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时设计驱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数学公式和定理通过小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然后再带领小学生进行“实验”,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己所传授的知识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在灵活地对相关的内容讲解完毕以后,要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手中的尺子将桌面的长和宽或者书本的长和宽量出来,然后再结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公式,让学生算出桌面的面积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轻松理解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三)丰富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作用,认识到课堂“双主体”共同作用发挥的重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相互的交流探讨,也让教学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学生如果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质疑与论证,会导致教学缺少启发性,无法有效发展数学思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输出知识,而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缺少互相辩证的过程教师的上课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改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积极扮演合作者,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平等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激励与鼓舞学生,并且学生把教师当作一起成长的伙伴,可以从教师这里得到帮助和认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搜集有用的学习资源,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心理和生理特征教师之所以要利用问题驱动来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问题和学生具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同时有效引导学生层次式地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驱动教学的优势,利用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来带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且深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双向提高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问题进行丰富化,让学生适当转变“数学很难学”“教师很严肃”的观念,愿意主动学、主动问、主动答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通过“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如带领学生学习“加减运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身边的人或物的总数,如提出“家中共有多少人?”“家中的水杯共有多少个?”等问题,让学生回家数并进行加减,有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更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逐步探索到数学的神秘之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五、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小学生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跳过问题驱动、问题引导解决,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接收能力及消化能力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思维和课堂开展方式,以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来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多方面发展!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我们发现,问题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增加启发式问题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应用性强的问题,丰富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等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问题驱动法的渗透效果

猜你喜欢

驱动数学知识小学生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