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影响的研究
——基于不同教学媒介比较

2022-09-24裴学亮郭嘉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幻灯片互动式知识点

裴学亮 郭嘉宁

互动式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模式之一,呈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强调主动参与及创造和谐学习气氛等特点,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方式,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青睐。[1]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工具,移动互联网络催生了在线教育和移动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对工具运用及效果评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2][3]很多学者认为,移动互联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对教学的过程与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4]基于此,本文对移动互联情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互动式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参与者间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知识内化和自我吸收的效果。[5]实施主体是师生,[6]客体是知识,实施环境是课上和课下(包括线上、线下),实施媒介有口头、体态、文字、图片、视频等,实施方式有问题启发式、主题讨论式、案例教学式、实践体验式和情景模拟式等。[7]

本文从 “启发式启动——互动交流——效果评价” 这三步研究实施过程(如图1 所示)。第一步,启发式启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包括故事、问题、模拟实验和协作情境等。有情境导入、情境分析和情境回归三个过程:情境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适合的情境;情境分析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根据情境进行体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情境回归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从情境中获得的理解与启发运用于下一阶段。[8]第二步,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或其他形式进行互动。Lehman等[9]认为,互动过程分为计划形成、协调、团队学习与成长等,通过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第三步,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考量,使其发生质的变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10]综合评定方式应遵循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图1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二)移动互联情境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1.移动互联情境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移动互联情境源自信息与通信技术,是这两个产业当前最重要的驱动力量。Kim 等[11]从用户的视角将其界定为: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可能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环境因素;Johns[12]对其界定为:移动互联网可能影响组织行为的发生和意义以及变量之间功能关系的情境促进和限制因素。这个定义侧重于从使用者角度产生的情境因素,即影响其行为。

本文采用Kim 等[13]对移动互联情境的定义,认为包括个人情境和环境情境。个人情境是指与使用者有关的因素,例如,情绪(快乐或沮丧)和身体(移动或站立);环境情境描述了使用者的外部环境,例如,使用的位置及附近人的数量。这两类情境要素都很重要,不仅考虑影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外部因素,还对使用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感知和响应。

2.移动互联情境对实施过程影响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利用互联网、Clicker等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的影响。例如,有的学者认为运用CAI软件有助于优化互动过程并改善教学效果;有的学者认为Clicker等工具的应用使学生能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即时反馈,实现对教学效果即时与精准的评价;有的学者聚焦于移动互联情境下教学工具的开发,例如,雨课程、基于手机的师生实时互动教学系统、智慧教学软件平台等。[5][14]移动互联情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本文聚焦于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工具实现的理论,探索其背后的机制与理论基础。

个人情境对实施过程的影响分为内部情境和外部情境。第一,内部情境是从个人的使用目标和情感角度影响实施过程。使用目标具有功利性,即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促进教学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相较于传统的面授方式,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工具作为教学媒介,因为这能够显著提升使用者的情感。第二,外部情境取决于使用的便捷性和移动性。二维码、指纹识别、智能手写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输入法、键盘操作等缓慢的缺陷,使移动互联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大幅提升;随着移动互联设备硬件和软件及无线网络的不断更新与进步,这些设备在物理空间的移动突破了传统面授、幻灯片、桌面电脑等对移动性的限制,极大促进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15]

环境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移动互联设备交流时表现出更高的集中度,即不容易受到干扰,降低的分心程度。[16]因其移动性与便捷性的特征,共同位置对实施过程没有影响,学生会更具新鲜感,也更倾向与周围人交互,互动形式较高。

(三)研究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出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影响(见图2)。

图2 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影响

二、教学模块的选取与相关指标测量

(一)实施过程实证

本文选取两门课程——理论课程G 和实践课程Q 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授课对象(学生与社会人士)、运用不同教学媒介(面授、幻灯片、智能手机等)等,具体分析其影响及效果。

以理论课程G为例,讲授概念时,采用三种不同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是面授式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回想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与G概念相关的活动或现象;ii.情境分析:详细描述观察到的相关活动或现象;iii.情境回归:尝试判断并归纳哪些是与G概念相关的现象或活动。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针对启动环节提到的与G概念相关的现象或活动进行讨论;ii.协调:对讨论的典型案例及关键节点进行引导和提示,保障讨论顺利进行。再次,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G概念相关知识点。最后,学习效果评价。

二是以幻灯片为主的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展示的对比图片;ii.情境分析:详细描述幻灯片展示的典型与G 概念相关的活动或现象;iii.情境回归:尝试判断并归纳什么是与G概念相关的现象或活动。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针对与典型G概念相关的现象或活动进行讨论;ii.协调:对讨论的典型案例及关键节点进行引导和提示,保障讨论顺利进行;iii.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G概念相关知识点。再次,学习效果评价。

三是以移动互联设备为主的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展示的对比图片;ii.情境分析:详细描述幻灯片展示的典型与G 概念相关的活动或现象对比;iii.情境回归:尝试判断并归纳什么是与G概念相关的现象或活动。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投票或判断展示的活动或现象是否与G概念相关;ii.协调:对投票结果进行展示并讨论;iii.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G 概念相关知识点。再次,通过参与度、持续时间、知识点掌握程度等客观与主观指标评价学习效果。

以实践课程Q为例,讲授 “FD方法与实践应用” 模块。

第一,面授式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从顾客的视角想象使用M 商品最美妙的情景;ii.情境分析:详细描述使用M 商品的情景;iii.情境回归:尝试总结实现M 商品具备的功能。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针对M商品的需求进行精炼与讨论;ii.协调:对关键节点和特征进行引导与提示,保障讨论顺利进行;iii.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 “FD 方法与实践应用” 相关知识点。再次,学习效果评价。

第二,以幻灯片为主的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展示M 商品图片,从顾客的视角想象使用它最美妙的情景;ii.情境分析:请分别详细描述想象中使用M 商品的情景;iii.情境回归:请尝试总结实现M 商品具备的功能。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针对M 商品的需求进行凝炼与讨论;ii.协调:对典型案例及关键节点进行引导与提示,并用幻灯片实时展示,引导讨论顺利进行;iii.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 “FD方法与实践应用” 相关知识点。再次,学习效果评价。

第三,以移动互联设备为主的互动教学。首先,启发式启动。i.情境导入:请同学们从顾客的视角想象使用M 商品最美妙的情景,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输入移动课堂系统;ii.情境分析:通过移动课堂系统实时展示学生描述使用M商品的情景;iii.情境回归:尝试总结实现想象的情景需要M商品具备什么功能,并通过幻灯片及移动课堂系统展示。其次,互动交流:i.计划形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使用对需求进行讨论;ii.协调:通过亲和图工具分步骤描述实际需求;iii.引导并归纳讨论结果,掌握 “FD 方法与实践应用” 相关知识点。再次,学习效果评价。

表1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总结

(二)实施影响与效果评价指标测量

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影响及效果评价,要考虑主观与客观指标、过程与结果指标、纵向与横向比较指标。测量指标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影响的测量方法

基于此,本文对移动互联情境的实施影响与效果评价主要采用的指标如下:

一是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比例进行测量。其中 “面授” 和 “面授+幻灯片” 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现场记录测量; “智能手机+幻灯片+面授” 通过运用相关移动互联教学系统(本文采用网站:UMU 互动学习平台https://www.umu.cn/)后台显示的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痕迹与课堂总人数的比例进行测量。

二是授课效率。通过讲授相关知识的时间来测量,即相关知识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总时间。授课效率的测量通常适用于同一知识点和教师的纵向与横向比较,不涉及不同知识点和教师间的比较,本文主要针对前者。

三是教学过程便捷度。通过教学过程的流畅度与便捷度等进行测量。即对教学过程的现场感知,具体的测量方式为李克特式9点量表。

四是课堂教学满意度。 “面授” 和 “面授+幻灯片” 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通过课后学生评教系统指标进行综合测量(注:学生评教系统针对整门课程,本文借鉴该指标在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测量); “智能手机+幻灯片+面授” 通过移动互联教学系统测量满意度指标后台显示的分数来测量,采用10 个题项的李克特式10点量表进行打分,总分为最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

五是知识点掌握度。通过相关知识点的答题正确率进行测量,即学生群体通过课程考试中相关题目的正确率,社会人员通过随堂测验的方式测量。

三、实施过程与效果影响分析

移动互联情境对互动式教学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影响与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实施过程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情境下实施过程的相关过程指标实现;二是对实施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效果指标实现(如表3、4)。

表3 “G概念”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在表3和表4对过程指标和教学评价指标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统计结果做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媒介下相关过程与结果指标的差异,得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见表5)。

表4 “FD方法实践与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表5 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不同教学媒介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

表5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理论课程知识点掌握度指标外,其他指标在不同教学媒介(即移动互联情境)之间均体现显著的差异性。理论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度指标没有体现统计显著性,与课程性质及授课群体有关,由于这属于基础理论课程,在知识点掌握上不会因教学媒介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但其他过程与效果评价指标会体现显著的差异性。

基于以上分析,移动互联情境相较于其他教学媒介体现了较高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授课效率和教学过程便捷度,较好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和知识点掌握度。

四、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一是显著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授课效率和教学过程便捷度等。在启发式启动、互动交流和效果评价等环节均可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深化了理论,另一方面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是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满意度和知识点掌握度等,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存在差异,但在理论课程实践中没有显著差异。一方面深化了理论,另一方面对实施效果改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实施建议

一是积极主动使用移动互联教学媒介。由于教师、课程、学生、教学设备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具备全部使用移动互联教学媒介的条件,可通过有意识地主动运用,或者运用其思维促进教学实施过程的优化和效果的改善。

二是实现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的数字化转型。移动互联教学媒介可即时搜集并分析教学实践中的数据信息,实现即时反馈,还可记录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相关信息,累积形成数据库,实现实施过程与效果改善的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幻灯片互动式知识点
水幕幻灯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