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中的要素及技巧研究
2022-09-24刘婷婷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刘婷婷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
声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的传播载体,音乐美学是开展声乐表演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强烈的音乐美感,给予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研究声乐表演,能够提高音乐表演的吸引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导向,帮助表演者开展二次创作,促进优质音乐作品的产生。开展声乐表演时,表演者需要处理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保持表演艺术与音乐技巧之间的平衡,实现音乐之间的互通。声乐表演应结合音乐美学理论,综合考虑歌曲语言、舞台装饰以及思想情感等要素,表演者应加强气息、力度、音色等技巧训练,这样才能演绎出生动、感染力强的音乐作品。
音乐美学是将音乐与美学元素融合起来,围绕音乐的形式、内涵、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音乐艺术的一门学科。现代音乐美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声乐表演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了声乐表演水平,对深化音乐艺术内涵,提升声乐表演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深入分析声乐表演的要素构成与应用技巧,有助于音乐作品创作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基于音乐美学视角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
声乐表演是基于原作的二次创作,表演者需要在尊重原作思想与旋律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思考与经验,对音乐的内涵进行创造性表达,从而让作品既能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能体现出表演者的艺术情操。同时,声乐表演者要能够灵活应用美学知识,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根据表演情境与具体情况,融合一些新颖的表演元素,实现音乐作品的二次加工,构建起音乐创作的典型模型。此外,声乐表演者必须能将音乐作品的思想灵魂演绎出来,挖掘出其中的美学价值,赋予音乐一定的生机与活力,给予观众良好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使其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的融合,能够提高表演者的审美能力,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提升其艺术修养,使其表演出更加生动、有内涵的音乐作品。
能够为声乐表演提供科学导向
现代音乐美学集中体现了大众的审美趋向和审美需求。从音乐美学视角来审视声乐表演,能够将观众的审美理念准确地传达给表演者,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深入发展,使得音乐作品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审美既是主观的理念认知,也是客观的社会价值取向。随着时代发展,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也会不断变化。将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中,可以赋予声乐作品以时代特色,使其沿着时代风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前进,从而有效提升声乐表演的思想内涵,促进我国声乐表演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此外,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的融合,能够丰富声乐表演的思想内涵与音乐内容,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优质的音乐作品,带给他们良好的观赏体验。
有助于提高音乐表演的吸引力
音乐美学是从古至今沿袭而来的艺术经典,能够将声乐表演的实用性、艺术性、创造性表达出来。将声乐表演置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宏大语境中,分析探究其美学特征,结合音乐美学理论,创造出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作品,能够有效提升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提升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同时,对于现代声乐教育而言,确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观是开展声乐教育的重要前提。音乐美学与声乐教育的融合,可以将作品的生命力充分释放出来,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内容与思想主旨,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使声乐表演更具吸引力。如果仅采用乐谱方式,演奏单一的音乐旋律,就无法传达出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因此,音乐美学可以激发声乐表演者的艺术创造力和感知力,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原则
处理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
原作是再创作的基础与前提,再创作需要尊重原作的思想情感与作品内涵。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实现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思想交流,使观众深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表演者要想演绎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就应处理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尽量尊重原创,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背景,加强调研与分析,并融入个人见解,根据自身理解与经历,对原作进行形象化解读,通过与原创作者的情感交流,将音乐作品的个性美充分展现出来。只有保持好原作与再创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使二者协调统一,使音乐表演更加直观形象。
保持表演艺术与技巧的平衡
表演技巧是具体的演唱方法,需要表演者学习专业的技法,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来诠释音乐作品。通常来说,一个成熟的表演者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十分熟练的表演技巧,演绎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而表演艺术则是一种抽象化的演绎能力,需要建立在表演者成熟的演唱技巧基础上,表演者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艺术思想,挖掘出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元素,并发挥个人创造力,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与形式,将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张力。艺术性与技巧性的相互统一,实现了声乐表演内涵与形式的高度结合,使音乐形神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表演者的专业功底与艺术造诣,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保持表演艺术与技巧的平衡能够激发声乐表演的内在活力,应成为音乐美学应用于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原则。
注意音乐的时间互通性
随着时代变迁,音乐作品的风格特性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时代性是音乐的鲜明特点。开展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分析不同创作手法的目的与作用,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意义,从而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表达出来。比如,对于古风类声乐作品,由于其年代久远,无法亲眼看到古人创作音乐作品时的真实意境和演奏情境,但是从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中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演奏者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研究古风类声乐作品的演唱方式、旋律特点等,揣摩古人创作音乐作品的意图,准确把握音乐的风格特色。此外,不论何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民族歌曲、戏剧抑或民歌小调等,演奏者在表演时都需要考虑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文化特色等,以确定音乐作品的总体基调,将音乐之美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艺术的要素
语言要素
相比于其他音乐形式,声乐表演艺术能够通过合适的歌唱语言,将歌曲的思想内涵、情感主旨表达出来,实现音乐与语言的良好结合,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语言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是把握歌曲旋律节奏的基础性要素。因此,掌握良好的歌唱语言是提升声乐艺术内涵的重要因素。通常,声乐语言是在人类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通过一定的艺术化处理,实现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表述。在表达时,表演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语气、声调,进行合理断句,并配合特定的肢体语言、神态变化,综合上述几点要素,将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表达出来。同时,表演者还应注重歌唱语言的特殊性,需要增强语言表达的戏剧性,通过合适的发声技巧,准确清晰地表达词义。总之,声乐表演应把握歌曲语言的内在规律,采用良好的声乐技巧与艺术语言,将音乐的艺术特色表达出来。
情感要素
情感是声乐表演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表演者需要采用合适的声音技巧,将艺术情感转化为知觉艺术。情感是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因素,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发挥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能够将音乐艺术魅力表达出来。在演唱时,表演者既需要考虑作品的情感基调与发展脉络,又要与作曲家的审美理念联系起来,通过进行良好的情感体验,将个人审美意识融入艺术作品中,实现情感的有效表达。如果演奏者缺乏良好的情感投入,仅凭借演唱技巧开展表演,将无法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声乐表演者应深入研究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内涵,熟练掌握音乐的旋律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将其中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
装饰要素
装饰要素主要指声乐表演舞台的外部环境,包括表演服装、表演道具以及舞台布景等三大方面。声乐表演不是简单的歌曲演唱,要考虑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因素,配合服装、道具、灯光、舞台等多种装饰性元素,营造良好的视听表演空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通常,这些装饰要素应与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保持一致,以保证整体舞台效果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达到视听融合的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氛围。其中,表演服装应尽量贴合声乐作品风格,根据音乐类型选择不同年代与造型风格的服装。如古风类音乐可以选择汉服等传统服饰,现代音乐则可以选择一些时尚类服装。灯光、色调等尽量符合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协调搭配暖色调与冷色调,通过生动形象的外部装饰,强化观众的听觉体验,使观众能够沉浸在声乐表演创设的情境中,与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品鉴音乐的艺术美感。
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艺术的技巧
气息技巧
气息技巧是影响声乐表演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依靠声带器官,再配合口腔、鼻腔,合理调控呼吸节奏,发出气息。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正确运用气息,把握好呼吸技巧,学会灵活调节呼吸的深浅、长短,使气息传达深而不僵,能够自如地切换气息。换气时,可以通过口鼻同时吸气的方式进行换气,从而保证演唱效果的自然顺畅,使气息更加稳定。吸气状态也是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表演者要能够将鼻腔、胸腔等部位的气息传达到腹部,同时小腹下压,试着想象抬重物时的感觉,从而找到气息的支撑位置。在训练时,表演者应让身体保持直立状态,放松左右肩膀,微收小腹,在平静状态下进行深呼吸,当吸气量达到八成左右时,可以逐步放慢吸气速度,并开始缓慢呼出;接着采用练气的方式,将气息匀速流出,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这样能够缓和表演者的紧张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总之,气息在声乐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加音乐作品的层次性,产生良好的演唱效果。
音色技巧
音色通常是指表演者声音的特色,不同的音色能够表达出差异化的音乐风格与人物性格,营造出良好的音乐表演情境。人们通常认为声音条件是先天决定的,没有意识到后天训练可以改变音色。在声乐表演中,男女音色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包括花腔、戏剧腔、抒情腔等几种类型。演唱者应根据表演情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音色进行表演。比如,在演唱传统歌剧《白毛女》时,演唱者可以采用沉重深厚的音色,将心中的愤怒与悲痛表达出来,保证音色与音乐作品的基调相符合。如果音色转换不合理,将会影响最终的演出效果。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应合理应用音色,采取个性化方式,充分诠释不同强度的声音,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产生良好的舞台感染力,并通过音调的变化,让观众融入声音情境中,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表演更加富有情感与艺术张力。
力度控制
声乐演唱中常常会出现过于注重音乐旋律和发声技巧,忽视音乐声音强弱力度的现象。许多表演者一味追求音乐演唱的响度或强度,将作品演绎得千篇一律,使作品丧失了自身的特色与艺术内涵。为此,要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就要准确把握声乐演唱的力度,采用合适的演唱技巧,将音乐作品的旋律表达出来。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旋律变化的特点,梳理出不同部分的演唱力度,并进行明确标记与记忆;其次,进一步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变化演唱技巧,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力度可以被视为一种声音表现的强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力度的控制取决于呼吸的压力以及演唱技巧,合理的力度搭配合适的声音密度,可以传达出良好的情感内涵。
综上所述,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意义重大,能够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涵,更加直观形象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传达出良好的艺术内涵,为声乐表演艺术提供更多帮助。在表演时,表演者既要考虑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考察音乐旋律与文化内涵,挖掘出其中的情感,又要多层次地分析音乐作品的时代价值,将其中的音乐内涵表达出来,实现音乐表演风格与时代特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