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淮等造铜钟考析

2022-09-23曹静

收藏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钟铜钟云纹

曹静

张淮等造铜钟(图1),铸造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钟体通高124、口径77.5 厘米,重量约为276 千克。钟体保存基本完整,由太监捐资所铸。此钟钟钮(图2、图3)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造型,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面部两侧各有两缕龙须延伸至龙角。龙鼻呈三角形,两侧有龙须,嘴下颌部位有一缕须髯。两只蒲牢背脊龙纹依稀可见,双龙共捧一火珠。蒲牢前肢粗壮有力,龙爪与钟体浑铸,紧紧附着在钟体顶部,爪有5 趾,趾关节处饰有鱼鳞纹,趾头为弧状的三棱锥形。龙的脚趾亦有龙须,飘然若动。钟肩(图4)饰莲瓣一周18 朵,内铸有三遍“南无阿弥陀佛”咒语。钟腰以三细两粗五道凸弦纹将钟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有四区,区内铸有袈裟纹。钟体上部饰以4 个牌位,分别铸“皇帝万岁万万岁”“司礼监太监张淮”“御用监太监丘聚”(图5)“大明正德十五年月日造”(图6);钟体下部铸有牌位“司礼监右监丞阎绶”(图7)。钟体铸有311 位太监等官姓名,钟裙部饰以浮雕式龙纹及波浪纹。八耳波状口,平均分布4 枚撞钟月。

一、钟上宦官

张淮等造铜钟是由宦官集资铸造的具有明代时期特点的一口铜钟。此钟由司礼监太监张淮、御用监太监丘聚等311 位宦官共同捐资铸造。

钟上司礼监太监张准、太监郭彬还捐资铸“天宁寺铜钟”(1525,图8)。

钟上铸太监陈奉还参与捐资铸“保明寺铜钟”(1572,图9)。

钟上铸太监王诚、张喜、王雄、刘升、刘保、杨奉还参与捐资铸“衍法寺铜钟”(1513)(此钟已不存,钟拓片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钟上铸太监王聪还参与捐资铸“天宁寺铜钟”“明正德七年三十五佛名钟”(1512,图10)。

钟上铸太监刘洪还参与捐资铸“黄村寺铜钟”(1533,图11)。

明朝宦官铸钟之多,超越了以往历代,这除了与明朝宦官专权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宦官与君主的关系。①钟从最早的报时工具发展到象征着权力、地位以及宗教法器,其历史地位发生了改变。《礼记·缁衣》:“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君主爱好某物,居其之下的人必更为爱好。宦官作为伺候在皇帝左右最为亲近之人,如君主视为重要的器物,必然也会被宦官视为至宝,想尽一切办法得到。

在张淮等造铜钟上,铸有御用监太监丘聚。他与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谷大用、张永等几个曾经侍候过太子,得到武宗宠幸的大太监结成了新的权宦集团,人们惯称之为“八虎”,丘聚为“八虎”之一,正德元年(1506)掌管东厂。②八虎之一的谷大用也曾捐资铸造了一口谷大用造铜钟(1510),此钟现悬挂于北京白云观玉皇殿内。

从北京遗存明代古钟发现,宦官捐资铸钟现象非常普遍,多为宦官单独或集资而铸,其用途大都是捐助给寺庙使用。

二、宦官铸钟缘由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有14 口明代宦官所铸古钟:法华寺铜钟、守陵官员铸铜钟、明正德七年三十五佛名钟、明正德八年三十五佛名钟、张淮等造铜钟、天宁寺铜钟、黄村寺铜钟、摩诃庵铜钟、黄锦等造道钟、李淮铸铜钟、太监铸道教铜钟、保明寺铜钟、弥勒庵铜钟、魏忠贤造铜钟等。这14 口明代铜钟铸造精美,且保存完整,体现出明代宦官铸钟独有现象。究其缘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宗教信仰

宗教的主要特点就是使人们相信在现实生活世界以外存在有一种可以主导自然和人类祸福吉凶的神秘力量,使人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引申出具有各个宗教特色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③

明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其统治者借鉴前朝君主统治的兴衰经验和教训,从深层次上对百姓进行统治,利用宗教来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明朝的宗教包含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民间的秘密宗教等。其中,佛教和道教流傳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早年颠沛流离,曾入寺为僧,因此对佛教非常重视。明太祖在位的三十一年里,设善世院,高其品秩;大量征召名僧到南京,咨问佛法;派遣僧人出使,建立健全僧官体系;频繁举办佛法会,编集、刊刻大藏经;普给度牒,许令僧人自由传教;招谕、封授西藏等地藏传佛教上层僧人。④

明成祖朱棣皇帝登基之后,为彰显大国风采,下令铸造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钟。此钟钟体内、外壁均铸满了经书和咒语。如《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大悲总持经咒》《佛顶尊胜总持经咒》《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共计23 万余字,好似一部佛教经典,供世人诵读。明朝初期,帝王对佛教的提倡和保护,对中后期宦官崇信佛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宦官对于宗教的信仰主要体现在修建寺庙方面。从北京地区宦官修建寺院数据统计分析,明代宦官参与重修或新建寺庙数量累计达250 余座(包括城内和京郊),这仅仅是能在地图上可见数量。实际上,明朝宦官修建寺庙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尤其是在明正德年间,以宦官为主体营建的寺庙数量接近40 座。宦官无后,在墓地建庙宇,让僧者来庇护自己的坟茔,从而达到“为身后香火之供”的精神寄托。⑤

正德二年《最胜寺谕旨碑》(图12)记载:“……故御马监太监钱能逮事累朝,宣力中外,多著劳绩,其葬地在通州安德乡,旁有寺曰最胜,已命僧錄司左觉义定宝……赐之护敕俾管业茔地,以奉香火……仍准拨与十顷,令最胜寺住持真诚,并锦衣卫指挥钱璋分耕看守,永奉香火及修理坟域等用……樵牧毁坏,特再降敕禁约,凡官员军民人等敢有故錄违者,罪之如律,故谕。”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目》记载存有“丘聚太监墓地蠲免役税敕谕碑”(图13),碑建于正德二年,碑高205、宽104、厚27 厘米。碑文记载:“朕惟人臣能效劳……太监丘聚侍朕春宫……凡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敢有不尊敕旨作践侵占者必罪不宥故谕。”据碑文,御马监太监丘聚买地置造坟田,皇帝谕官员军民诸色人等不得侵毁,若敢有不遵者,必罪不宥,为此立碑。

《西山行》中曾描绘:“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华缘海会走都人,碧构珠林照城郭。”此诗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正德年间宦官修建寺庙数量已达营寺之盛。

由此可见,明武宗对于宦官私建寺院现象,不僅不加责罚,相反,还赐护持敕谕。宦官专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已得到皇权的庇护,可以任意忘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明武宗时期,宦官修建寺庙的普遍性。钟与寺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钟即有寺,无钟即无寺,因此从明代寺庙数量上是可以直接反映出古钟数量。这些古钟的遗存,也正是北京名刹古寺历史的见证。

(二)祈福来世

由于宦官残缺的生理所致,他们不得不把美好的愿望通过修建寺庙、捐资铸钟的方式,寄托于宗教信仰,以求来世得到福报。现收藏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法华寺铜钟,钟体除铸有宦官姓名之外,另铸“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普贤菩萨”的名号等。还有正德七年三十五佛名钟、正德八年三十五佛名钟均铸有四大天王的名号。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法、护僧、护国、护众生的职责。宦官们把佛名号铸于钟体之上,渴望通过以佛门敲钟的方式,为自己祈福,把今生残缺以及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于来世,求往生于西方净土。

三、钟体龙纹纹饰的特点

龙纹作为器物装饰手法之一,其造型根据年代的不同,生产力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特点。

在古钟装饰范围内,龙纹的种类主要包括:云龙纹、海水龙纹、正面龙纹、戏珠龙纹、团龙纹、螭龙纹、夔龙纹、火珠龙纹、龙凤纹等。

张淮等造铜钟钟体纹饰由龙纹、云纹、海水纹构成。在钟裙位置饰有两两相对做腾飞状的龙纹,共计8 条(图14)。此钟龙纹的整体形态较为飘逸,龙首微微向上昂首,目为侧目,龙须向上飞扬,龙鼻虽长,但不向上翻,而是向前凸起,龙嘴呈闭合状,龙身细长,横向三弯,龙的前爪趾距亦较前朝增宽,为四爪龙。配图为海水纹与云纹,云纹呈“如意”状,云纹继承了洪武时期的短脚如意、飘带如意云。在海水上方,铸有圆形撞钟月,形成二龙踏海捧月腾飞图案。

与张淮等造铜钟云龙纹较为相似的还有明正德八年云纹铜钟( 图15),此钟龙首亦为侧面,眼为侧目,龙须向上飞扬,龙嘴呈闭合状,身体呈三弯横向;龙爪趾距较大,为四爪龙。在钟身上,铸有“王”字状云纹。但在钟裙位置,云龙纹的配纹则为“如意”状。

综合分析,明正德年间古钟云龙纹特点为:龙做驾云腾飞状,或在云间起舞。体态细长,龙爪趾距加大,龙鼻虽长不上翻。与其他器物云龙纹相比较,存在一定异同。例如,在瓷器龙纹中,龙嘴呈现或闭或张状,目为侧目或双目状;而古钟纹饰中的龙纹,多为闭合状,龙首为侧面,龙纹整体造型飘逸飞扬。

云龙纹始于唐宋五代时期,云龙纹作为古钟上的一种纹饰,不仅贯穿整个明代,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堪称一种定型的纹饰。在构图上以龙为主,云为辅,再配有海水、火珠等配纹。因此,古钟上的云龙纹并不止云纹单一作为配纹,这一点或许与其他器物的云龙纹有所差异。

正德年间的瓷器上,云龙纹的云纹多为“壬”字云。如首都博物馆藏的两件明正德瓷器:黄地绿彩云龙纹盘( 图16)和黄地绿龙碗(图17),两件器物的配纹均为“壬”字状云纹。这种“壬”字状的云纹在明成化年间的古钟上出现过。如:明成化鎏金龙纹铜钟(图18)、明成化龙纹铜钟(图19)。这两口钟上,铸有火珠龙纹和二龙戏珠纹饰,配纹为火珠纹和云纹。这一时期龙纹龙首向上,龙嘴上翘,龙须随之飘扬,目为侧目,龙爪为五爪,状如圆轮,骨感较强,呈现出劲健之美。龙纹为成化年常见纹饰之一,与前朝相比差异并不明显,配纹多以“壬”字云纹为主,但也出现了“如意头”云纹,如明成化鎏金龙纹铜钟。张淮等造铜钟继承了明成化“如意头”云纹的特点,但其造型更为生动飘逸。

结束语

在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封建历史河流中,宦官捐资铸钟行为逐渐形成。张淮等造铜钟作为明代宦官铸钟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出明代宦官捐资铸钟的独特现象,更推动了古钟铸造工艺的发展。根据其铸钟缘由以及铸造纹饰,从侧面反映出明正德年间的社会风气和美学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古钟铜钟云纹
汉口外滩感怀二首
浅析现代设计中云纹图案的运用
小雪释怀
钟声悠悠迎新年——探访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西江流域南汉“姐妹”铜钟
吉祥云纹与现代家居软装饰纺织品设计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铜钟之谜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