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出土文物看晋国的凤鸟崇拜

2022-09-23郭喜锋

收藏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晋国崇拜

郭喜锋

关键词:晋侯鸟尊 晋国 凤鸟装饰 崇拜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动物作为装饰题材的青铜器、玉器大量出土,构成了晋文化的一大特色,凤鸟是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尤其是第一代晋侯墓中出土的青铜鸟尊,以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当选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周时期的晋国是一个崇尚礼制的社会,在代表身份地位的青铜器和玉器上频繁使用凤鸟纹饰符号,反映了晋国人什么样的审美意识和社会观念?凤鸟装饰为什么在晋国如此流行?本文整理了山西地区以凤鸟为装饰题材的出土器物,对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希望为晋文化的多视角考察贡献一份力量。

一、凤鸟崇拜的典型器—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 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 1 1 4 。高3 9 、长3 0 . 5 、宽1 7 . 5 厘米。器物以伫立回首的凤鸟为主体造型,鸟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体躯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与凤鸟对望。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双腿粗壮,爪尖略蜷。颈、腹、背装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装饰云纹,翼、盖间装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底,尾部装饰华丽的羽翎纹(图1)。这是一件将造型艺术与实用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精美之作。

鸟尊背部器盖内侧及腹底均铸有两行九字铭文“晋侯作向大室宝尊彝”(图2),表明这是一件晋侯宗庙祭祀礼器。据考证,鸟尊的拥有者为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①

据《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周代祭祀时需用礼器“六彝”,其中就有“鸟彝”。晋侯鸟尊就是文献中的“鸟彝”,用于在太室中对地祇(地神)行“祼”礼。“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礼,多用于宗庙祭祀,以酌郁鬯酒灌地以降神为仪式特征。②祼祭时所用的礼器称为祼器,周代官吏中有“郁人”这一官职,专职掌管祼器。祼器中鬯酒, 流行于商周时期, 一般用于祭礼、占卜及其他重大场合。孔颖达《正义》:“以黑黍为酒,煮郁金之草,筑而和之,使芬香调畅,谓之秬鬯。”鬯酒是一种以郁金香调制的香酒。河南罗山天湖晚商息族墓地出土过一件密封良好的青铜卣,内装古酒,经色谱测试每百毫升内含8 . 2 3 9 毫克甲酸乙酯,并有果香气味,推测这卣古酒可能就是商人酿造的“鬯”。③晋侯墓地M 8 出土的一件兔尊,盖内粘有树叶状物,可能与用郁金香叶调酒有关。④由此推之,鸟尊所盛亦应是此类的鬯酒。裸器并不永久放在太室中,“及葬,共其裸器,遂埋之”。

二、晋国器物上的凤鸟装饰

晋国的许多青铜上都有凤鸟形象,大体而言包括平面装饰和立体造型两类,前者的表现形式接近于线刻和浮雕, 多装饰在器物的外表面, 后者的表现形式为立体造型, 或自成一体, 或为器物的艺术构件。平面装饰的凤鸟纹, 有装饰于青铜器口沿、腹部、颈部、圈足等部位作为辅助纹饰的, 如晋侯燮父夫人墓M 1 1 3 中出土一件青铜卣(M113:102),盖和颈部饰带状鸟纹一周, 以云雷纹作地。晋侯墓地M 9 2 所出的晋侯僰马圆壶和晋侯喜父盘、M 8 出土的晋侯苏钟,天马—曲村遗址M 7 1 1 3 出土的白乍簋和M 6 3 8 4 出土的晋仲韦父盉,闻喜上郭村出土的刖人守囿车等均器物均装饰有凤鸟纹饰。也有位于器物腹部作为主体纹饰的,如晋侯燮父墓中一件青铜尊腹部饰有一只展体凤鸟(图3),鸟喙及额顶的冠凸出器表, 双足延伸至圈足上部, 纹饰特征与晋侯鸟尊近似,设计精巧,造型灵动。

立体鸟造型中, 有将雕铸的立体鸟造型作为器纽、器足等部位的裝饰焊接于青铜器上的, 如晋侯墓地M 1 1 3 出土的鸟形銮铃( 图4)、M 3 1 出土的鸟盖人足盉(图5)、M 6 3 出土的立鸟人足筒形器(图6)、M 6 2 出土的立鸟盖壶(图7)、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匏壶( 图8) 等; 也有通体雕铸成独立鸟形象的拟形器, 除了晋侯墓地的鸟尊外, 还有出土于赵卿墓的春秋时期的鸟尊、相传出于太原现藏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的春秋时期的子乍弄鸟尊等,都是绝世佳作。

凤鸟装饰还见于玉器等其他材质的器物上, 比如晋侯墓地M 1 1 3 出土的鸟形蚌饰、M 3 1 出土的龙凤纹玉圭( 图9)、M 6 3 出土的鸟形玉戈( 图1 0)和玉凤(图1 1)、羊舌墓地出土的凤鸟纹玉饰(图1 2)和玉璜(图1 3)等。可以说,两周时期凤鸟形象在晋国的祭祀、丧葬、艺术等不同领域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晋国崇拜凤鸟原因探微

关于凤鸟纹的出现时间、历史断代等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广泛讨论,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确定的凤纹出现于商代末期⑤。西周时期,凤鸟纹与周王朝的政治、礼仪等活动密不可分。西周早期, 鸟形纹饰逐渐摆脱商代纹饰的固有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量鸟纹出现并发展出许多新的类型, 最大的特色在于拥有华美华冠和逶迤长尾的鸟纹和顾首鸟纹流行, 一部分凤纹喙部张开, 呈仰天鸣叫状; 在主题纹饰即凤鸟纹以外,开始添加一些辅助纹饰如云雷纹, 用以表现广阔的天空, 使凤鸟的形象更加丰富美观。昭穆时期, 鸟纹由配角转为主角, 特别是垂冠大鸟纹,常以华美的身姿展现于器物的主要部位, 作为主题纹饰盛极一时。鸟形器主要运用于尊、卣等酒器上,立鸟附件多用于器物的盖、耳、鋬、足等部位,装饰鸟形附件的铜器则几乎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各种类别。

晋国作为西周时期的一个重要分封国, 是周成王同父异母之弟—叔虞的封地。叔虞被封至唐地之时,举行过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周天子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帮助他组织新的政权,赐“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姑洗之钟”以炫耀周人的武功。晋国始祖带着周王室的册命来到古唐国之地,同时也带来周室文化,凤鸟装饰开始在晋国流行。

晋国不负王室重托, 不断开疆拓土, 成为一方之主。西周王朝的凤鸟崇拜也随着晋国的征伐、联姻、贸易等不断传向四周部族。近年来翼城县大河口墓地M 1 0 1 7 出土的凤鸟纹尊(图1 4 )、凤鸟纹提梁卣(图1 5 )和M 2 0 0 2 出土的鸟形盉(图1 6)、长治黎城楷侯墓地出土的玉凤(图1 7)和铜鸟(图1 8)、绛县横水墓地出土的荒帷(图1 9)、北京保利博物馆从境外收购的倗季凤鸟尊、潞城市潞河村出土的虞侯政壶等都生动展现了这段历史。

四、凤鸟崇拜的文化内涵

晋国人如此看重凤鸟, 除了受西周王室的影响之外, 还因凤鸟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 彰显着新兴之国的政治抱负和礼制秩序,成为凝聚族人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 依恋故土,捍卫王室

晋国的鸟形装饰中, 回首鸟形象较为多见, 形象逼真, 令人叹服, 晋侯鸟尊这种将回首鸟形通体立雕成鸟造型的情况在整个西周时期都非常罕见。屈原《九章· 哀郢》载:“ 鸟飞反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晋侯鸟尊的这种回首造型或许意在表达:唐( 晋) 作为周王室分封国, 对周王室充满依恋,担负着捍卫王室的职责,寄托晋侯的政治情怀。

2 . 怀柔众邦,招徕贤臣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成王成周之会,四方献珍禽异兽:“西申以凤鸟……氐羌以鸾鸟……方炀以皇鸟……方人以孔鸟。”凤、鸾、皇,都是凤鸟之属,“四方献凤凰”说明周王德政远播,四方归顺来朝。西周时期,“凤皇来仪”“凤皇翔”“凤皇集”等都意在表达四方归顺之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诗·大雅·卷阿》。据《诗序》,此诗乃“召康公戒成王”之诗。全诗10 章,章章言贤士君子来游王所,第7 ~ 9 章进入高潮:“凤皇于飞, 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皇于飞, 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可见,在周人的观念中,凤凰象征着贤人、君子,是天子(明君) 招徕的对象, 凤鸟纹具有怀柔众邦、招徕贤臣的意愿。

武王克商后, 周王室的统治并不稳固, 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当时的山西南部分布着许多商代遗留下来的方国,并不真心臣服新政权。武王去世不久,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 古唐国也参与其中。周公将其一举消灭, 将一部分人迁至他地。为了加强对唐地的管理而将叔虞分封到这里,镇守这个中原和北方的门户之地。叔虞去世后, 他的儿子燮父采取了兼容并包, 与当地文化、人群融合的策略。晋侯鸟尊引颈回首, 双鸟和鸣, 就是一种召唤, 一种怀柔异族、招徕贤臣的召唤。

3 . 天命所归,雄心壮志

商周时期都有凤即风神的传说。殷墟卜辞里就有以鸟兽为帝使的记载, 如“ 帝史凤”(《卜辞通纂》3 9 8 ):“卜辞以凤为风。说文:凤,神鸟也……此言于帝史凤者, 盖视凤为天帝之使, 而祀之以二犬。”⑥周王室的祖先从事农业生产,善于播种、种植, 对鸟类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有深刻的了解。在他们眼中, 作为风神的凤鸟是上帝的使者, 是上帝派往人间主司、预报时令季节变化的神鸟。张光直“ 萨满通灵说” 认为“ 青铜彝器是巫觋沟通天地所用配备的一部分,而其上所像的动物纹也有助于这个目的”,⑦凤鸟纹与其他动物纹饰一样,作为青铜礼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祭祀中被赋予某种神性,能够沟通天地,传达神的旨意。

《国语· 周语上》:“ 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韦昭注“三君云: ,凤之别名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引《尚书传》曰“周将兴之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种, 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 诸大夫皆喜, 周公曰:‘ 茂哉, 茂哉! 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恐恃之’”。《艺文类聚·祥瑞部》载“《琴操》曰: 周成王时, 天下大治, 凤皇来舞于庭, 成王乃援琴而歌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可见, 有周一代, 都将凤鸟视为祥瑞之兆。西周青铜器上许多凤鸟纹的凤首微倾或平直向前,喙微微张开或完全打开, 似乎正在仰天鸣叫, 表现出凤昂首鸣叫的特点,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仿佛是“民和睦,颂声兴” 的周之兴也, 是鸣于岐山形象化的生动写照。

作为上帝的使者, 凤鸟是太平、吉祥的象征,凤鸟所现之地, 必是天命所归之处, 这种信仰也成为周人精神的象征和凝聚周族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晋侯燮父承担着周王朝的重托,面临着诸戎环绕的局势, 必定踌躇满志, 志气高昂, 准备一展宏图,看那鸟尊躯体健硕,姿态昂扬,正是最好的体现。

4 . 家国同构,以礼制邦

凤鸟所代表的天命赋予西周政权合法的意义,统治阶级主张“天人同构”和“家国同构”,从而制定了宗法等级制,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身份上的高低贵贱,等级秩序建立了起来。西周凤鸟纹的重要构成表现形式“对称性”,是“礼乐”秩序下周人所看重的传统装饰构成形式之一。无论是装饰在器物腹部的主体鸟纹还是装饰于颈部等相对狭窄空间的辅助鸟纹,都会采取对称的方式分布,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状态。

晋国作为西周的嫡系分封国,严格遵循着西周的礼仪制度,表现在纹饰上,则是庄严、凝重、充满神圣意味的纹饰盛行,而均衡和对称式构图所蕴含的端正、稳重的艺术感染力,恰能满足这种需要。西周早期的鸟纹往往都严格按照轴对称的布局排列,构图严谨,显得庄重、威严。晋侯鸟尊具有浓重的礼法色彩,晋国带着周王室的成命,将周文化傳播到戎狄之地,霸国、倗国的凤鸟明显以晋侯鸟尊为模范,显得雍雍穆穆。西周晚期以后,周王室对各个分封国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维系统治的宗法制度动摇, 作为宗法等级和礼乐制度物质体现的青铜礼器因此失去了凭依而逐渐改变了性质。表现在纹饰上,就是自由气息的兴起、凝重感的式微,对称和均衡式构图逐渐衰落, 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鸟形装饰的出现,比如春秋时期的赵卿鸟尊(图20),通体圆雕,呈一昂首挺立的鸷鸟造型,禽体丰满,小冠,圆睛, 钩喙,通体披饰羽鳞纹,足掌上有蹼。没有高扬的头冠,没有飞扬的翅膀,没有艳丽的尾羽,有的是硕大的鸟喙,健硕的躯体,一改礼法束缚,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结语

3000年前, 晋侯鸟尊曾经伫立在晋国庙堂之上,默默注视着与周天子同一血脉的晋国君臣进行宗庙祭祀,歌颂先祖功绩,表达对周天子的耿耿忠心。随着晋国开疆扩土的步伐,象征着天命和祥瑞之兆的凤鸟不但渗透到了晋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还传向了四方的戎狄部族,体现着晋国充满生机、昂扬向上的时代气息和招徕贤臣、一展宏图的雄图壮志,也展现了西周宗法礼制秩序下装饰纹样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晋国崇拜
甘拜下风
师旷劝学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翳桑之报
西夏天崇拜研究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我最崇拜的人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