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科单元教学路径初探
2022-09-23郑巍
□郑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因此,语文学习“需要一个模仿、抽象、迁移、反思、修正、内化的学习经历”[1],这是单课时教学难以支撑的。而单元教学是进行整体性教学,教师根据主题(专题、话题、问题)和活动等选择学习材料,将单元内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四学制)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篇教学重点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围绕“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人文主题,编选四篇课文,依次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两下儿辩日》。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方式,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有天真的孩童思维,有奇幻的科学想象。
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是撬动教材知识体系,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的前提。本单元四篇文章从时间上看,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间上看,包括了中国和外国;从对象上看,有儿童和成年人,其中成年人又有科学家、文学家等不同职业。看似散乱,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围绕“探索未知”的主题,呈现了一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和探究史。所以,单元教学目标既要突出这一价值取向(单元线索),又要兼顾不同文体的学习要求;既要有单元轮廓的勾勒,又要注重单篇课文的个性特质。单篇教学重点只能形成互补式的网状结构,而难以从“语文要素”的角度取其相似点。
?
二、架构单元教学内容,勾连单篇相似问题
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便是根据单元目标的设计,把握单元内篇目的内容,通过教材内容的有效运用、整体架构来达成教学的目标。四篇课文分别从科学研究、生活认知、未来畅想、自然常识的角度探索未知世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从基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基于文体特征的语文学习和基于科学发展的人文思考三个角度把握,以单元基本问题为关键点,以单篇核心问题为操作点,形成单元系统又各自独立的教学内容,覆盖语文学习知识,互为补充、互为支撑。
关注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是语文的总目标,因此,本单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整个单元,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开展课文逻辑的学习。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为核心问题,《表里的生物》以“作者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的?”为核心问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以“这篇小说为什么富有可读性?”为核心问题,《两小儿辩日》以“两小儿是如何推理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识?”为核心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紧扣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段与段以及语句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语句及段落及结构,层层推进,进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关注文体特征的学科学习是基于本单元文体种类丰富的特点而设计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议论文、回忆性散文、科幻小说和寓言故事,不同文体的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认识。“阅读教学,必须十分关注阅读的体式差异;不同体式的阅读,有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匹配的教学方法。”[2]议论文当以文章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为主,学习论证的严谨过程。散文教学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一句“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将“我”童年时知道声音“真相”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外。科幻小说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从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为主,在过去和未来生活的对比中感受文章的立意。《两下儿辩日》则强调“诵读”,如朱熹云:“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关注科学发展的人文思考是鉴于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目标,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四篇课文虽然都是在探索未知世界,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认识或改造的关系,但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隐含了编者包括作者的“非科学”因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中阿瑟林斯基对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的发现,呈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和温柔的爱。尤其文章最后的补充论述,强调的是“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这是高于科学探索的能力和条件。更不用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在天马行空、忍俊不禁的未来想象背后,包含的是作者对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的缺失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担忧。
三、优化单元教学策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单篇课文难以达成的,需要站在单元教学的高度、运用单元篇目的内容、优化单元协同的策略不断形成和巩固,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内化、融合和提升。
(一)材料链接,明确导向,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本单元立体地展示了科学家、孩童、文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他们或灵感闪现、或天真可爱、或奇思妙想,“多样的文化”表现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主动探索、不懈努力的过程。在单篇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特点。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阅读链接”介绍了中国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科学事迹,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以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给予了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与课文中的三个国外的事例形成补充。《表里的生物》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看似差别很大,但两者以想象的方式探索未知世界,正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式。《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积极探求自然现象、探索真理的实践,他们争辩的问题,在缺少现代天文学知识的支撑下,是非难辨。这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科学问题,无形中提升学生对古人这一辩论的体验。
(二)言语实践,关联内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本单元具有典型的语言实践环境,能够借助关联词勾连上下文,体现行文的逻辑性。《表里的生物》使用因果关联,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内容梳理:因为“我”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又因为“我”发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所以“我”认为父亲的怀表里面有活的生物。因为“我”怀疑表里有蝉或者虫一类的生物。又因为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所以“我”对表里边有活的生物深信不疑。……《两小儿辩日》同样适用:因为生活常识中“远者大而近者小”,又因为“日初出大如车盖”,所以小儿甲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由此,借助于关联词,不仅梳理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善用比较,求同存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如前文所述,推理是本单元呈现的探究方式,四篇课文都有着“生活现象+科学知识或日常经验+探索论证(推理或想象)”的过程。但是,什么样的推理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呢?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四篇课本都基于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而进行的思考,《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或是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或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而《表里的生物》和《两小儿辩日》是从人物有限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推理,他们的探索过程中有合乎逻辑的成分,但与科学的结论相悖。由此可以得知科学发现是建立在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的,而日常的生活经验往往带有表面性和不确定性。再如《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虽然不像前三篇课文那样在行文中具有推理过程,但科幻小说的文体决定了其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合理性的想象,才能够为读者所接受。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科幻小说又那么引人入胜呢?得出科幻小说一方面需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合理性的想象,才能够为读者所接受。
(四)研读分析,融入情感,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语文是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进行一般的讲解,也不是一个独享者进行自我的陶醉。老师需要融入自我的理解、自我的情感,通过创设意境、示范朗读、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美学特质来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如《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关乎着童真与亲情,易激起青少年内心的温暖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品读语言,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当“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的时候,“蓝色、红色、金黄色”在课堂上闪耀着,是怀表的美丽世界对作者的吸引,“小宝石、齿轮、小尾巴”则是“我”由衷的惊叹。儿童那种单纯、可爱、天真的形象立于纸上,让人向往。同时,作者以天真幼稚的孩童目光呈现“表里的生物”,由滴答滴答的响声联想到表里边有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将表针视为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在这种陌生化的表达中,读者也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有趣的、美丽的世界。
四、设计单元教学作业,对标学业质量标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从“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整合、分析与解释、反思与评价”四个版块设计单篇目作业,合理地安排各种语文知识,并且“随文学习,学以致用”,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搞题海战术,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但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说,整体性、结构化、实践类的设计更有助于其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因此,单元教学的单元作业也是衡量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抓手。在第四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注重情境化和实践性。如针对议论文“用具体事例印证观点的写法”的目标,让学生在文章三个事例的基础上,再查阅资料,补充一则能够印证观点的事例。针对散文的探寻“情感变化”,结合怀表的内部构造,让学生开展对“父亲”形象的评价。针对科幻小说的科学性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影视作品中哪些片段具有合理性。针对《两小儿辩日》的“明晰两小儿各自论辩的逻辑”则适合以表格的形式把思路视觉化。
同时,以“有理有据”为核心,编制与学生生活和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关的作业:
1.根据近期上海新冠病毒确诊(蓝色)、无症状感染者(黄色)的曲线图,谈谈你对疫情发展的理由和判断。
2.面对孔子的“不能决也”,你会如何化解这场“辩斗”?
总之单元作业既可以基于人文主题的巩固,也可以结合单篇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但都要跳出单篇课文、统筹学科知识,在循环往复又逻辑上升的课文学习中把握内容要素,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单元教学对整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和学科思维,培养的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也将越来越深入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