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2022-09-23尚乘刘春莹谭颖颖冯露夷
尚乘 刘春莹 谭颖颖 冯露夷**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DN临床上以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持续超过3个月为主要特征[2],我国DN占糖尿病患者约20%~40%,与欧洲国家发病率相似[3]。现代医学对DN的治疗主要是降糖、防治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透析和肾移植已成为DN肾衰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4],但总体疗效欠佳。如何能延缓DN的进行性恶化对于治疗此病尤为重要。作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善用中医药辨治DN患者,DN患者虽然临床表现各异,证型不尽相同,但总以脾肾阳虚型多见,作者也在长期临床中积累了一些辨治脾肾阳虚型DN患者的经验。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D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对中医药防治DN提供临床辨治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201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脾肾阳虚型DN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62.85±12.34)岁;病程最短1.4年,最长15.7年,平均病程(12.21±2.13)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7岁,平均(63.15±11.64)岁;病程最短1.7年,最长14.9年,平均病程(11.96±2.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1;②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③OGTT葡萄糖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11.1mmol·L-1。DN的分期符合丹麦Mogensen分期标准[6]。DN的中医证型分型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标准,脾肾阳虚主要症状:尿浊,腰膝酸冷,神疲畏寒,肢体浮肿,下肢尤甚,面色白,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7]。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7岁之间;③DN分期在Ⅱ~Ⅳ期;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Ⅰ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酮症酸中毒、泌尿道感染者;③存在原发性肾脏病,或是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依据指南给与常规治疗,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具体方用:制附子10 g(先煎),炒白术15 g,生姜12 g,茯苓15 g,白芍10 g,黄芪60 g,当归12 g,赤芍5 g,地龙3 g,川芎3 g,红花5 g,桃仁5 g,甘草9 g;所有药物均来自我院中药房,中药加水1000 mL,煎取400 mL,分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2 w后观察临床疗效。
1.6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治疗12 w后分别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测定血SCr、BUN、hs-CRP和TNF-α含量,检测两组患者入组时和治疗12 w后24 h尿总蛋白定量。
1.7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7]评定,两组患者脾肾阳虚症状症候评分,按照无记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4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整体治疗效果,显效:血糖下降明显或恢复正常,脾肾阳虚症候减分率≥70%,肾功能正常;有效:血糖改变不明显,30%≤脾肾阳虚症候减分率<70%,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1/2,肾功能正常;无效:血糖、肾功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或加重,脾肾阳虚症候减分率<30%;脾肾阳虚症候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分别在试验第2 w和第4 w末监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试验周期内未监测到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指标的收集。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12 w后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2.2%,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脾肾阳虚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两组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分)
2.3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功能比较
2.4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和TNF-α水平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D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医学研究中的难题,且随着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升高,DN的发病率亦不断增加,并且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9]。治疗DN当前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抗氧化及改善肾脏微循环等为主,西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对肾功能的进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但总体临床疗效仍不十分理想[10-11]。
中医学认为,根据疾病所处阶段DN属于“消渴”“尿浊”和“关格”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肾,与五脏均相关,主要和肾、脾相关,总体病机是本虚表实[12-13]。张建伟[14]认为DN早期主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宁亚功等[15]从“阳虚水泛”病机出发,认为脾肾阳虚贯穿在DN发病的整个过程,早期脾虚失调,水湿不化,中期则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晚期为肾阳衰微,浊毒内生,在治疗上常采用“温阳化气行水”为主[16-17];同时,DN患者也存在肾气虚引起的络脉瘀滞,故在治疗上需加活血通络治疗[18-19]。
本研究采用真武汤联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DN,方中制附子、炒白术,温肾助阳,健脾燥湿,以行气化水,温运水湿;白芍辅助利水且缓急止腹痛,兼制附子、白术燥烈,以防伤阴;茯苓淡渗利湿,使水湿自小便排出;生姜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黄芪补益元气,祛瘀通络;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扶正补中。全方共奏温肾健脾利水,补气活血通络之效[20]。
本研究显示,在治疗12 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肾阳虚症候改善更明显,治疗后治疗组的SCr、BUN、hs-CRP、TNF-α、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真武汤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DN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肾功、中医症候评分,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本研究观察病例偏少,观察病例均来自本医院诊治的患者群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多中心临床研究再次验证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