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内外绿色健康标准指标分析的室内环境质量研究

2022-09-23邬锦刘军戴辉自吴思睿袁园高敏

重庆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室内空气室内环境指标

邬锦,刘军,戴辉自,吴思睿,袁园,高敏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42)

0 引言

据研究发现,现代人全天有80%~90%的时间(工作、学习或是休息)处于室内,而室内环境是相对封闭、稳定的状态,因此室内环境质量将对人们的身体状况、生活质量甚至心理状态产生重大影响[1]。在绿色建筑中,建筑物理环境舒适度是居住者可直接感知的,提高建筑物理环境舒适度是推动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建筑室内环境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健康建筑标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扩展绿色建筑内涵,对标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品质要求,以更好地提升绿色建筑产品健康性能。

1 国内外标准体系介绍

1990 年,英国建筑研究院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价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现行版本为BREEAM 2018 版。其内容是对既有及新建建筑进行包括能耗、管理、健康宜居、水、建筑材料、废弃物、污染、土地使用和生态环境、交通九大部分的评估及指导[2]。

1998 年,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LEED)在英国BREEAM 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发布了LEED V1.0 版。最新版本为2018 年发布的LEED V4.1 版,从整合过程、选址与交通、可持续场地、节水、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和区域优先九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3]。

2014 年,WELL 健康建筑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由美国Delos 公司发布第一版,2018 年更新发布了WELL V2.0 版。WELL 是一个基于健康性能的评价系统,内容包括空气、水、营养、光、运动、热舒适、声环境、材料、精神、社区等十大类别[4]。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延续至今。2006 年,我国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版),2014 年修订,现行的是2019 年发布的“2019 版”。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5]。

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首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自2017 年发布实施,现行版本为2021 版,主要对建筑的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6]。

其中,各标准体系针对室内环境质量均提出相关要求,可归纳为室内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四个方面。

2 国内外绿色健康建筑标准要求

2.1 室内环境质量基本要求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针对室内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等方面均有相关要求。以住宅建筑为例,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中,将室内空气质量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放射性四类,其中,物理性强调了室内温湿度、新风等要求,并针对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化学性污染物浓度提出要求(表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中对室内允许噪声、隔声标准、隔声减噪设计以及采光、照明灯提出相关要求(表2、表3)。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节选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表2 室内允许噪声级(节选自《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表3 住宅建筑照明标准(节选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2 国内外标准体系对比

影响室内环境健康、安全、舒适的因素众多[7-11]。综合考虑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因素,并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绿色、健康建筑评价体系中关于室内环境部分的指标内容、权重体系的对比,将指标体系分为室内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四大类(表4),各标准中涉及室内环境质量的条文对比如图1、图2所示。

表4 室内环境质量的指标内容

图1 各标准中涉及室内环境质量的条文数对比

图2 各标准中涉及室内环境质量的条文分数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五个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质量指标分数占比及分布均不同,其评价方法、评价特点及各章节权重也不同。在国内外绿色建筑中室内环境质量指标主要集中在某一章节,如在BREEAM 2018 中室内环境质量主要集中在健康宜居章节,LEED V4.1 中主要集中在室内环境质量章节并在材料与资源章节中有部分室内材料指标要求,绿色建筑2019 中主要集中在健康舒适章节;而在国内外健康建筑中室内环境质量指标则分散到多个章节,指标要求更为细致,如WELL V2.0 中分布于空气、光、热舒适、声环境、材料等五大章节,健康建筑2021 中则分布于空气、舒适章节。

从图1 和图2 各个指标的分布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体系均对室内空气品质更为重视,在健康建筑中尤为突出,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注重室内环境的平均性和整体性。根据这五个指标体系的权重指标来看,室内空气质量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环境、声环境,最后是热湿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指标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及重要性。

3 室内环境质量的指标要求对比分析

室内环境质量涉及室内空气品质、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四大类,以住宅建筑为分析对象,有超过50 个细项指标要求(表5)。其中,室内空气品质涉及各种装修材料、家具制品等的污染物的释放以及室内空气气流组织、新风等;声环境分为噪声及隔声控制;光环境涉及日照采光及照明的功率密度、照度、眩光、显色性等;热湿环境则涉及温度、湿度、通风等。

表5 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要求对比

对比三种典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两种健康建筑标准体系中空气质量涉及的指标要求,健康建筑指标要求限值更低。以甲醛限值为例,标准均对甲醛进行限制,国内外健康建筑标准中指标要求更严格,指标限值仅为绿色建筑标准中限值的一半。此外,绿色建筑综合考虑室内空间整体污染物控制,而健康建筑中则更加强调各种装修材料的限值要求。因此,绿色建筑应考虑提升空气质量指标要求。

五种评估系统的比较表明(表6—表8),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室内环境指标分布最为均匀,更多关注室内环境的整体性能。对比三种典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两种健康建筑标准体系中声光热环境涉及的指标要求,我国绿色建筑及健康建筑要求更加均衡。若仅对比国内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指标要求,健康建筑中指标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我国绿色建筑后续建设应考虑完善相关标准中各项指标要求,从而提升建筑整体健康、绿色性能。例如,后续标准建设中完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细化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等多种参数指标要求,以及增加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制品等污染物的释放限值要求;细化光环境照明指标要求,增加各房间色温、采光系数、灯具效率、安装高度等指标要求;热湿环境温度控制可细化房间类型,增加厨房、卫生间温度指标要求。

表6 室内声环境的指标要求对比

4 结论

室内环境的质量在人体舒适度、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不仅是节能环保的建筑,还应该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体验空间。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关系着绿色建筑的服务品质,是衡量绿色建筑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应持续关注人居环境中的健康舒适和“以人为本”要求。后续标准建设或更新,可对国内外健康建筑标准中各指标要求进行提升,提高以人为本和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品质。

表7 室内光环境的指标要求对比

表8 室内热湿环境的指标要求对比

猜你喜欢

室内空气室内环境指标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点光源环境下室内环境灯光多参量控制仿真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设计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空调节能浅析
自然通风策略对高校宿舍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水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