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平台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X 大学为例
2022-09-23史训东戴盼倩
徐 静,史训东,戴盼倩,刘 颖
(扬州大学 a.商学院;b.信息化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言
在线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形态,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之间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1999 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等4 所高校成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试点高校。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实现网络化,在线教学正式进入起步阶段。此后,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改革中“慕课”在线教学方式的影响,各高校纷纷开始投入在线课程和智慧教室建设,在线教育教学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2018 年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宁夏组织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点建设。“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在优化改进在线教学方式的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深度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师生纷纷进入在线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平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能够详细记录教学过程数据,在当前各个高校中的使用率较高。那么高校师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展开了本次研究。
1 文献梳理
教师、学习者和环境等都是影响学习过程和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是核心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与师生交互的效果。教师教学投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的总和,不仅包括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还包括课堂以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大学教师在线教学投入主要是指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准备的在线学习资源,如录制课程、在线布置作业和答疑解惑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显示,全国57 所高校平均每天都有360 多人次的教师在网上教学和答疑解惑,76.3%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线上教学感到(比较)满意,90.2%的学生对在线课程教学的总体情况感到满意,89.3%的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感到满意。在线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减弱,此时承载教师教学投入的在线学习资源不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重要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学生角度来看,在线学习不仅受心理、情绪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学习环境、学习设备等外在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教学者特性和学习者特性是网络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项目第一任主任把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界定为“大学生为了参与有教育目的的活动付出的时间以及努力”,从院校特征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随后,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学习投入进行了拓展,包括心理观、社会文化观和整体观等。总体而言,关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调查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一个更有力且适合的研究切入点。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对学习结果具有直接且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般认为,持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往往能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并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以此得到学习投入和学习成绩的正反馈。
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现状及问题
2.1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现状
2.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X 大学为例,收集了全校28 个学院2016—2020 级学生共计112 门课程的网络平台教学数据。X 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由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总开设课程数6 000多门次,其间日最高访问量4 万余次,详细记录了师生在线教学投入与学习结果等教学过程数据。在与学生和教师基本信息匹配后,剔除部分数值为空及成绩登录错误的无效数据,最终获得10 792 条有效数据。
2.1.2 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根据在线教学平台对师生在线教学情况的记录,我们选取了学生登录次数和学生学习时长作为学生在线课程使用情况的反映指标;教师登录次数和教师登录时长作为教师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的反映指标;作业次数作为反映师生在线课程使用投入情况的综合指标;学生成绩作为反映师生在线课程使用效果的综合指标。统计发现,学生在线课程的平均登录次数为1 003 次,平均在线时长8 686 小时,但不同学生在线课程投入时间的差异较大;教师平均登录次数890 次,平均在线时长765 小时,在线教学投入时间波动相对较小;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0 分,平均成绩为66 分。
2.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师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的问题
2.2.1 平台稳定性问题
受服务器容量和带宽影响,拥堵时段X 大学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时常发生教师端音视频上传缓慢、学生端掉线的现象,且学生端掉线后的在线学习时长无法累积,为了显示已完成课时的在线学习,学生只能重复挂机刷时长,学习时长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情况。同时,经学生反映,上课期间,平台的授课界面多次跳出广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课体验和教师的上课节奏。根据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发布的《2020 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 年在线教育行业在互联网上投放的广告较2019 年增幅达57.1%,这使得教师和学生陷入被广告“轰炸”的局面。
2.2.2 数据准确性问题
从笔者提取的28 286 条样本数据来看,X 大学在线教学平台记录的数据中普遍存在同一门课程全部学生学号缺失、成绩数据为0或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以《幼儿简笔画》为例,该班共35 名同学,班级最高成绩26分,平均分仅6 分。在与平台所记录的成绩不合理的在线课程所在班级学生联系后,学生反映最终成绩并无异常,且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X 大学师生在线课程投入对学生学习成绩无显著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平台所记录的数据难以真实反映实际学习效果。
2.2.3 双向互动问题
在线教学平台采用的是教师首先线下准备教学资料(如音视频),上传后学生再登录系统观看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非同步学习模式。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无法进行实时监控与了解。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了上课时间打游戏、听音乐甚至中途离开课堂、挂网课等现象,导致授课成效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任课教师又发布了课程测验、作业或讨论帖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学生对测验和作业的参与度较高,但是也会发生了学生因网络问题成绩为0 而要求重测的情况。讨论帖作为不直接评定成绩的自由学习情境,学生实际参与度非常低。如此一来,作为弥补双向互动不足而存在的作业和讨论也受到教师教学投入和平台网络的多重影响。
3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师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效果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教育”政策不断推行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综合管理模式愈发完善,同时在线教学常态化使得高校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愈加频繁。为了提高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信息化教学投入力度,提升在线教学平台用户体验
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系统中与教学相关的基础数据急剧增长,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占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为了节约师生操作时间,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器响应速度,升级服务器性能;另一方面,要优化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界面,在减少广告弹窗,保证学生学习时长能有效记录的同时,尽量让教师、学生日常上课“不迷路”“少迷茫”,减少师生由于平台问题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和时间浪费等情况,从而提升在线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提高在线教学的授课质量。
3.2 抓取并记录成套教学数据,提高数智化水平
从X 大学在线教学平台的导出数据来看,学生学习效果不受师生对教学投入水平的影响,呈现出随意性,反映了师生在线教学活动数据精确程度低。为了提高在线教学数据精准度和在线教学数智化水平,X大学可以分析师生对每门课程的专注性,一方面便于更好地根据教学数据开展分析研究,这需要对数据抓取工具进一步升级改造,同时对问题学生或问题教师及时作出指正,提高抓取数据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可以将师生投入数据按照不同课程进行细分,以此反映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和所选课程的精力分配与学习差异化情况。
3.3 强化教学平台督导检查,增加学习效果反馈
当前,在校教学易受督导数量有限、平台类型多样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对在线教学的督导检查一般聚焦于是否按时上课、直播课是否打开摄像头、教学内容是否得当等方面,而对于异步教学的在线教学平台的督导检查相对较少,尤其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效果检测和反馈欠缺监督。为了提高学生异步教学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除了常规化的讨论区发帖、回帖,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平台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缩短讨论区的讨论时长,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例如,利用直播平台在课后固定时间开展师生互动。另外,可利用“同步+异步”双线驱动模式来减少学生异步教学参与度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督导检查,又提高了高校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